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7106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35022.1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市级分区储能容量配置规划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难以针对市级分区储能电站进行容量配置规划的缺陷。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各分区类型的划分;计算面向新能源消纳的分区储能容量配置需求;计算面向保供的分区储能容量配置需求;计算分区储能容量综合配置需求;计算全省储能目标下的分区储能容量配置需求。本发明在分析分地区新能源发展特性基础上,针对地区负荷电源特性、电网网架、调节能力水平制定面向新能源消纳的分区储能需求的计算方法,针对地区电力缺口和顶峰要求制定面向保供的分区储能需求的计算方法,并考虑了在全省储能配置目标值下的分地区储能配置容量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66382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88505.3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量管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需求响应下的综合能源系统能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综合能源系统能量设备模型、用户用能行为模型及其运行优化模型;步骤2:构建TD3所需的神经网络;步骤3:根据步骤1建立的模型,利用能量管理中心与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交互并将交互所得的历史信息放入经验池,同时利用TD3实现策略网络与值网络的优化;步骤4:根据步骤3获得的优化后的策略网络来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控制使其能够参与到电力需求响应中去。本发明有助于综合能源系统合理安排内部能量设备的生产计划和内部用户的用能计划,进一步提高系统的需求响应潜力,在完成电网需求响应计划的同时维持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88703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5471.0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配电网市场的共享储能‑多微网鲁棒优化方法,包括:得到典型单微网模型和微网与外部市场主体的电力交易模型,建立多微网鲁棒区间优化模型;构建配电网基于二阶锥的最优潮流约束模型和共享储能零售商优化调度模型;基于夏普利值法建立多微网合作博弈模型;构建共享储能零售商和多微网间的主从博弈零售优化模型;采用KKT条件将主从博弈零售优化模型转换为单层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共享储能‑多微网的最优调度结果。本发明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兼顾良好的精度;有效降低多微网系统的运行成本;模拟多微网系统所面临的源荷不确定性,通过调整不同的鲁棒预算来模拟多微网系统决策者在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758835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809531.0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混合状态误差的高空风力发电装置防碰撞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将高空风力发电装置确定为由多个质点串联组成的多刚体系统,以推导多刚体系统的受力情况与动力伞的有效迎风面积的关系,进一步推导以可调节平衡伞的有效迎风面积作为控制量的目标系统动力学模型;获取多装置高空风力发电系统中每一个高空风力发电装置的广义坐标,确定多装置高空风力发电系统的混合状态误差矩阵;基于多装置高空风力发电系统的混合状态误差矩阵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多装置高空风力发电系统中每一个高空风力发电装置的防碰撞控制律。本方案可以实现多装置高空风力发电系统中装置间的防碰撞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012774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542943.8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V20/52 , G06V10/36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7 , G06N3/048 , G06N3/08 , H04N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空风电空中伞面的损伤检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高空风电的待测空中伞面图像;将所述待测空中伞面图像输入损伤检测模型中,得到所述待测空中伞面图像的伞面损伤信息;其中,所述损伤检测模型是以已知空中伞面图像作为样本训练得到的,所述已知空中伞面图像标注有伞面损伤信息,所述待测空中伞面图像和所述已知空中伞面图像均是通过固定在缆绳上的摄像机采集到的。本方案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高空风能发电伞面的损伤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309296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80118.1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等离子体的高压输电电缆接头检测装置,包括套设在两段高压输电电缆接头处外侧的环形骨架、若干均匀设置在环形骨架内壁上的等离子体探针以及包裹在环形骨架外侧的绝缘胶带;所述等离子探针的电源线接电源,信号线接等离子体浓度检测仪。本发明能够对两段高压输电电缆接头处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具有结构简单、检测结果准确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521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30427.9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区电网接纳新能源能力的评估方法,包括:根据接纳能力P1,根据送出能力P2,将两者相比取最小值作为上送断面最大可能接纳新能源装机理论值P3;根据最大可接纳规模P4,与上送断面最大可能接纳新能源装机理论值P3对比,取最小值作为电网最大可接纳新能源装机理论值P5;将电网最大可接纳新能源装机理论值P5与220kV电网电力送出能力P6作对比,取最小值作为电网最大可接纳新能源装机理论值P7;确定本地区电网最大可接纳新能源装机理论值P8。本发明不仅考虑该地区电网自身接纳能力,同时对电网送出能力、全省调峰能力进行了分析,确保本地区新能源接纳能力满足电网送出及全省调峰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42859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17360.2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主配网协同运行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决策与评估方法,包括: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功率系数法、基于博弈论的AHP‑CRITIC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将待评价参数输入评价模型,评价模型读取输入数据,对数据处理、计算指标,进行评价、反馈计算和输出结果,对交互性能进行综合决策和评估。本发明在分析源网荷储项目与主网交互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供电可靠性、绿电消费、调峰友好性和经济性四方面多时间尺度双层指标体系,为项目规划与建设、政府决策与优选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持,为源网荷储运营机制与策略制定、虚拟电厂运行、电力市场发展等提供分析和参考依据,具有较强实用型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58835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1809531.0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混合状态误差的高空风力发电装置防碰撞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将高空风力发电装置确定为由多个质点串联组成的多刚体系统,以推导多刚体系统的受力情况与动力伞的有效迎风面积的关系,进一步推导以可调节平衡伞的有效迎风面积作为控制量的目标系统动力学模型;获取多装置高空风力发电系统中每一个高空风力发电装置的广义坐标,确定多装置高空风力发电系统的混合状态误差矩阵;基于多装置高空风力发电系统的混合状态误差矩阵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多装置高空风力发电系统中每一个高空风力发电装置的防碰撞控制律。本方案可以实现多装置高空风力发电系统中装置间的防碰撞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01114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0004938.X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3/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空风力发电装置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建模装置。方法包括:基于有限段法,对空中伞梯系统的主缆绳进行绳段划分得到若干个节点,以建立空中伞梯系统的多刚体系统模型;基于多刚体系统模型,建立空中伞梯系统的运动学方程,以得到空中伞梯系统中每一个节点的运动状态;基于空气动力学的经验公式和空中伞梯系统中每一个节点的运动状态,确定空中伞梯系统中每一个节点的受力情况;基于Kane方法和空中伞梯系统中每一个节点的受力情况,确定空中伞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本方案可以得到高空风力发电装置的空中伞梯系统准确的动力学模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