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58492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241515.0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 北京经纬信息技术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中国铁路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7B11/00 , G06K9/00288 , G06K9/0097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由移动AR设备发送的由所述移动AR设备采集的第二人脸图像和所述移动AR设备的设备信息;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在存储的票务信息库中查找与所述设备信息相对应的检票计划;在存储的乘客信息库中找到与所述检票计划和第二人脸图像相对应的乘客信息,其中所述乘客信息至少包括与所述检票计划相对应的车票信息和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相对应的第一人脸图像;若找到需要的乘客信息,则向所述移动AR设备发送检票成功信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人脸识别的云平台和移动AR设备相结合的方法增加了实名制身份验证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高峰客流时产生拥堵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090440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711340105.1
申请日:2017-12-14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 北京经纬信息技术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中国铁路总公司
Inventor: 史天运 , 廉文彬 , 蔡云 , 姜利 , 沈海燕 , 吕晓军 , 张亚伟 , 刘玉强 , 王龙 , 叶鑫 , 方凯 , 冯云梅 , 徐春婕 , 张春家 , 昝蕊 , 王小书 , 吴兴华 , 陈瑞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铁路客运的身份验证系统,系统包括:车站级管理系统、路局级管理系统和铁总级管理系统;车站级管理系统,建立人脸图库和人脸特征数据库,并将人脸图库中的重点人员的人脸图像上传至路局级管理系统;路局级管理系统,接收并存储多个车站级管理系统上传的重点人员的人脸图像;铁总级管理系统,接收并存储多个路局级管理系统上传的重点人员的人脸图像,并向多个路局级管理系统下发重点人员的人脸特征数据信息,以使得多个路局级管理系统将重点人员的人脸特征数据信息下发至每一个车站级管理系统的人脸特征数据库中。本系统通过采用三级架构,可支持相关服务在云端的部署,可满足乘客身份验证、黑名单比对的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78128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67270.4
申请日:2016-12-31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 北京经纬信息技术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IPC: G08B2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B2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机车司机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包括车载子系统和设置在铁路局机务段且与所述车载子系统无线通信的地面监控中心子系统,车载子系统包括信息采集装置、信息分析装置和预警装置,信息采集装置与信息分析装置连接,用于采集疲劳信息并发送给信息分析装置,疲劳信息包括司机面部信息、司机姿势信息和司机生理信息;信息分析装置与预警装置连接,用于根据疲劳信息进行分析获得疲劳指数,并根据疲劳指数向预警装置发送对应的预警指令并执行预警操作。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机车司机疲劳驾驶预警系统,通过采集多种疲劳信息并进行多信息融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实现多层级预警操作,具有疲劳检测准确度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090440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340105.1
申请日:2017-12-14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 北京经纬信息技术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中国铁路总公司
Inventor: 史天运 , 廉文彬 , 蔡云 , 姜利 , 沈海燕 , 吕晓军 , 张亚伟 , 刘玉强 , 王龙 , 叶鑫 , 方凯 , 冯云梅 , 徐春婕 , 张春家 , 昝蕊 , 王小书 , 吴兴华 , 陈瑞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铁路客运的身份验证系统,系统包括:车站级管理系统、路局级管理系统和铁总级管理系统;车站级管理系统,建立人脸图库和人脸特征数据库,并将人脸图库中的重点人员的人脸图像上传至路局级管理系统;路局级管理系统,接收并存储多个车站级管理系统上传的重点人员的人脸图像;铁总级管理系统,接收并存储多个路局级管理系统上传的重点人员的人脸图像,并向多个路局级管理系统下发重点人员的人脸特征数据信息,以使得多个路局级管理系统将重点人员的人脸特征数据信息下发至每一个车站级管理系统的人脸特征数据库中。本系统通过采用三级架构,可支持相关服务在云端的部署,可满足乘客身份验证、黑名单比对的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199617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12649.0
申请日:2016-07-01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 北京经纬信息技术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史天运 , 朱建生 , 康增建 , 姜利 , 沈海燕 , 方凯 , 吕晓军 , 李明 , 王忠英 , 刘玉强 , 昝蕊 , 王小书 , 张亚伟 , 徐春婕 , 叶鑫 , 王龙 , 陈咏梅 , 端嘉盈 , 陈瑞凤 , 周栋 , 白伟 , 李建玉 , 韩宗源 , 李健 , 杨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7/023 , G01J5/00 , G01J2005/00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高速列车运行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能够实时监测高速列车沿线运行环境,且成本较低。所述系统包括:车载监测系统、地面监测系统、车地通信系统及远程控制中心;车载监测系统包括车载监测终端和车载红外成像雷达,车载监测终端获取车载红外成像雷达采集的铁路沿线限界内带状区域的前方预设距离的实时图像,并通过车地通信系统传输至远程控制中心;地面监测系统包括地面监测节点和红外摄像机,地面监测节点获取红外摄像机采集的车载红外成像雷达的视觉盲区内的实时图像,并通过车地通信系统传输至远程控制中心;远程控制中心,用于对车载监测终端和地面监测节点传输的图像进行显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