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53181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513387.5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清华大学
IPC: C02F1/72 , C01G39/0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利用三价钼产生自由基的方法及其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所述利用三价钼产生自由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钼酸盐和硫源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反应得到前驱液;将所得前驱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水热反应后得黑色粉末,洗涤、干燥,得混合晶型二硫化钼纳米片;b)在光照条件下,将上述混合晶型二硫化钼纳米片在水溶液中与过氧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废水中去除有机污染物,该方法可持续产生三价钼以及自由基,在废水处理中催化氧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大幅提高了催化性能。同时实现了混合晶型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循环使用,无毒无害,具有环境友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53181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811513387.5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清华大学
IPC: B01J27/051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利用三价钼产生自由基的方法及其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所述利用三价钼产生自由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钼酸盐和硫源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反应得到前驱液;将所得前驱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水热反应后得黑色粉末,洗涤、干燥,得混合晶型二硫化钼纳米片;b)在光照条件下,将上述混合晶型二硫化钼纳米片在水溶液中与过氧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废水中去除有机污染物,该方法可持续产生三价钼以及自由基,在废水处理中催化氧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大幅提高了催化性能。同时实现了混合晶型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循环使用,无毒无害,具有环境友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097261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711304497.6
申请日:2017-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B01J23/889 , B01J37/10 , B01J37/18 , C02F1/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稳定的铁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两步水热和一步还原处理,实现了不饱和配位铁中心在锰氧化物界面的稳定结合,在水处理技术领域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表现出优越的催化氧化性能。其特征在于,成功构建的界面Fe–O–Mn键联结构能够作为电子传输通道,促进了铁锰两相活性位反应间的电子传递过程,实现了从反应物的结合到活化的协同;其次,不饱和配位铁位点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可逆性维持了界面结构的相对稳定,实现了热力学与动力学上有利的高效持久的催化过程,提升了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本发明涉及到的原材料与试剂绿色环保,实施过程易于操作,催化剂方便磁分离回收,有望实际体系中关键问题的解决。
-
公开(公告)号:CN106693910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058334.8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B01J20/22 , B01J20/28 , C02F9/04 , C02F1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22 , B01J20/20 , B01J20/28033 , C02F1/285 , C02F1/66 , C02F2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和氟化物的羟基镁@氧化石墨烯负载的碳纤维布的制备、应用及再生方法,涉及饮用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吸附布以氧化石墨烯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为沉积液,以碳纤维布为电极,采用恒电压电泳沉积过程制得。该制备方法成本低,简单,环保,易于规模化。所制得的吸附布具有比表面积大、利于物质扩散、柔韧性好、易分离等优点,对铅Pb2+、铜Cu2+、镍Ni2+、镉Cd2+和氟化物F‑的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采用本发明的吸附布组装的连续流装置去除饮用水中的四种重金属离子的处理出水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吸附饱和后的吸附布通过简单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脱附再生法即可恢复其优良的吸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907057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303414.6
