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37007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028077.0
申请日:2022-08-2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穿结构的PPC与PBA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得到:a)将PPC与第一改性剂混合,得到改性PPC;b)将PBAT与第二改性剂混合,得到改性PBAT;c)将改性PPC、改性PBAT与反应助剂混合,然后将混合物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得到互穿结构的PPC与PBAT复合材料;所述挤出的过程中,控制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温度高于PPC的熔融温度,且低于PBAT的熔融温度。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化学改性使材料形成微观的化学交联,以及通过特定温度下的剪切共混使材料形成宏观的物理交联,从而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热学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911488B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210453375.4
申请日:2012-11-1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8L67/04 , C08L33/08 , C08K5/134 , C08K5/526 , C08F220/18 , C08F220/3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乳酸100重量份;增韧剂5~25重量份;抗氧剂0.1~1重量份;所述增韧剂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三元共聚物。该三元共聚物作为聚乳酸的增韧剂,可有效提高聚乳酸的断裂伸长率、抗冲击强度以及拉伸强度,并且使得共混物粘度下降,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聚乳酸;同时,聚乳酸的折光指数为1.454,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物的折光指数与聚乳酸接近,因此,可以保持聚乳酸的透明性,还可以改善其流变行为,提高聚乳酸的加工性能,适合多种加工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089101B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0710055881.7
申请日:2007-07-1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9D133/08 , C09D7/02
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压敏胶制品低温条件下操作的溶液型丙烯酸酯胶黏剂。由胶体丙烯酸酯类的共聚物和丙酮、己烷混合溶剂组成。该胶黏剂适用于压敏胶制品在70℃以下的操作工艺。可保证制品完全干燥,节省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01503565B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0910066621.9
申请日:2009-03-1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CPC分类号: B29C47/92 , B29C47/0011 , B29C47/40 , B29C47/889 , B29C2947/92561 , B29C2947/9259 , B29C2947/92704 , B29C2947/92885 , B29C2947/9289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明的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复合材料成分包括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增塑剂,抗氧剂和润滑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混合;混炼或挤出造粒;热压成型。该纳米复合材料完全生物降,与纯聚乳酸相比,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开始热分解温度最大提高了34.79摄氏度,最大热分解温度最大提高了31.55摄氏度。有良好的透明性:其可见光透过率介于85-89之间,雾度值介于3.8-4.7之间。优良的加工性。可调节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介于32.6-70.4MPa之间,拉伸模量介于0.80-2.36GPa之间,断裂伸长率介于6.2-280之间。可在农用产品、食品包装和日常用品等方面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983986A
公开(公告)日:2011-03-09
申请号:CN201010519009.5
申请日:2010-10-2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CPC分类号: B29C47/001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明和增韧的聚乳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其由聚乳酸、增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柠檬酸酯类增塑剂、抗氧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与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的混合物组成。将聚乳酸与增韧剂、增塑剂以及抗氧剂先机械混合成预混料,再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有效提高聚乳酸的拉伸断裂伸长率和抗冲击强度,保持了聚乳酸的透明性,并且共混物粘度下降,解决了聚乳酸脆性缺陷,明显改善材料的流变行为,冲击强度高达60.1KJ/m2,在制件厚度0.04mm时,透光率89%,雾度8.5%,可替代PE、PVC等制备薄膜、板材、片材、发泡和注塑成型塑料件。
-
公开(公告)号:CN100586971C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申请号:CN200810050978.3
申请日:2008-07-1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8F283/02 , C08F230/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联的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把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树脂100份,过氧化物0.05-1份,硅烷偶联剂1-10份,催化剂0.01-0.3份在密炼机混合,密炼机中的温度在130-180℃,共混时间为3-10分钟,将共混后的树脂在150℃下热压成型后,在30-90℃的热水中交联4-96小时,得到一种交联的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所测得的凝胶含量为15-85%,力学性能范围如下:拉伸强度为30-45MPa,断裂伸长率3-8%。通过交联有效的拓展了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1402783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051412.2
申请日:2008-11-1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8L67/02 , C08K5/29 , C08K3/34 , C08K5/3492 , C08K3/26 , C08K3/36 , C08K5/12 , C08K3/22 , C08K5/098 , C08K5/103 , C08J9/10 , B29C43/58 , B29C35/08 , B29C71/04 , B29B7/28 , B29B7/7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可生物降解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泡沫塑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泡沫塑料的构成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数均分子量为3万至10万,其重量份数为100,发泡剂重量份数为1-20,助交联剂重量份数为0.2-5,填料重量份数为1-30;该泡沫塑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在使用后可完全生物降解;该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为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中加入多功能团单体和化学发泡剂,经辐射交联后发泡,得到均匀、细密的可生物降解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泡沫塑料,其密度为0.05-0.35g/cm3,压缩模量为0.5-33MPa,压缩强度为0.29-8.7Mpa。
-
公开(公告)号:CN101319035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810050978.3
申请日:2008-07-1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8F283/02 , C08F230/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联的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把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树脂100份,过氧化物0.05-1份,硅烷偶联剂1-10份,催化剂0.01-0.3份在密炼机中混合,密炼机中的温度在130-180℃,共混时间为3-10分钟,将共混后的树脂在150℃下热压成型后,在30-90℃的热水中交联4-96小时,得到一种交联的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所测得的凝胶含量为15-85%,力学性能范围如下:拉伸强度为30-45MPa,断裂伸长率3-8%。通过交联有效的拓展了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1319034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810050977.9
申请日:2008-07-1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8F283/02 , C08F230/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联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制备方法。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树脂100份、过氧化物0.05-1份、硅烷偶联剂1-10份和催化剂0.01-0.3份混合在密炼机混合,密炼机中的温度在140-200℃,共混时间为3-10分钟,将共混后的树脂在140℃下热压成型后,在30-90℃的热水中交联4-96小时,得到一种交联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交联后凝胶含量最高可达到92%。力学性能范围如下:拉伸强度为30-35MPa,断裂伸长率300-400%。通过交联有效的拓展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1319032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810050975.X
申请日:2008-07-1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8F283/02 , C08F230/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联的聚乳酸的交联方法。把聚乳酸树脂100份,过氧化物0.05-1份,硅烷偶联剂1-10份,催化剂0.01-0.3份在密炼机中混合,密炼机中的温度在140-200℃,共混时间为3-10分钟,将共混后的树脂在190℃下热压成型后,在30-90℃的热水中交联4-96小时,得到一种交联的聚乳酸。测得的凝胶含量为10-80%,力学性能范围如下:拉伸强度为50-60MPa,断裂伸长率3-8%。通过交联有效的拓展了聚乳酸的应用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