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6739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79469.5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换流站换流变与阀厅解耦布置结构,包括:阀厅,所述阀厅内安装有换流阀,所述换流阀与外部换流变连接;换流变,所述换流变安装有竖向套管,利于压缩换流变整体转运尺寸,所述换流变通过所述竖向套管分别与交流系统和换流阀连接;其中,在所述阀厅外部完成换流变阀侧的星型或角型接线,将阀侧汇流母线及接地开关等布置于阀厅外部,使所述阀厅内部空间压缩。本发明通过换流变与阀厅的解耦布置,简化阀厅内部设备布置方案,改善阀组运行环境,降低火灾风险;压缩阀厅建筑面积,简化阀厅结构,降低阀厅建筑造价;减小换流变事故对阀组设备的影响,有力保障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665005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13895.5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设计平台的变电站通用设备应用方法,包括步骤1,在三维设计平台的设备型号库中构建通用设备型号属性表;步骤2,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相关通用设备应用文件,填充通用设备型号属性表中的所有元素信息;步骤3,在绘制时,选择设备型号仅能显示和选用具有通用设备标志性元素的设备型号。本发明在三维设计的流程中,自动筛选符合通用设备要求的设备型号,无需逐个对照校验,且无重复设计工作,并能直接将通用设备应用成果应用在其他阶段如物资采购等环节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65002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55871.9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设计平台的变电站设备智能布置方法,包括准备工作;从工程数据库中提取出本工程所有设备ID编码,先按变电站配电装置区域进行划分,然后在同一变电站配电装置区域内按间隔划分,形成间隔列表;根据间隔列表提取不同间隔的设备型号;选择待布置的变电站配电装置区域,选择待布置变电站配电装置区域中的待布置间隔;设置待布置间隔的布置参数;根据布置参数布置设备,并进行预览;如果预览无误,则布置完成,如果有误,则调整相应的布置参数。本发明通过设备ID编码划分形成间隔列表,按照间隔进行批量设备布置,自动化程度高,减小了设计工作量,提高了设计效率,并有效减少了出错可能性,提高设计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65003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66847.5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设计平台的变电站设备替换方法,包括步骤1,规范性主接线图绘制和设备布置;步骤2,从工程数据库中提取出本次工程所有设备ID编码,先按变电站配电装置区域进行划分,然后在同一变电站配电装置区域内按间隔划分,形成间隔列表;步骤3,根据间隔列表提取各设备型号信息;步骤4,从间隔列表中选取间隔以及该间隔中待替换的设备;步骤5,选择设备生产厂家,设置筛选条件,从设备型号库中选取经过筛选的可替换的设备;步骤6,预览设备模型,完成替换。本发明通过设备ID编码划分形成间隔列表,按照间隔进行设备替换,便捷、快速,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599373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18886.8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设计平台的变电站短路电流计算系统,三维设计平台包括电气设计模块,电气设计模块可在三维环境下布置电气元件及电气连接线,完成变电站主接线简图设计,并自动生成变电站主接线简图设计的阻抗图,程序设置模块,用于定义阻抗图的符号、设定阻抗图的短路计算点及短路电流公式、设定公用计算变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程序设置模块设定的短路电流公式计算阻抗图的短路电流。本发明基于变电站三维设计软件的短路电流计算实现了变电站数字化/三维设计的要求。突破了常规设计模式,有效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9811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010606684.5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F30/20 , G06Q50/06 ,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变电站三维设计通用模型发布进行管理的系统和方法,包括:基础支撑层,用于设置整个管理系统数据库框架的部署架构和标准体系;数据存储层,用于按照标准体系,将经运维管理层审核后的变电站三维设计通用模型存储到数据库;运维管理层用于以数据管理流程为导向,对由发布展示层输入的变电站三维设计通用模型进行模型移交、审核、入库、更新和共享过程的管理;业务应用层,用于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已有数据信息,开展统计分析及共享应用;发布展示层,用于通过web页面或客户端形式,为各用户提供功能性入口以及相关信息的展示。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三维数字化设计管理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798117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606684.5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变电站三维设计通用模型发布进行管理的系统和方法,包括:基础支撑层,用于设置整个管理系统数据库框架的部署架构和标准体系;数据存储层,用于按照标准体系,将经运维管理层审核后的变电站三维设计通用模型存储到数据库;运维管理层用于以数据管理流程为导向,对由发布展示层输入的变电站三维设计通用模型进行模型移交、审核、入库、更新和共享过程的管理;业务应用层,用于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已有数据信息,开展统计分析及共享应用;发布展示层,用于通过web页面或客户端形式,为各用户提供功能性入口以及相关信息的展示。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三维数字化设计管理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832533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129313.7
申请日:2017-11-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 G06F17/5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三维信息模型的变电站实时监测展示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变电站待监测设备及其需展示的属性类型信息;建立设备数据库,用于存储待展示设备的运行数据信息;从变电站现场设备中实时获取待展示设备及其属性类型相对应的设备运行数据,并将设备运行数据写入设备数据表中;利用Bentley Navigator平台建立变电站的i-Model三维模型,并根据设备数据库中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变化更新变电站i-Model三维模型及其展示;识别用户对所展示的i-Model三维模型中设备的点击动作,将被点击设备在设备数据表中的属性数据予以展示。本发明可实现对变电站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综合展示,以实时集中的反映变电站设备的各种静态数据信息以及动态运行信息,方便设备故障的及时预知,提高变电站的运检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366060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288128.8
申请日:2013-07-10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三维设计电气断面图设备材料表的生成方法,主要包括,首先定义设备型号属性表,并按照一定的要求填写属性表各标签信息,在统计设备材料的时候,按照顺序依次提取设备型号属性表中分类标签,设备类型标签和设备名称标签中的字段信息,并按照相应标签的排序方式进行排序,生成设备材料表,实现设备材料的有序排列。采用本发明,使得到的设备材料表分类清晰、排列规律,符合出图规定,便于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开展对图纸的辨识工作,在物资招标采购以及施工安装阶段便于设备材料的合并统计。
-
公开(公告)号:CN103336873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289939.X
申请日:2013-07-10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三维设计KKS智能批量编码方法,通过规范二维符号名称,保证同种类型的设备的有共性;采用命名汇流母线的方式对二维符号进行顺序编码,实现了同一间隔设备类型相同的设备的批量编码;最后通过选定第一个开始编码的非关联设备,根据剩余设备到此设备的距离排序来顺序批量编码非关联设备,完成三维设计的KKS编码,实现KKS码的智能批量编码,保证准确性和高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