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火灾实验平台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9392843U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20460045.1

    申请日:2023-0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电火灾实验平台及系统,竖向竖井结构实验室包括竖向贯穿上下层实验室的竖井以及设于上下层实验室之间的分隔网;横向多室结构实验室中的每一实验室之间相连通;竖井中设有纵向电缆桥架和电缆点火装置;横向多室结构实验室的每一实验室内、竖向竖井结构实验室的每一实验室内以及长廊结构实验室内设有横向电缆桥架和/或纵向电缆桥架;横向多室结构实验室中的至少一实验室内、竖向竖井结构实验室中的至少一实验室内以及长廊结构实验室内设有电缆点火装置。本实用新型为竖向多室、竖井、横向多室以及横向长廊内的特征火源以及烟气传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以及较为真实的环境,对核电火灾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核电厂放射性废气中碳14处理工艺、系统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4801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42253.7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核电厂放射性废气中碳14处理工艺、系统及其应用。所述工艺包括:对经过衰变处理的核电厂放射性废气进行催化氧化,将有机态碳14转为无机态14CO2;将气态14CO2转为液态14CO2并分离出来,又加热使其汽化,得到第三气态流出物;通过逆流水洗得到溶解吸收了第三气态流出物中的气态14CO2的第二液态流出物;将第二液态流出物经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得到含碳14的废树脂。所述系统包括碳14分离单元和碳14固定单元。本发明可降低核电厂气载碳14向环境的排放量并实现达标排放,提高处理效率,不产生其他二次废物,减少设备投入和投资成本,实现工业化应用。

    核电厂受限空间内火灾火源功率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710652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610935396.8

    申请日:2016-1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厂受限空间内火灾火源功率监测系统,包括:气体热能变化测量系统、开口对流热交换测量系统、壁面热交换测量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系统;气体热能变化测量系统设于核电厂的受限空间内,用于测量火源所在受限空间内的气体所吸收的第一能量;开口对流热交换测量系统设于核电厂的受限空间与外界接触的开口处,用于测量火源所在受限空间内的气体通过开口与外界的热交换的第二能量;壁面热交换测量系统设于所在受限空间壁面位置上,用于测量火源所在受限空间壁面吸收的热通量;数据处理系统接收第一能量、第二能量和热通量,基于能量守恒计算核电厂受限空间内的实时火灾火源功率。本发明的方案实时对火源功率进行准确的监测。

    低温供热堆多压力供汽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4262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11233.7

    申请日:2024-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温供热堆多压力供汽系统,其包括低温供热堆、第一蒸汽发生器、第二蒸汽发生器、中间回路、再热单元和补水处理单元;低温供热堆、第一蒸汽发生器的一次侧、第二蒸汽发生器的一次侧分别设于中间回路上,第一蒸汽发生器和第二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利用低温供热堆产生的热能分别生产第一初始饱和蒸汽和第二初始饱和蒸汽;再热单元连接第一和第二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再加热第一和第二初始饱和蒸汽,以生产中压过热蒸汽和低压过热蒸汽;补水处理单元连接第一蒸汽发生器和第二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以利用初始饱和蒸汽对两蒸汽发生器的补水进行加热及除氧。本发明可通过低温供热堆生产低压过热蒸汽及中压过热蒸汽。

    小型堆核动力模块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7625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31388.2

    申请日:2024-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堆核动力模块,其包括:水池;以及安全壳,放置于水池内,安全壳内设有小型反应堆,其中,安全壳内填充有惰性气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小型堆核动力模块包括水池和放置于水池内的安全壳,安全壳内设有小型反应堆,安全壳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正常运行期间,安全壳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惰性气体使得安全壳内的压力维持大气压或略高于大气压,因此,可以防止空气泄漏进安全壳引发安全事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