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6980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65139.5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花岗岩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花岗岩实验装置,包括:罐体组件,所述罐体组件设有封闭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适于容纳待浸泡材料和二氧化碳气体;搅拌组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搅拌组件适于搅拌待浸泡材料。本发明解决较小块或是片状花岗岩实验块进行实验的时,由于材料间隙较小,导致待浸泡材料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接触不完全,影响试验结果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花岗岩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05236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15561.7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四川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50/0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场耦合渗流多功能实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场耦合渗流测试的地热储层评价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通过多场耦合渗流测试方法获取地热储层的相关数据和地热样品的相关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结合地热样品相关参数集、地热温度数据和地热样品气体相关数据集可以计算出对应的表征待评价地热储层内地热储层段的地热样品的地热扩散能力的地热扩散系数,同时,结合地热储层相关参数集和地热样品相关参数集可以计算出待评价地热储层的可压性指数。最后,结合地热扩散系数和可压性指数可以全面准确地实现对待评价地热储层的评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02605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0850869.9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热能提取设备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地热能取热井。这种地热能取热井可以实现杂质清理,避免内部堵塞,保证取热井的正常工作。上述地热能取热井包括:井体、换热器、管道组件和除垢组件,换热器设置于井体,一端位于井体的空腔,另一端伸出井体外;管道组件设置于井体,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伸入空腔,向空腔供给冷水,出水管伸入空腔,用于将热水排出;除垢组件包括回转机构和刮板机构,回转机构设置于井体,多个刮板机构设置于回转机构上,回转机构用于带动刮板机构转动将空腔壁面的污垢刮掉。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地热能取热井不能对积累的杂质进行清理,导致内部出现堵塞现象,影响取热井的正常工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7601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409970.0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F24T10/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热能开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工质的长距离套管式地热能开发装置,包括套管主体,所述套管主体包括上位套管以及下位套管,多个所述套管主体自上而下螺纹连接成套管总成。该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工质的长距离套管式地热能开发装置,通过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上位环形槽、下位环形槽以及竖向槽,增加套管主体外壁与导热水泥的接触面积,同时也不会增加套管的安装阻力,此外,套管主体安装后,导热水泥会紧密贴合上位环形槽、下位环形槽以及竖向槽,使得套管总成安装后更加稳定,导热稳定性增强,避免了外突的加强肋增加套管的安装难度,同时降低了套管外部与导热水泥之间的摩擦阻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82073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28773.2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浅层地热资源信息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利用预设时间窗口从目标探测数据段中选取多个时窗的探测数据;对每个时窗的探测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对应时窗的傅里叶谱;基于每个时窗的傅里叶谱以及预先构建的H/V谱比计算模型确定对应时窗的H/V谱比值,基于不同时窗分别对应的H/V谱比值确定目标区域的浅层地热资源信息。在确定H/V谱比值时考虑了水平分量中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傅里叶谱,实现了对水平方向上数据的充分挖掘利用,保证了H/V谱比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使得确定的浅层地热资源信息更加准确完整。
-
公开(公告)号:CN11624287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25881.8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热岩采热可视化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干热岩测试技术领域,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箱、施压件、加热装置、进水管、排水管和核磁共振组件,测试箱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适于放置正多面体结构的待测件;施压件具有施压端,施压件的施压端用于对待测件的多个面垂直施压;加热装置设置在容纳腔内,进水管和排水管分别伸入容纳腔用于与待测件连接,核磁共振组件设置在测试箱的容纳腔外。通过进水管向待测件中注入测试水,核磁共振组件得到水分子在待测件中的动态分布,通过施压件提供的不同大小的压力,模拟更真实的三维应力情况,便于获取受力情况与测试水的流动情况之间的关系,对于后续提升干热岩的采热效率具有较大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52689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03954.9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热能的电池集成系统,包括:储热层;取热装置,置于储热层内,取热装置设有工质入口和热源出口,工质入口适于通入工质以与取热装置进行热交换并产生恒温差;原位发电子系统,设于取热装置上以利用恒温差发电;至少一级地上发电子系统,设有热能入口和热能出口,热能入口与取热装置连接以获取取热装置的热源并发电,地上发电子系统置于冷源环境中,且地上发电子系统的热能出口与工质入口连接以使得发电后温度降低的工质回到取热装置。通过在储热层的恒温梯度层设置原位发电子系统,并利用工质相变使得温度降低形成恒温差,可得到增强型地热电池,提高了地热能的利用效率和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2800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17492.3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CO2地下封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存CO2的装置及方法。该封存CO2的装置包括连通的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地下设施包括封存井;封存井至少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内壁贴合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的长度短于第一套管,第一套管末端与隔热层末端之间预留有第一间距;第一套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射口,喷射口用于将水蒸气和/或液体水喷射到岩体内部,在岩体内部形成裂缝网络;封存井还包括搅拌单元,搅拌单元位于隔热层末端。该装置可以利用固体建筑废料中有效成分氧化钙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下,避免了废料直接填埋造成的污染,同时还可以将二氧化碳以固体的形式封存在地下,有效防止了二氧化碳的逸散,提升了固碳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62393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94433.1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41 , G06F30/20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热储模式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预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获取压差信号的样本集,所述压差信号样本集包括多种热储模式测试井的深井泵在抽水过程中泵底对应的压差信号样本,对样本集中的压差信号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多尺度熵,并基于多尺度熵计算熵增率,利用压差信号样本集中的训练样本集以及训练样本集中每一个压差信号样本对应的多尺度熵和熵增率以及对应测试井的热储模式对预设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热储模式预测模型,通过基于多尺度熵对热储模式进行预测,并构建热储模式预测模型,可以提高热储模式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64696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95622.9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地热流测量装置,包括:将探杆插入陆上沉积物后,利用测温电路板控制加热丝对探杆周围的沉积物进行加热,并采集不同高度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上位机根据温度数据计算大地热流值,能够免于钻孔且能够进行大地热流的长期稳态监测,降低测量成本,提高测量精度,而且便捷、高效,解决了现有依赖于陆上钻孔条件的大地热流测量技术存在的测量成本高、空间分布不均且为短期非稳态测量导致测量误差大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