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3240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86537.0
申请日:2019-07-29
申请人: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诚 , 唐叔建 , 路广遥 , 刘青松 , 叶亮 , 周建明 , 刘强 , 韩万富 , 芮旻 , 吴凤岐 , 周国丰 , 董超群 , 赵月扬 , 秦小明 , 刘志斌 , 李权彰 , 苏晓炜 , 乔建毅
IPC分类号: F16L51/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紧形式的流道密封结构,布置于设备或管道内部包括壳体、套筒及隔板;壳体通过盖板固定于支撑平台,设有空腔、入口及出口,出入口与空腔均导通;套筒呈中空管状,通过外壁所设的翻边与空腔固定并与空腔有间隙,且其外壁还设有凸台及导流孔;隔板呈环状,套设于套筒外部并位于间隙内,外环固定在空腔内壁上,内环与凸台成间隙配合连接;套筒的热膨胀系数与壳体和/或隔板的热膨胀系数相异,能在加热液体流入时,使套筒、壳体和/或隔板受热膨胀并产生热膨胀差,让凸台与隔板相对挤压达到密封效果。实施本发明,利用材料热膨胀特性来进行密封,使结构更简单、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且不需要定期检修、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929700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1811150648.1
申请日:2018-09-29
申请人: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蒸汽发生器及其传热管支撑装置和传热管安装方法,该传热管支撑装置可用于支撑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管,包括至少一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并排设置以固定所述传热管的若干支撑条、设置在所述支撑条的至少一端以固定所述支撑条的固定件;至少一所述支撑条的一侧壁上设有若干在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的限位槽;所述传热管的至少一管段设于所述限位槽中,并在所述限位槽与限位槽相对的另一所述支撑条夹持下卡紧。该传热管支撑装置,结构简单,适合小间距的传热管支撑固定,尤其是螺旋管;其支撑条为分层独立安装,便于安装,可减少传热管划伤。该蒸汽发生器其采用了传热管支撑装置可避免传热管松动;该传热管安装方法具有简便易操作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297009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150648.1
申请日:2018-09-29
申请人: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蒸汽发生器及其传热管支撑装置和传热管安装方法,该传热管支撑装置可用于支撑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管,包括至少一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并排设置以固定所述传热管的若干支撑条、设置在所述支撑条的至少一端以固定所述支撑条的固定件;至少一所述支撑条的一侧壁上设有若干在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的限位槽;所述传热管的至少一管段设于所述限位槽中,并在所述限位槽与限位槽相对的另一所述支撑条夹持下卡紧。该传热管支撑装置,结构简单,适合小间距的传热管支撑固定,尤其是螺旋管;其支撑条为分层独立安装,便于安装,可减少传热管划伤。该蒸汽发生器其采用了传热管支撑装置可避免传热管松动;该传热管安装方法具有简便易操作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702582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1025398.4
申请日:2017-10-27
申请人: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F28F9/0131 , F28F1/3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管束支撑装置及螺旋管束组合结构,螺旋管束支撑装置包括中心支撑以及数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所述中心支撑长度方向延伸,数个所述支撑板间隔分布并连接在所述中心支撑的外周上;所述支撑板上分布有数个供螺旋管依次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旋管依次穿过所述通孔,环绕所述中心支撑穿设在所述支撑板上。本发明的螺旋管束支撑装置,满足蒸汽发生器和换热器等中螺旋管束的要求,对螺旋管束进行支撑保护,能使螺旋管束布置更加紧凑,结构更简单,具有很好的抗流致振动特性,有效释放热膨胀,减小热应力,且保证螺旋管束的稳定、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991567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1910168717.X
申请日:2019-03-06
申请人: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波纹管连接结构的蒸汽发生器,其包括中空的上封头以及设置在上封头中的内流道组件;所述上封头包括进液口和出汽口;所述内流道组件将所述上封头的内部分隔为互不相通的内流道和外流道;所述内流道与进液口连通接入流体,所述外流道与出汽口连通输出蒸汽;或者,所述外流道与进液口连通接入流体,所述内流道与出汽口连通输出蒸汽;所述内流道组件包括波纹管段、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波纹管段两端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该双流道结构可以实现流道的上进上出,方便检修和布置管道;另外,由于波纹管段具有一定的位移补偿能力,可以很好的释放应力,解决了变形不协调的问题,降低了由于应力过大或疲劳而失效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915677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168717.X
申请日:2019-03-06
申请人: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波纹管连接结构的蒸汽发生器,其包括中空的上封头以及设置在上封头中的内流道组件;所述上封头包括进液口和出汽口;所述内流道组件将所述上封头的内部分隔为互不相通的内流道和外流道;所述内流道与进液口连通接入流体,所述外流道与出汽口连通输出蒸汽;或者,所述外流道与进液口连通接入流体,所述内流道与出汽口连通输出蒸汽;所述内流道组件包括波纹管段、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波纹管段两端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该双流道结构可以实现流道的上进上出,方便检修和布置管道;另外,由于波纹管段具有一定的位移补偿能力,可以很好的释放应力,解决了变形不协调的问题,降低了由于应力过大或疲劳而失效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99260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28574.0
申请日:2020-12-09
申请人: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21C17/00 , G21C17/003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核动力设备的监测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监测系统包括:探测装置,探测装置包括焊缝探测模块、应变探测模块和位移探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焊缝探测模块用于探测待监测的核动力设备上的焊缝活性缺陷,应变探测模块用于探测核动力设备的部件结构的应力形变,位移探测模块用于探测核动力设备上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移;信号采集装置,信号采集装置的输入端与探测装置连接,用于采集探测装置探测核动力设备结构时输出的探测信号;监测装置,监测装置与信号采集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获取信号采集装置采集的探测信号,并基于探测信号对核动力设备进行连续的状态监测。该监测系统能够提高核动力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7559801U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20735970.6
申请日:2022-03-31
申请人: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F22B37/20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传热管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管,该传热管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和紧固件,其中,支撑组件被构造为环状结构,支撑组件上设置有多个限位腔体,多个限位腔体在支撑组件的周向上间隔分布,传热管的至少一部分被夹持于限位腔体;紧固件连接于支撑组件,并对支撑组件施加预紧力。将支撑组件设置成环状结构,并且限位腔体沿着支撑组件的周向间隔分布,以使得支撑组件可支撑周向分布的传热管;而由于限位腔体设置在支撑组件上,可以视传热管之间的距离来设置限位腔体之间的距离,因此,当传热管之间的距离较小时,本申请提供的支撑装置也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213599882U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022059305.3
申请日:2020-09-18
申请人: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容器以及设于所述容器内的至少一个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内流动设有第一流体,所述容器内容盛有温度区别于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二流体,所述换热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外壁设有隔热结构的保温区;所述换热通道沿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入口段、换热段、出口段,所述保温区设于所述入口段,所述隔热结构固定设于所述入口段的外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换热通道外壁设置保温区,使换热流体能够在进入容器初期保持换热流体的自身温度,以在到达换热段后发挥换热作用,提高设备的整体换热效率,同时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15177630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1154898.X
申请日:2021-05-26
申请人: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B2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测量装置及传感器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传动件固定顶持件和待测物体的待测面的相对位置,使得待测面在发生位移时,仅会带动传感器的测杆沿与待测面垂直的方向移动,从而达到测量待测物体在预定方向上所发生的位移大小的目的;如此,传动件的设置使得传感器的测杆无需直接顶持在待测物体的待测面上即可进行位移测量,使得测量人员能够灵活设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提高了传感器的测量空间普适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