-
公开(公告)号:CN107275673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1610214376.1
申请日:2016-04-0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1M10/0562 , H01M10/05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固体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具有空隙的聚合物膜的贴负极侧涂覆离子导电颗粒,贴正极侧涂覆离子导电颗粒或非离子导电颗粒,制备得到基础膜;装配锂电池,基础膜用作锂电池的隔膜;在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负极侧的液体电解质在基础膜的空隙中转化为固体电解质,生成固体电解质膜。该制备方法是一种原位生成固体电解质膜的方法,该方法步骤简单,可以兼容现有的电池制造工艺,进一步降低了固体金属锂电池的生产成本;该方法制备的固体电解质膜可以有效的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以及抑制锂枝晶对隔膜的刺穿,减少了金属锂与电解液之间进一步的化学反应,可有效的保护金属锂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0727567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610214376.1
申请日:2016-04-0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1M10/0562 , H01M10/052
CPC分类号: H01M10/0562 , H01M10/052 , H01M2300/008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固体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具有空隙的聚合物膜的贴负极侧涂覆离子导电颗粒,贴正极侧涂覆离子导电颗粒或非离子导电颗粒,制备得到基础膜;装配锂电池,基础膜用作锂电池的隔膜;在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负极侧的液体电解质在基础膜的空隙中转化为固体电解质,生成固体电解质膜。该制备方法是一种原位生成固体电解质膜的方法,该方法步骤简单,可以兼容现有的电池制造工艺,进一步降低了固体金属锂电池的生产成本;该方法制备的固体电解质膜可以有效的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以及抑制锂枝晶对隔膜的刺穿,减少了金属锂与电解液之间进一步的化学反应,可有效的保护金属锂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1867123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966299.X
申请日:2024-07-1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电解液中1,3‑丙烯磺酸内酯含量的高精度检测方法,包括:将PST溶于有机溶剂中,配制一组具有浓度梯度的PST标准溶液组;选取色谱柱,色谱柱的固定相为5%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柱长为25‑60m,内径为0.25‑0.50mm,内涂层厚度为0.25‑0.50μm;调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试参数;对PST标准溶液组中的各PST标准溶液采用参数调节后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记录各PST标准溶液对应的检测峰面积,并结合PST浓度确定标准曲线;对待测电解液进行前处理,采用参数调节后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进行前处理后的待测电解液进行检测,得到测定的检测峰面积,并根据测定的检测峰面积在标准曲线中进行对应查找,得到待测电解液中PST的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55710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1910239201.X
申请日:2019-03-27
申请人: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1M6/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一次电池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添加剂、其他添加剂和锂盐,所述添加剂包括Li2Sx、R1‑S‑R2、R1‑S‑S‑R2和R1‑S‑S‑S‑R2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x=2‑8,R、R1和R2分别选自烷基、烯基、炔基、芳香基、卤代烷基、醛基和羧基中的其中一种。本发明通过加入有机或无机多硫化物作为锂一次电解液的添加剂,可以使锂一次电池在正极放电完成后还可继续还原放电提供容量,显著提高锂一次电池的能量密度;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电解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且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4833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20246.X
申请日:2024-06-0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电解液有机组分的检测方法,所述电解液有机组分包括酯类溶剂和非酯类溶剂;所述检测方法基于有机组分的介电常数存在的差异,协同调整升温速率和柱流量,对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溶剂进行分离;所述检测方法包括:选取色谱柱,所述色谱柱的固定相为5%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柱长为25~60m,内径为0.25~0.50mm,内涂层厚度为0.25~0.50μm;将待测的电解液通入色谱‑质谱仪进行检测,色谱测试参数为:载气为氦气,柱流量为1.0mL/mi n~2.1mL/mi n,分流比为20:1~25:1,进样口温度为240℃~260℃,进样量为0.5uL~1uL,吹扫速度为3mL/mi n~5mL/mi n;柱温程序为:在40℃~60℃下恒温2mi n~3mi n,然后以5℃/mi n~10℃/mi 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220℃~250℃,恒温2mi n~5mi n,其中升温速率与柱流量的比例控制在5℃/mi n:2.1mL/mi n~8℃/mi n:1mL/mi n。
