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09771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162685.3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3C4/04 , C23C4/06 , C23C4/11 , C23C4/073 , C22C19/05 , C22C19/03 , C22C30/00 , C22C5/04 , F01D5/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延长金属构件高温使用寿命的涂层及应用,具体为:涂层依次由高熵合金中间层、抗氧化层、阻氧层、隔热层组成,所述高熵合金中间层由7种或更多元素组成且为有序L12晶体结构,抗氧化层由有序L12晶体结构的含Pt元素金属母相和少量氧化铝纳米颗粒组成,阻氧层为氧化铝,隔热层由纳米磷酸镧和纳米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组成。涂层应用于构件受热面上,包括但不限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燃烧室、涡轮机、喷管等组件表面,起抗氧化、隔热、抗烧蚀、耐高温腐蚀和抗冲刷作用。本发明的优点是可将零件许用温度提高到1500℃,不损害被保护零件的高温蠕变寿命,比普通热障涂层隔热温度提高1倍以上,使用寿命提高20倍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64103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723435.8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3C14/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钛合金高温防护涂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钛合金表面复合铝化物涂层绿色高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包括:工件除油后放入真空室并抽真空;开启脉冲电场;通入特定惰性气体,在脉冲电场激发下,形成惰性气体等离子体,活化钛合金工件表面;开启铝等离子体源,形成高密度低能Al等离子体,作用在钛合金工件表面上并形成TiAl、TiAl2、TiAl3相或其组合构成的铝化物涂层。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热扩散渗铝工艺固有的工艺周期长和环境污染等难题,达到绿色和高效制造的目的,并解决传统热扩散渗铝工艺固有的涂层中有害元素掺杂难题,能制造出合金元素改性和微量活性元素改性的高性能复合铝化物涂层,显著提升工件涂层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073610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242835.8
申请日:2014-06-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T/P92耐热钢高温服役后韧性的热处理工艺,其包括:将服役后T/P92耐热钢在720-760℃进行保温,时间为1-3小时,然后自然空冷。本发明可大幅度地提高T/P92耐热钢服役后的韧性,同时保持良好的拉伸性能,提高管道运行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864535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0910011157.3
申请日:2009-04-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8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8 , C21D8/10 , B21B37/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地震敏感区、滑坡地区及海底等复杂地质环境的抗大变形管线钢及生产工艺,其化学成分为C:0.04%~0.08%,Si:≤0.40%,Mn:1.20~1.80%,Mo:0.01~0.10%,Nb:0.04~0.08%,V:0~0.04%,Ti:0~0.025%,Cr:0~0.30%,Ni:0~0.50%,Cu:0~0.30%,S:≤0.010%,P:≤0.010%,O:≤0.010%,N:≤0.010%,Fe:其余。采用TMCP工艺生产,主要包括再结晶区控轧、未再结晶区控轧、两相区控轧以及轧后加速冷却阶段。本发明得到的抗大变形管线钢显微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复相组织,强度级别涉及X65~X70,具有圆屋顶形应力-应变曲线,低屈强比(≤0.80)、高的加工硬化系数(≥0.15)和高延伸率(≥20%),低的韧脆转变温度(≤-80℃)和高的上平台能(≥300J)。
-
公开(公告)号:CN11718774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05419.9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温防护涂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与镍基合金界面不形成针状相的涂层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层由碳填隙的镍基、钴基或镍钴基合金和弥散分布的纳米碳化物颗粒组成;制备方法为通过调控真空阴极电弧等离子体原位反应制备,制备步骤包括:①对基材进行常规打磨、抛光和除油预处理,②安装合金靶材,抽真空并对基材进行离子溅射清洗,③引燃以涂层靶材为阴极的真空电弧等离子体,④以荷能300eV~1000eV的阳离子轰击激活工件表面,⑤调控含碳元素的气体分压通过等离子体活化反应沉积于工件表面形成涂层。该涂层能够避免与镍基高温合金界面处析出针状有害相,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可控、适合批量化制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864539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0910011156.9
申请日:2009-04-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金钢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优异耐大气腐蚀性能的高速列车用弹簧钢的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所述弹簧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47%~0.55%,Si:≤0.40%,Mn:0.70~1.10%,Cr:0.90~1.20%,V:0.10~0.25%,Cu:0.15~0.25%,Al:≤0.030%,S:≤0.015%,P:≤0.015%,O:≤0.005%,N:≤0.010%,Fe:其余。其热处理工艺为:850~900℃/油淬+460~480℃/保温30~60分钟/回火。采用本发明生产的高速列车用钢弹簧除了具备高的屈服强度(≥1400MPa)、抗拉强度(≥1500MPa)、延伸率(≥9.5%)和高的室温冲击功(≥20J),良好的疲劳性能等,还具有优异的耐大气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51251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16159.X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温防护涂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表面原位形成多孔结构的β‑NiAl粘结层及制备方法。所述β‑NiAl粘结层表面弥散分布大量原位形成的亚微米级独立孔洞,制备步骤为:①在镍基合金表面采用真空铝等离子体辐照反应获得纯净、致密的以δ‑Ni2Al3为主的金属间化合物层;②对δ‑Ni2Al3相层进行真空热激活诱发原位相变,形成大量柯肯达尔空位并迁移聚集于该粘结层表面,实现表面原位造孔。相较于传统技术方案,本发明优点:技术方案简单可靠,表面孔洞数量和尺寸可控,且微观孔洞仅存在于涂层表面,更利于与陶瓷面层实现机械嵌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