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9220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0073022.X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 三峡新能源四子王风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热、压缩空气、有机朗肯循环综合能源系统,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光热、压缩空气、有机朗肯循环综合能源系统包括压缩空气储能主系统、光热子系统及有机朗肯循环子系统。通过压缩空气储能主系统的空气压缩过程和光热子系统的光集热过程可以实现储能,通过压缩空气储能主系统膨胀过程和有机朗肯循环子系统膨胀过程完成可以实现释能发电。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光热、压缩空气、有机朗肯循环综合能源系统,可以优化系统中热能的分配和利用,提高系统热能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3956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0065841.5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压膨胀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包括空气压缩支路、热循环回路、空气膨胀支路和空气调节支路,空气调节支路包括辅助回热换热器,辅助回热换热器的高温侧流道的两端分别与高温循环泵和低温蓄热器连接,辅助回热换热器的低温侧流道的进口端与储气装置连接,辅助回热换热器的低温侧流道的出口端分为两路且分别通过流量调节装置与高压空气膨胀机的进气口、低压空气膨胀机的进气口连接。本发明的滑压膨胀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在提升变工况换热效率的同时能够使整个机组的出力保持稳定,进而使整个系统的效率得到提升;换热设备的变工况运行能力要求较低,降低了系统技术难度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191496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72666.7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 三峡新能源四子王风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碳捕集的风光发电储能系统,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结合碳捕集的风光发电储能系统,包括压缩空气分离储能子系统、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子系统、碳捕集子系统和半循环碳酰胺制备子系统,压缩空气分离储能子系统适于压缩空气并生成压缩空气产物,压缩空气分离储能子系统还适于利用压缩空气产物提供发电驱动动能进行发电;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子系统适于电解水并生成电解水产物,并利用电解水产物及压缩空气产物合成氨气;碳捕集子系统适于生成二氧化碳;半循环碳酰胺制备子系统适于利用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酰胺。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结合碳捕集的风光发电储能系统,可以提高地区环境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6161676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028155.5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电储能制氨综合能源系统,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电储能制氨综合能源系统,包括发电单元、储能单元、释能单元、电解水单元及制氨单元。发电单元,适于向发电储能制氨综合能源系统提供电能;储能单元与发电单元连接,适于对空气进行压缩、分离工艺处理,以生成并储存氮气和氧气;释能单元与储能单元连接,适于释放氮气,并利用部分氮气提供动力,以驱动发电机发电;电解水单元与发电单元连接,适于进行电解水工艺,以生成并储存氢气和氧气;制氨单元与电解水单元和释能单元连接,适于利用另一部分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本发明提供的发电储能制氨综合能源系统,可以实现多种能量及产物输出,提高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96211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028166.3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热量和冷量回收利用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系统和混合动力循环系统:储能系统包括空气压缩冷却模块、储气装置、第一储热装置、第二储热装置、空气加热模块和发电模块;混合动力循环系统包括回热器、混合工质加热器和混合工质冷却模块;空气压缩冷却模块、储气装置、空气加热模块和发电模块依次连接;第一储热装置、空气压缩冷却模块、第二储热装置和空气加热模块依次连接;第二储热装置、混合工质加热器和第一储热装置依次连接;混合工质冷却模块和回热器依次连接,混合工质加热器、回热器和混合工质冷却模块依次连接;发电模块与混合工质冷却模块连接。提升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3956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0113921.3
申请日:2022-01-3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热增强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所述光热增强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支路、空气膨胀支路、压缩热支路、光热支路以及回热支路,所述光热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中温循环泵和光热集热装置,所述中温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高温蓄热装置连通,所述光热集热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高温蓄热装置连通;所述回热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高温循环泵和回热换热器的高温侧流道,所述高温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高温蓄热装置连通,所述回热换热器的高温侧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低温蓄热装置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光热增强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能够降低压缩过程中的功耗,并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途径和消耗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16529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029582.5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热油品质检测方法及相关组件,导热油品质检测方法包括:称取被测导热油;使用稀释溶剂对所述被测导热油进行稀释得到混合测试溶液;选取所述混合测试溶液的样品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得到所述样品的气相色谱图和所述样品的质谱图;根据所述样品的气相色谱图和所述样品的质谱图分析计算所述样品中的被测导热油的组成成份及各成份的含量。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导热油品质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不需要额外配置标准溶液,操作简单,可以对被测导热油的组成成份及各成份的含量进行定性和精准定量的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612292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28729.9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F01K11/00 , F25B41/40 , F25B35/00 , F25B15/00 , F04B41/02 , F04B39/06 , F04B35/04 , F01K13/00 , F01K3/00 , F01K25/08 , F01K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和压缩吸收式制冷结合的冷电联产系统,包括储能系统和冷却系统:储能系统包括空气压缩冷却模块、储气装置、第一储热装置、第二储热装置、空气加热模块和发电模块;冷却系统包括发生器模块、回热器模块、吸收器模块、冷凝装置和蒸发装置;空气压缩冷却模块、储气装置、空气加热模块和发电模块依次连接;第一储热装置、空气压缩冷却模块、第二储热装置和空气加热模块依次连接;第二储热装置、发生器模块、冷凝装置、蒸发装置和吸收器模块依次连接;第二储热装置、发生器模块、回热器模块、吸收器模块、空气加热模块和发电模块依次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能量利用率低的缺陷,提升了系统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0459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028741.X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F01K25/10 , F01D15/10 , F04B41/02 , F04B39/06 , F01K3/00 , F01K23/02 , F01K7/16 , F01K13/00 , F01K11/02 , F28D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效率的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液态空气储能子系统和卡琳娜循环发电子系统;其中,液态空气储能子系统包括储能单元、热量储罐、冷量储罐和释能单元;冷量储罐适于与储能单元、释能单元换热;热量储罐适于与储能单元、释能单元和卡琳娜循环发电子系统换热。该装置通过设置储能单元、热量储罐、冷量储罐和释能单元,实现了热量的高效储存和释放;通过设置热量储罐与储能单元、释能单元和卡琳娜循环发电子系统换热,使得压缩过程中收集到的压缩热不仅用于加热空气透平进口的空气温度,还用于驱动卡琳娜循环发电子系统发电,提高整个系统的储能效率。本发明提出的联合发电系统的效率可提高5‑10个百分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592939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027539.0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支路,其包括依次串联的空气压缩机、蓄热换热器的高温侧流道及储气装置;空气膨胀支路,其包括依次串联的储气装置、回热换热器的低温侧流道及空气膨胀机;压缩热支路,其包括依次串联的低温蓄热装置、低温循环泵、蓄热换热器的低温侧流道、中温蓄热装置;光热支路,其包括依次串联的中温蓄热装置、中温循环泵、光热集热装置、高温蓄热装置、高温循环泵及回热换热器的高温侧流道;回热换热器的高温侧流道的出口端与低温蓄热装置连通。本系统能够降低能耗、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途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