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浸润性淬火油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7101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65229.X

    申请日:2024-11-05

    Inventor: 刘新 刘永桥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淬火油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浸润性淬火油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高浸润性淬火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物质:三羟甲基丙烷40‑60份;妥尔油脂肪酸8‑15份;催化剂0.8‑1.5份;二甲苯45‑55份。本申请采用三羟甲基丙烷和妥尔油脂肪酸为原料合成的脂肪酸甲酯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较低的粘度,有助于提高金属与淬火油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从而提升冷却效果。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制备的脂肪酸甲酯的分子结构包括长链脂肪酸部分和短链甲醇部分。这种双亲结构使得脂肪酸甲酯可以在水和油相界面表现出良好的界面活性,从而增强其对金属表面的润湿能力。

    一种40Cr15Mo2VN材料的轴承零件热处理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5724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360579.2

    申请日:2024-09-27

    Abstract: 一种40Cr15Mo2VN材料的轴承零件热处理工艺方法,它属于轴承零件热处理加工领域,方法:待处理轴承零件前清洗后进行淬火加热及冷却;冷处理及回火;硬度及组织检验。本发明增加了650℃区间的保温,且三个升温区间的升温速率降低,保证壁厚为10~20mm轴承零件在真空状态下加热充分,保证内部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冷却时增加了高压氮气的压力,加快了冷却速度,保证气淬时轴承硬度符合工艺要求且具有较好的硬度均匀性。降低了冷处理温度及延长冷处理时间,使轴承零件经淬火后组织内的残余奥氏体充分转变。采用了两次冷处理工艺,在一次回火后增加了二次冷处理,可以获得较稳定的马氏体组织,使残余奥氏体进一步转变并趋于稳定化。

    一种复合弯管合金的智能激光切割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49261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798644.3

    申请日:2024-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弯管合金的智能激光切割设备,涉及激光切割技术领域。该复合弯管合金的智能激光切割设备,包括水导激光喷头与若干电容式传感器,所述水导激光喷头的下侧壁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连接杆,若干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淬火油组件,所述淬火油组件的上侧壁靠内侧位置连接有衔接架。本发明解决了激光微射流工艺由于水射流与复合弯管合金接触时溅射导致激光能量不集中的问题,通过设置在水射流外侧的淬火油油幕,缩小水射流的溅射范围,并通过淬火油对复合弯管合金的切割面进行淬火,保证复合弯管合金的切割面具有足够的淬硬性和淬透性,进而防止复合弯管合金切割面的开裂、变形。

    车辆半轴的热处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4742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474607.7

    申请日:2024-04-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部件热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半轴的热处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对半轴进行预热处理,以将半轴的温度提升到预热温度范围内;通过盐淬液对经过预热处理后的半轴进行预设盐淬时间的盐淬处理;其中,盐淬液的质量分数位于预设质量分数范围内,且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通过油淬液对经过盐淬处理后的半轴进行预设油淬时间的油淬处理;其中,半轴在油淬处理过程中的初始温度高于或等于临界转变温度,预设盐淬时间短于预设油淬时间。因此,通过先盐淬后油淬的方式,先盐淬能够获得比较高而且均匀的硬度和较深的淬硬层,后油淬能够减小半轴的变形开裂程度。因此,制成的半轴硬度较高且变形开裂程度小。

    一种高生物降解率的淬火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109901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0852220.1

    申请日:2022-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生物降解率的淬火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三酯80‑90份,天然抗氧化剂1‑10份,粘度调节剂5‑20份,除菌剂1‑2份;所述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三酯采用三羟甲基丙烷油酸三酯、三羟甲基丙烷棕榈酸三酯、三羟甲基丙烷硬脂酸三酯、三羟甲基丙烷棕榈油酸三酯、三羟甲基丙烷月桂酸三酯、三羟甲基丙烷亚油酸三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本发明采用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三酯作为淬火介质基础油,并使用天然生物质成分作为性能调节剂,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有效提升了淬火油的生物降解率,降低了淬火油的环境危害。

    以油为淬火介质使用水汽或空气氧化的QPQ多用炉生产线

    公开(公告)号:CN11777869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23495.3

    申请日:2023-12-28

    Inventor: 王宁 潘永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以油为淬火介质使用水汽或空气氧化的QPQ多用炉生产线,属于QPQ多用炉生产线技术领域,包括氮化室、排气室、升降机和油槽;所述升降机、排气室、氮化室由左至右依次布置;氮化室与排气室互相连通;所述排气室包括气动前门、排气室箱体、气动断热门、排气孔和通孔。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综合软氮化、后氧化、随炉冷却、室外氧化、淬火等工序在同一台设备上进行,可通过PLC控制;通过增加升降机及油槽,使得工序可组合使用,进而减少传统QPQ工序的繁琐,且能组合成多样的处理工序模式,以满足不同的零件的不同性能需求。

    一种高粘度高冷速的微变形淬火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7867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89701.3

    申请日:2023-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粘度高冷速的微变形淬火介质,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基础油150N10%‑20%、基础油500N 60%‑80%、磺酸钠0.2‑1%、山梨糖醇单油酸酯0.1‑3%、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0‑5%、丁基辛基二苯胺0‑5%、硫化烷基酚钙0‑5%、低碱值磺酸钙0‑1%、高碱值磺酸钙0‑2%、树脂0‑5%、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0‑2%、聚异丁烯13000‑5%、聚异丁烯24000‑2%。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高粘度高冷速的微变形淬火介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淬火介质具有高粘度高冷速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