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5965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80584.6

    申请日:2023-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涉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换热装置与热泵结合,利用水蒸气汽化吸收潜热的特性,充分利用吸收CO2的反应热,将换热装置产生的水蒸气通过热泵实现热量品位的提升,进而释放大量潜热,再利用潜热产生高温蒸汽,从而为二氧化碳解吸过程提供能量,实现蒸汽潜热的再利用,不仅可将二氧化碳吸收阶段的反应放热全部用于其解吸阶段的吸热过程,还解决了传统二氧化碳化捕集工艺在吸收和解吸装置之间存在的大量且反复的升降温过程而造成的热量消耗的问题,显著降低了吸收剂再生过程和二氧化碳捕集过程的能量消耗,同时提高CO2吸收效率,以便于进行大规模工业推广应用。

    一种浆态床清洁液体的采出方法及采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90565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0855068.3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从浆态床中环保节能地采出清洁液体的装置及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S1浆态床中的浆液被虹吸进入采料管,然后喷射进入沉降槽,固体颗粒在沉降槽中沉降并通过下料管返回到浆态床;S2沉降槽中的上清液沿沉降管向上流动,在管道交汇处转而向下流入清液管并流入清液过渡罐;S3清液过渡罐通过溢流方式排液,维持液位恒定和虹吸所需压力;S4采料管中的气体进入逸气管并不断被排出,以确保逸气管中的液位始终高于管道交汇处,进而确保浆态床和清液过渡罐始终联通,液位持平。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工艺流程简便、安全可靠、不易出现故障,易于实现大规模连续操作,分离效率和精度易于调节,设备投资小,操作成本低,绿色环保。

    一种将反应结晶器出料浆液中小晶体颗粒返还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5429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2010030494.3

    申请日:2020-0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反应结晶器出料浆液中小晶体颗粒返还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反应结晶器的出料浆液首先进入浆液储罐,之后被文丘里管吸出和来自清液循环泵的清液混合、稀释;(2)稀释后的浆液进入水力旋流器进行大小晶体颗粒的连续分离,大颗粒和少部分清液作为底流采出进入产品储罐,小颗粒和大部分清液作为顶流排出进入沉降回流槽;(3)在沉降回流槽内,小晶体颗粒沉降下来并回流到反应结晶器内继续长大;(4)沉降回流槽内的大部分上清液被清液循环泵抽出作为载流体和稀释剂,小部分去水处理单元。该方法设备投资小、易于实现连续操作,可有效改善产品的粒度分布,同时可提高原料液的利用效率,避免环境污染。

    一种锥体开缝结构的水力旋流器

    公开(公告)号:CN109225687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1240198.5

    申请日:2018-1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锥体开缝结构的水力旋流器,其包含进料管、圆柱段、圆锥段、套管、溢流管、底流管。其中,在圆锥段壁的中下位置开有缝隙,缝隙以圆锥中轴线为中心线圆周均匀分布,圆锥段底部密封,分离的重相通过缝隙切向由圆锥段滑入套管,再经由底流管排出。由于锥体切向开缝结构的存在,本发明与同尺寸的常规水力旋流器相比,在基本保持常规旋流器较高的分离效率的同时还大大减小了压降,可将其用于对能耗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如浆态床反应器内部的过程强化等。

    一种颗粒粒度和形貌的在线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6091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20996.1

    申请日:2019-0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粒度和形貌的在线测量装置,其包括全自动的取样系统、稀释系统、在线观测系统、图像处理系统等。其取样系统包括蠕动泵和取料管,将取得的样品输送至稀释系统,稀释系统包括储液槽及稀释槽,稀释系统将样品稀释至适宜在线观测系统观测的浓度,在线观测系统包括高清相机或显微镜、观测台及电脑,输送至观测台的样品经过高清相机或显微镜实时拍照并储存在电脑上,通过电脑程序可以详细观察颗粒的形貌及其大小,图像处理系统为本专利发明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处理程序,该程序将高清相机或显微镜拍摄到的图片实时处理并经过数据统计后得到颗粒的粒度分布和具体形貌特征。

    一种新型出口结构的水力旋流器

    公开(公告)号:CN107999288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10103152.2

    申请日:2018-0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出口结构的水力旋流器,其包含进料管、圆柱段、圆锥段、底流管、溢流管、套管和实心柱体。其中,溢流管下端内部通过薄片固定有套管,同时该水力旋流器采用短锥、大直径底流口设计,并在底流管中心插入实心圆柱,使得环隙底流口与同锥角常规水力旋流器的底流口面积相同。本发明与常规水力旋流器相比,减小了圆锥段的长度,节约了水力旋流器的占用空间,并且,在不减小分离效率的情况下,水力旋流器溢流管下端的薄片套管和大直径底流口设计,使得其压降大幅降低。

    一种外循环浆态床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1050821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85635.7

    申请日:2019-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外循环浆态床反应器,包括气液集成分布器、上升管、脱气区、固液分离循环组件和储罐,工作时,反应物经过气液集成分布器进入上升管,浆液混合向上运动到顶部的脱气区进行脱气,气泡得以大量脱除,夹带着催化剂颗粒的浆液进入降液管中向下流动,浆液依次进入一级水力旋流器和多级水力旋流器中进行固液分离,一级水力旋流器的直径较多级水力旋流器的直径大,分离出的固体颗粒回流入上升管中继续参加反应,不仅能够分离、循环微米以上级别的固体颗粒,还实现了生产连续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避免现有技术中过滤分离易导致堵塞的问题,同时利用反应器本身的定向流动为固液分离循环组件提供了初始动力,节约了生产成本。

    一种缩放结构的流化床反应器上升管

    公开(公告)号:CN109675505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134861.1

    申请日:2019-0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缩放结构的流化床反应器上升管,其包括气体分布器、反应器上升管筒体、气固顶部出口及固体底部入口,反应器上升管采用非常规的连续缩放结构,上升管底部设计有气体分布器,器内的固体颗粒可在气体的作用下向上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气固作用,贴壁的高浓度固体在收缩段的引导下向上升管中心流动直至相邻节段的连接处,使上升管中心的大气泡被割碎,然后固体在下一节段不断向壁面富集,周而复始,最终气固两相从上升管顶部出口流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缩放结构的流化床反应器结构简单,无需添加内构件,能显著减少固体颗粒的贴壁现象,缓解沟流及“环核”结构的产生,使颗粒在反应器上升管内的径向分布更均匀,反应效果更好。

    一种外环流浆态床反应结晶器

    公开(公告)号:CN111228849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00351.5

    申请日:2020-0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环流浆态床反应结晶器,包括上升管、脱气区和降液管,上升管下端连通有进气管、进液管和固体加料管,上升管上端与脱气区下端连通,且脱气区顶部开口,降液管上端与脱气区侧壁固定为一体且降液管与脱气区内部连通,降液管下端设有至少一个水力旋流器,且降液管与水力旋流器连通,水力旋流器上端设有溢流口、下端设有底流口和阀门,阀门用于控制底流口的流量,溢流口与上升管连通,含有小颗粒结晶产物的结晶母液能够通过溢流口进入到上升管内,该外环流浆态床反应结晶器同时实现反应、结晶与分离,成本低,实现生产连续化,且适应不同的晶体粒径分布范围和处理量,有效分离结晶产物,实现晶体粒度分布和形貌的精确调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