申请日:2015-06-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丝固定化笼状羟基铁纳米颗粒及其应用,首次采用静电纺丝的技术将笼状羟基铁材料加以固定,制备出纺丝固定化羟基铁材料,并通过吸附的方式去除水中溶解态的重金属离子。本发明所制备的吸附剂的吸附速率较快,可在吸附剂投加的瞬间将重金属锑、硒的浓度降低到饮用水浓度限值以下,100min内将重金属锑、硒去除95%以上,在150min内将砷去除97%。该吸附材料的吸附速率远高于其他复合吸附材料,且吸附剂的吸附效果稳定;与其他处理方式相比,缩短了反应时间和处理费用。并且具有优良的分离性能,经吸附处理后的水体无需进行过滤分离,使得吸附去除重金属的技术更适于工业化大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097261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04497.6
申请日:2017-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B01J23/889 , B01J37/10 , B01J37/18 , C02F1/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稳定的铁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两步水热和一步还原处理,实现了不饱和配位铁中心在锰氧化物界面的稳定结合,在水处理技术领域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表现出优越的催化氧化性能。其特征在于,成功构建的界面Fe–O–Mn键联结构能够作为电子传输通道,促进了铁锰两相活性位反应间的电子传递过程,实现了从反应物的结合到活化的协同;其次,不饱和配位铁位点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可逆性维持了界面结构的相对稳定,实现了热力学与动力学上有利的高效持久的催化过程,提升了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本发明涉及到的原材料与试剂绿色环保,实施过程易于操作,催化剂方便磁分离回收,有望实际体系中关键问题的解决。
-
公开(公告)号:CN10490705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303414.6
申请日:2015-06-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丝固定化笼状羟基铁纳米颗粒及其应用,首次采用静电纺丝的技术将笼状羟基铁材料加以固定,制备出纺丝固定化羟基铁材料,并通过吸附的方式去除水中溶解态的重金属离子。本发明所制备的吸附剂的吸附速率较快,可在吸附剂投加的瞬间将重金属锑、硒的浓度降低到饮用水浓度限值以下,100min内将重金属锑、硒去除95%以上,在150min内将砷去除97%。该吸附材料的吸附速率远高于其他复合吸附材料,且吸附剂的吸附效果稳定;与其他处理方式相比,缩短了反应时间和处理费用。并且具有优良的分离性能,经吸附处理后的水体无需进行过滤分离,使得吸附去除重金属的技术更适于工业化大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000330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29434.X
申请日:2016-07-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223 , C02F1/2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纺丝固定化的中空立方铁铝复合羟基氧化物除氟吸附剂的制及应用方法,涉及饮用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吸附剂以亚铁氰化铁立方块为模板一步合成铁铝氢氧化物前驱体,之后在中温条件下煅烧,并进一步利用电纺丝方法实现材料固定化。所制得的吸附剂具有比表面积大、粒径均匀、表面电荷高等优点,在广谱pH范围内可快速高效吸附氟,且除氟吸附容量远高于传统吸附剂。吸附剂装填入PP棉滤芯内部空腔中形成具有吸附除氟功能的精密过滤器,含氟水流经精密过滤器后,水中的氟得以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05032356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05385.7
申请日:2015-06-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B01J20/22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06 , B01J20/22 , B01J20/28 , B01J20/28021 , B01J20/30 , B01J20/3057 , B01J20/3085 , C01G49/0072 , C01P2002/82 , C01P2002/85 , C01P2004/03 , C01P2004/04 , C01P2004/38 , C01P2006/12 , C02F1/281 , C02F1/288 , C02F2101/103 , C02F2101/106 , C02F2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羟基铁锰复合物及其应用,首次利用简单的模板法制备具有立方体结构的铁锰复合物。首先,在制备过程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引入,削弱了高锰酸钾的强氧化能力,该铁锰复合物的三维立方体形态得以保存;其次,这种削弱使得了更具氧化活性的三价锰离子得以大量存在于复合物表面,使得铁锰复合氧化物的先氧化后吸附去除机理在该材料上将会呈现更大程度上的体现。所制备的铁锰复合物比表面积大,吸附速率远高于其他复合吸附材料,且吸附剂的吸附效果稳定;与其他处理方式相比,缩短了反应时间和处理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032356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510305385.7
申请日:2015-06-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B01J20/22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06 , B01J20/22 , B01J20/28 , B01J20/28021 , B01J20/30 , B01J20/3057 , B01J20/3085 , C01G49/0072 , C01P2002/82 , C01P2002/85 , C01P2004/03 , C01P2004/04 , C01P2004/38 , C01P2006/12 , C02F1/281 , C02F1/288 , C02F2101/103 , C02F2101/106 , C02F2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羟基铁锰复合物及其应用,首次利用简单的模板法制备具有立方体结构的铁锰复合物。首先,在制备过程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引入,削弱了高锰酸钾的强氧化能力,该铁锰复合物的三维立方体形态得以保存;其次,这种削弱使得了更具氧化活性的三价锰离子得以大量存在于复合物表面,使得铁锰复合氧化物的先氧化后吸附去除机理在该材料上将会呈现更大程度上的体现。所制备的铁锰复合物比表面积大,吸附速率远高于其他复合吸附材料,且吸附剂的吸附效果稳定;与其他处理方式相比,缩短了反应时间和处理费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