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季节大温差的热伏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39905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0941653.3

    申请日:2024-0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跨季节大温差的热伏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跨季节大温差的热伏发电系统包括热伏发电单元、加热单元和冷却单元。加热单元和热伏发电单元的吸热侧换热相接;冷却单元包括总冷却管路、空气冷却单元、地下冷却单元和换向阀组,总冷却管路和热伏发电单元的放热侧换热相接;地下冷却单元包括地下蓄冷结构和换热组件,在室外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地下蓄冷结构适于通过换热组件与外界环境换热,储存冷量。本发明将冬季跨季节的天然冷量,通过换热组件导入地下,作为天然冷源,通过地下蓄冷结构将冷量进行储存,作为夏季的冷源,增加了热伏发电单元的冷热源温差,提升了热伏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花岗岩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6980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65139.5

    申请日:2024-0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花岗岩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花岗岩实验装置,包括:罐体组件,所述罐体组件设有封闭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适于容纳待浸泡材料和二氧化碳气体;搅拌组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搅拌组件适于搅拌待浸泡材料。本发明解决较小块或是片状花岗岩实验块进行实验的时,由于材料间隙较小,导致待浸泡材料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接触不完全,影响试验结果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花岗岩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一种地热井下换热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2889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94163.5

    申请日:2023-08-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热采集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地热井下换热器。这种地热井下换热器的热损失较少,换热效率较高。上述地热井下换热器包括:多个进液管道和至少一个出液管道;进液管道设置于地热井内,进液管道内流通低温介质,且进液管道的下部位于热储层处;出液管道设置于地热井内,出液管道与进液管道间隔设置,进液管道的底端与出液管道的底端连通,出液管道内流通高温介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热井下换热器的内外管中的冷热流体通过内管管壁进行热交换,造成热损失大,导致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地热区块经济性评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45205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27984.0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热区块经济性评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待开采地热区域对应的地热地质数值模型、待开采地热区域开采的补贴收入信息,待开采地热区域开采的项目成本信息以及运维成本信息;将预设开采约束条件参数输入到地热地质数值模型中,得到待开采地热区域的可开采热量;根据待开采地热区域的可开采热量计算运营收入信息;根据待开采地热区域的可开采热量计算减排量;根据减排量计算清洁发展机制收入信息;根据补贴收入信息、运营收入信息、清洁发展机制收入信息、项目成本信息以及运维成本信息对待开采地热区域开采项目的投资前景进行评估。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为地热项目投资提供了决策依据。

    一种地热能取热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602605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0850869.9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热能提取设备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地热能取热井。这种地热能取热井可以实现杂质清理,避免内部堵塞,保证取热井的正常工作。上述地热能取热井包括:井体、换热器、管道组件和除垢组件,换热器设置于井体,一端位于井体的空腔,另一端伸出井体外;管道组件设置于井体,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伸入空腔,向空腔供给冷水,出水管伸入空腔,用于将热水排出;除垢组件包括回转机构和刮板机构,回转机构设置于井体,多个刮板机构设置于回转机构上,回转机构用于带动刮板机构转动将空腔壁面的污垢刮掉。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地热能取热井不能对积累的杂质进行清理,导致内部出现堵塞现象,影响取热井的正常工作的问题。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工质的长距离套管式地热能开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7601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409970.0

    申请日:2024-04-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热能开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工质的长距离套管式地热能开发装置,包括套管主体,所述套管主体包括上位套管以及下位套管,多个所述套管主体自上而下螺纹连接成套管总成。该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工质的长距离套管式地热能开发装置,通过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上位环形槽、下位环形槽以及竖向槽,增加套管主体外壁与导热水泥的接触面积,同时也不会增加套管的安装阻力,此外,套管主体安装后,导热水泥会紧密贴合上位环形槽、下位环形槽以及竖向槽,使得套管总成安装后更加稳定,导热稳定性增强,避免了外突的加强肋增加套管的安装难度,同时降低了套管外部与导热水泥之间的摩擦阻力。

    一种干热岩采热可视化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4287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25881.8

    申请日:2023-0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热岩采热可视化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干热岩测试技术领域,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箱、施压件、加热装置、进水管、排水管和核磁共振组件,测试箱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适于放置正多面体结构的待测件;施压件具有施压端,施压件的施压端用于对待测件的多个面垂直施压;加热装置设置在容纳腔内,进水管和排水管分别伸入容纳腔用于与待测件连接,核磁共振组件设置在测试箱的容纳腔外。通过进水管向待测件中注入测试水,核磁共振组件得到水分子在待测件中的动态分布,通过施压件提供的不同大小的压力,模拟更真实的三维应力情况,便于获取受力情况与测试水的流动情况之间的关系,对于后续提升干热岩的采热效率具有较大的意义。

    基于地热能的电池集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2689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03954.9

    申请日:2023-03-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热能的电池集成系统,包括:储热层;取热装置,置于储热层内,取热装置设有工质入口和热源出口,工质入口适于通入工质以与取热装置进行热交换并产生恒温差;原位发电子系统,设于取热装置上以利用恒温差发电;至少一级地上发电子系统,设有热能入口和热能出口,热能入口与取热装置连接以获取取热装置的热源并发电,地上发电子系统置于冷源环境中,且地上发电子系统的热能出口与工质入口连接以使得发电后温度降低的工质回到取热装置。通过在储热层的恒温梯度层设置原位发电子系统,并利用工质相变使得温度降低形成恒温差,可得到增强型地热电池,提高了地热能的利用效率和发电效率。

    一种封存CO2的装置及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2800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17492.3

    申请日:2023-04-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CO2地下封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存CO2的装置及方法。该封存CO2的装置包括连通的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地下设施包括封存井;封存井至少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内壁贴合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的长度短于第一套管,第一套管末端与隔热层末端之间预留有第一间距;第一套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射口,喷射口用于将水蒸气和/或液体水喷射到岩体内部,在岩体内部形成裂缝网络;封存井还包括搅拌单元,搅拌单元位于隔热层末端。该装置可以利用固体建筑废料中有效成分氧化钙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下,避免了废料直接填埋造成的污染,同时还可以将二氧化碳以固体的形式封存在地下,有效防止了二氧化碳的逸散,提升了固碳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