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干眼症检测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0135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1910181894.1

    申请日:2019-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干眼症检测装置,包括新型Placido盘、弧形照明光源、成像物镜、二向色镜、白光相机及红外相机;所述新型Placido盘上设置有若干黑白相间的同心圆环,其中,白色圆环为透光部分,黑色圆环为透850nm以上的红外光而不透可见光的部分;所述照明光源用于提供白光光源和红外光源。本发明能通过白光相机采集到Placido盘与人眼泪膜的叠加图像,通过红外相机采集人眼泪膜本身的图像,在白光相机接收到的Placido盘的图像中减掉人眼泪膜本身的图像可得到良好的、真实的、低噪声的Placido盘图像,使后续图像处理更为简便和准确。

    书写笔迹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43507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50957.1

    申请日:2023-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书写笔迹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获取手写笔在上一时刻对应的第一图像信息和第二图像信息,其中第一图像信息和第二图像信息分别由两个摄像设备获取,根据第一图像信息和第二图像信息的像素值,确定手写笔在上一时刻的第一三维坐标;在此基础上,获取手写笔在当前时刻的第三图像信息和第四图像信息,根据第三图像信息和第四图像信息的像素值,确定手写笔在当前时刻的第二三维坐标,根据第一三维坐标和第二三维坐标,确定手写笔的手写笔迹,其中第一图像信息、第二图像信息、第三图像信息以及第三图像信息均为原始图像信息,减少了图像预处理的过程,减少了笔迹获取的时延。

    光束调节装置及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8311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1710728763.1

    申请日:2017-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束调节装置,其包括光源;准直器,其通过光纤连接到光源的出光端,用于输出准直的光;光束调节组件,其包括用于调节光束位置的光束位置调节装置,其包括依次位于准直器出光端的二维调节组件、凸镜以及光接收装置;控制器,其电连接到二维调节组件以及光接收装置;其中,准直器的出光依次经二维调节组件的反射、凸镜的聚焦到达光接收装置上;光接收装置识别光束的实时位置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光束实时位置,发出第一驱动信息给二维调节组件,在二维方向微调准直器的出光以修正光束实时位置至预设光斑位置。本发明实现多通道同步光通讯中快捷自动调节通讯光的光程和光束位置,以保证各通道光信号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荧光图像伪彩增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51146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12710.8

    申请日:2022-0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活体荧光成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荧光图像伪彩增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荧光图像;基于所述待处理荧光图像中各像素点的像素值,计算得到所述待处理荧光图像对应的最优阈值;基于所述最优阈值与待处理荧光图像中所有像素点的像素均值,计算得到所述待处理荧光图像对应的荧光阈值;基于所述荧光阈值,对所述待处理荧光图像中各像素点进行伪彩映射,得到伪彩增强后的彩色图像。可更好地保留并提取出待处理荧光图像中的有效荧光信息,提高经伪彩增强得到的彩色图像质量。

    数字化亮点闪烁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498064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810225092.1

    申请日:2018-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数字化亮点闪烁检测系统,包括亮点闪烁仪和软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亮点闪烁仪包括壳体、眼罩、亮点闪烁组件、视角成像组件及主机;所述软件系统嵌入所述主机中,其包括眼动追踪模块、亮点闪烁参数控制模块、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量及曲线绘制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数据统计分析模块及系统维护模块。本发明实现了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量的智能化,通过主机控制测量、记录分析测量数据,并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输出,便于个体及群体测评;通过监控相机与眼动追踪模块对受测人员的瞳孔进行追踪、通过CFF曲线绘制及实时显示的方式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通过整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实现了设备的小型化,便于携运及现场展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