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96827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05448.3
申请日:2014-11-28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CPC分类号: Y02A40/81 , A01K61/00 , A01K63/003 , A01K63/006 , A01K63/04 , A01K63/06
摘要: 一种野生长鳍吻鮈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仿天然生境河道;2)准备阶段水质调控;3)鱼类混养搭配;4)向仿河道驯养池内放入需驯养的野生长鳍吻鮈;5)驯养初期水质调控;6)驯养初期饵料投喂:在野生长鳍吻鮈驯养初期,向仿河道驯养池内投喂生物饵料;7)驯养中后期水质调控;8)驯养中后期饵料投喂;即完成野生长鳍吻鮈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野生长鳍吻鮈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方法及所用巡航池,可以有效解决长鳍吻鮈这种适应流水生境鱼类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存活难的问题,建立了符合野生长鳍吻鮈生长发育需求的驯养模式,为人工养殖种群储备奠定了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054611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73826.5
申请日:2014-06-19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K61/00
CPC分类号: Y02A40/81
摘要: 本发明涉及长鳍吻鮈苗种培育技术,包括一级培育、二级培育和三级培育,成功突破长鳍吻鮈苗种培育技术的关键,建立了一套的长鳍吻鮈苗种培育技术体系,成功解决了使用传统的苗种培育方法培育长鳍吻鮈幼苗时所造成长鳍吻鮈苗种生长发育缓慢、苗种抗病能力弱、成活率低等问题,显著提高了长鳍吻鮈苗种的生长发育速度、抗病能力和成活率,显著增加了长鳍吻鮈幼苗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524996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610024984.6
申请日:2016-01-15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CPC分类号: C12Q1/6848 , C12Q2531/113 , C12Q2549/119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检测水体中小瓜虫的方法,根据养殖水域大小,采集水样;水样进行处理后,提取水体中的总DNA;利用已知核苷酸序列IC-ITS-F 5'-GTTCCCCTTGAACGAGGAATTC-3'和IC-ITS-R 5'-TTAGTTTCTTTTCCTCCGC-3’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产物,将上述PCR产物连接载体后转入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克隆,利用DNAMAN6.0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后,查找小瓜虫与其它可测得的相似种之间的差异位点并设计出针对小瓜虫的巢氏PCR引物,利用引物对第一次PCR产物进行巢氏PCR,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有小瓜虫可扩增出条带,即可完成检测。采用该方法十分简便高效的检测了水体中小瓜虫的存在情况,为及时进行水体处理,防止小瓜虫的爆发提供了有效途径,极具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396827B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410705448.3
申请日:2014-11-28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CPC分类号: Y02A40/81
摘要: 一种野生长鳍吻鮈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仿天然生境河道;2)准备阶段水质调控;3)鱼类混养搭配;4)向仿河道驯养池内放入需驯养的野生长鳍吻鮈;5)驯养初期水质调控;6)驯养初期饵料投喂:在野生长鳍吻鮈驯养初期,向仿河道驯养池内投喂生物饵料;7)驯养中后期水质调控;8)驯养中后期饵料投喂;即完成野生长鳍吻鮈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野生长鳍吻鮈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方法及所用巡航池,可以有效解决长鳍吻鮈这种适应流水生境鱼类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存活难的问题,建立了符合野生长鳍吻鮈生长发育需求的驯养模式,为人工养殖种群储备奠定了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054611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410273826.5
申请日:2014-06-19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K61/00
CPC分类号: Y02A40/81
摘要: 本发明涉及长鳍吻鮈苗种培育技术,包括一级培育、二级培育和三级培育,成功突破长鳍吻鮈苗种培育技术的关键,建立了一套的长鳍吻鮈苗种培育技术体系,成功解决了使用传统的苗种培育方法培育长鳍吻鮈幼苗时所造成长鳍吻鮈苗种生长发育缓慢、苗种抗病能力弱、成活率低等问题,显著提高了长鳍吻鮈苗种的生长发育速度、抗病能力和成活率,显著增加了长鳍吻鮈幼苗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524996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610024984.6