-
公开(公告)号:CN11831091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75314.0
申请日:2024-04-1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含有液态电解质的电池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系统。方法包括:针对待测电池建立该电池体系的电池内部液态电解质挥发量与变量的关系曲线;将拆分处理后的待测电池放置于开口容器中共同称重得到质量m;使用冷凝收集密封盖将开口容器密封后按第一设定程序进行加热处理,并对挥发气体进行冷凝收集;在加热处理完成后,去除冷凝收集密封盖,再次进行称重得到质量m’;计算m‑m’得到加热处理过程中的液态电解质挥发量;根据该电池体系的电池内部液态电解质挥发量与变量的关系曲线,确定待测电池的荷电状态或待测电池中液态电解质与固态电解质的比例;对冷凝收集得到的液态电解质进行GC‑MS测试,以对液态电解质进行溶剂成分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74777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612947.3
申请日:2023-11-2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改性的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将氟化碳材料均匀包覆在电池活性材料表面得到初始复合材料;对初始复合材料进行预处理,电池活性材料表面的氟化碳材料通过原位反应生成富含纳米L i F和无机碳的表面膜,得到表面改性的电池复合材料;电池复合材料的表面膜中包括纳米L i F和无机碳;纳米L i F的粒径为3nm‑8nm;纳米L i F的质量在电池复合材料的总质量中的占比为大于0至小于等于4.5wt%;将本发明的电池复合材料应用于二次电池中,可以使二次电池具有高的放电比容量、首次库伦效率和优异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67345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083637.5
申请日:2024-01-1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1M10/0562 , H01M50/409 , H01M10/052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新型四方晶系固态电解质材料、隔膜材料及锂电池。所述新型四方晶系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化MyX学6‑x式Sx;为其中Li1M+为xSVb5+1‑和y/或Nb5+,X为F‑、Cl‑、Br‑中的一种或几种,Li、Sb、M、X、S的化学计量比为1+x:1‑y:y:6‑x:x;其中x的取值范围为0‑0.5,y的取值范围为0‑0.5;所述新型四方晶系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结构空间群为P42/m(84),其中Li占据2e位置,Sb和M占据2c位置,X和S占据4j位置和8k位置。本发明的新型四方晶系固态电解质材料具有三维的锂离子输运网络,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以及高离子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48811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10743714.1
申请日:2021-06-30
申请人: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G16C20/10 , G16C20/70 , G16C10/00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和基于模型的大容量锂电池仿真方法,方法包括:建立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模型;基于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原理,构建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方程和电化学产热方程,并根据电化学方程和电化学产热方程构建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模型;根据传热原理和设定的锂离子电池使用场景,构建锂离子电池的散热方程和传热方程,并根据散热方程和传热方程构建锂离子电池热模型;耦合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模型和锂离子电池热模型,得到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并进行仿真,得到仿真结果数据,并根据仿真结果数据验证模型精度;当验证精度达到标准时,根据预测需求调整电池几何尺寸和电池总容量,进行同等工艺电池容量放大后的性能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93708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75801.0
申请日:2022-04-1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1M50/691 , H01M50/67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内部电解液收集装置及方法,包括:真空密封装置,用于容置电池;真空密封装置设有导液管,导液管固定在真空密封装置的导液口处,导液管的上端与电池的排液开口相接设置,下端伸出真空密封装置之外;电解液收集装置,包括第一导出瓶、第二导出瓶和排气管;第一导出瓶的瓶口与导液管的中部的外表面密闭相接;第一导出瓶的出口位于第一导出瓶的上部,第一导出瓶的出口外接排气管,排气管通过出口与第一导出瓶内部连通;第二导出瓶的上部设有第一开口,排气管由第一开口伸入第二导出瓶内,排气管的出气口设置在第二导出瓶的底部;第二导出瓶的上部还设有第二开口;真空泵,通过第二开口连接在第二导出瓶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