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组合式低压主配电盘

    公开(公告)号:CN11731781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632428.3

    申请日:2023-1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盘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组合式低压主配电盘,包括外壳和收纳装置;安装座沿外壳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两个套壳沿外壳的长度方向分别固定设置在安装座的两侧,套壳上竖直开设有出线口,其中一个套壳的出线口竖直朝上,另一个套壳的出线口竖直朝下,外壳内设置有配电表;存放装置沿套壳的轴线方向设置在套壳内;导线缠绕在存放装置中,导线的一端与存放装置固定连接,导线远离存放装置的一端能从套壳的出线口处伸出;收紧装置设置在套壳内;连接装置沿套壳的轴线转动设置在安装座上。本发明使得装置在连接导线时不会出现导线过长的情况,同时还便于对导线的收集整理。

    基于增量配电网的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9138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134560.X

    申请日:2024-0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增量配电网的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方法,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为了解决无法准确估计其出力波动,影响用户用电质量,增加了调度控制的难度的问题;基于增量配电网的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评估增量配电网发电能力;步骤二:建立无功电压优化模型;步骤三:进行超前决策控制;步骤四:建立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结合增量配电网实际情况,利用新能源发电预测数据评估最大发电能力,建立无功电压优化模型并求解各节点的电压控制目标,进行超前决策控制,制定出完善的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接入标准及规范,并建立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提出了高比例新能源消纳调峰调频优化控制策略,保证电量平衡、频率稳定。

    增量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36259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65572.X

    申请日:2024-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增量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属于源网荷储协调控制技术领域。增量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安全评估模块和控制模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是通过接入燃气轮和发电机组来实现增量配电网发电,不仅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还容易出现过载的风险的问题,本发明能够对储能接入后增量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特性进行分析,在满足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确保光伏发电充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避免发生潮流反送主网或主变及线路过载等情况,充分利用储能的充放电能力,对削峰填谷、提高新能源消纳占比和应急保供电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增量配电网的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913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34560.X

    申请日:2024-0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增量配电网的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方法,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为了解决无法准确估计其出力波动,影响用户用电质量,增加了调度控制的难度的问题;基于增量配电网的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评估增量配电网发电能力;步骤二:建立无功电压优化模型;步骤三:进行超前决策控制;步骤四:建立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结合增量配电网实际情况,利用新能源发电预测数据评估最大发电能力,建立无功电压优化模型并求解各节点的电压控制目标,进行超前决策控制,制定出完善的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接入标准及规范,并建立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提出了高比例新能源消纳调峰调频优化控制策略,保证电量平衡、频率稳定。

    增量配电网负荷精准控制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4101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365461.9

    申请日:2024-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增量配电网负荷精准控制方法,属于电网协调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方法对于储能接入后电网的运行风险难以评估,导致增量配电网负荷难以精准调控的问题,通过将增量配电网负荷与低压减载阈值进行比对,结合各智能配电终端的优先级,对负荷进行低压减载减载操作,有助于在频率或电压异常时配电网‌自动减少负荷,‌保证增量配电网的稳定运行;制定负荷控制方案,‌确保在实施增量配电网负荷控制时,采取限电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用户的影响;并对储能接入后电网的运行风险进行提前评估,分析新能源在不同出力方式下,与储能、区域不同时段负荷的配合方案,提出最优的源网荷储控制策略,实现光储荷柔性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