申请日:2016-01-15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Q1/6848 , C12Q1/04 , C12R1/9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检测水体中小瓜虫的方法,根据养殖水域大小,采集水样;水样进行处理后,提取水体中的总DNA;利用已知核苷酸序列IC‑ITS‑F 5'‑GTTCCCCTTGAACGAGGAATTC‑3'和IC‑ITS‑R 5'‑TTAGTTTCTTTTCCTCCGC‑3’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产物,将上述PCR产物连接载体后转入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克隆,利用DNAMAN6.0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后,查找小瓜虫与其它可测得的相似种之间的差异位点并设计出针对小瓜虫的巢氏PCR引物,利用引物对第一次PCR产物进行巢氏PCR,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有小瓜虫可扩增出条带,即可完成检测。采用该方法十分简便高效的检测了水体中小瓜虫的存在情况,为及时进行水体处理,防止小瓜虫的爆发提供了有效途径,极具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067963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10273832.0
申请日:2014-06-19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K61/00
CPC分类号: Y02A40/81
摘要: 本发明涉及长鳍吻鮈人工繁殖技术,具体包括驯养、强化培育、亲鱼促熟催产、受精孵化等四个步骤,在国内外首次成功突破长鳍吻鮈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成功解决了长鳍吻鮈驯化繁殖过程中应激强、驯食难、性腺退化的技术难题,并首次成功实现了长鳍吻鮈的人工繁殖,2014年3月27日至2014年5月9日期间,五次成功催产长鳍吻鮈,共获得受精卵9.7万余粒,受精率最达98.9%,获初孵仔鱼约3.05万尾,这使实现长鳍吻鮈的资源增殖成为可能,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具有技术借鉴和示范作用,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067963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273832.0
申请日:2014-06-19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K61/00
CPC分类号: Y02A40/81
摘要: 本发明涉及长鳍吻鮈人工繁殖技术,具体包括驯养、强化培育、亲鱼促熟催产、受精孵化等四个步骤,在国内外首次成功突破长鳍吻鮈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成功解决了长鳍吻鮈驯化繁殖过程中应激强、驯食难、性腺退化的技术难题,并首次成功实现了长鳍吻鮈的人工繁殖,2014年3月27日至2014年5月9日期间,五次成功催产长鳍吻鮈,共获得受精卵9.7万余粒,受精率最达98.9%,获初孵仔鱼约3.05万尾,这使实现长鳍吻鮈的资源增殖成为可能,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具有技术借鉴和示范作用,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845649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66874.X
申请日:2012-09-28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摘要: 一种达氏鲟幼鱼专用颗粒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所采用的主要原料是鱼粉、大豆粕、花生粕、酵母、L-蛋氨酸、L-苯丙氨酸、小麦粉、鱼油、豆油、多维多矿等,将上述原料通过过重筛、烘干制粒等步骤得到达氏鲟幼鱼专用颗粒饲料。本发明提供的达氏鲟幼鱼专用颗粒饲料所用的大豆粕、花生粕和酵母均为国内产量丰富,无需进口的廉价优质蛋白源,在添加外源植酸酶、L-蛋氨酸和L-苯丙氨酸后,其饲料中的营养素可以满足达氏鲟快速生长的需要;显著提高达氏鲟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抗病力;并能减少鱼粉用量,降低饲料成本大幅度提高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氮排放量和对水体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204272950U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20734195.8
申请日:2014-11-28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摘要: 一种野生长鳍吻鮈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包括池体,池体为椭圆形池体,池体内设置有挡水墙使池体内区域形成环形水道,池体底部靠近两端排水口位置堆砌有多个人工鱼礁,池体内壁及池底附着有大型绿藻层,挡水墙两侧的池体中部各安装有瞬时造流装置,池体靠近两端部区域各安装有持续造流装置,池底两端设排水口,排水口通过池内排污管与池外的排污井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野生长鳍吻鮈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可以有效解决长鳍吻鮈这种适应流水生境鱼类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存活难的问题,可从水文、水质、底质以及光控等方面全方位的模拟其野外自然生境,建立了符合野生长鳍吻鮈生长发育需求的驯养模式,为人工养殖种群储备奠定了技术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