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6745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053665.X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幕墙固定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结构施工预埋预埋件;步骤2)根据幕墙安装图纸定位幕墙固定梁及预埋穿梁螺栓套管;步骤3)固定加劲肋埋件及幕墙固定梁的第一部分浇筑;步骤4)安装加劲肋埋件及幕墙固定梁第二部浇筑;步骤5)根据幕墙安装图纸,重复步骤2)至步骤4)完成施工。公开了高层建筑幕墙固定结构包括预埋件、二次浇筑而成的幕墙固定梁、L型加劲肋埋件和Π型加劲肋埋件。预埋件预埋于结构梁中,二次浇筑而成的幕墙固定梁设置于结构梁的上面,L型加劲肋埋件和Π型加劲肋埋件后锚固于幕墙固定梁内。本发明无需从新更改结构施工计划,能够解决因幕墙与结构不匹配而无法安装的问题,节省施工时间,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239568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510692064.7
申请日:2015-10-23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5/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超大直径工程桩施工的自稳式快速连接护壁钢模板,其包括:钢模板面,所述钢模板面的水平截面为弧形;钢模板面用于浇筑混凝土的一侧为外侧,另一侧为内侧;侧边框,所述侧边框焊接在所述钢模板面的两个侧边;加劲肋,所述加劲肋焊接在所述钢模板面的内侧;不同的加劲肋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模板连接器,所述模板连接器用于通过侧边框连接相邻的护壁钢模板。本发明用于超大直径工程桩施工的自稳式快速连接护壁钢模板拼接简单,施工速度快。此外,由于护壁钢模板由耐磨性及强度较强的金属制成,较木制模板的使用寿命更长,能够周转使用的次数更多。
-
公开(公告)号:CN11574925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46726.6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心筒爬模与水平结构铝模结合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核心筒外墙爬模、核心筒井道爬模和水平结构铝模;核心筒外墙爬模安装在核心筒结构外墙的外侧,核心筒井道爬模的安装在结构梁板上,水平结构铝模安装在相邻两层楼的结构梁板之间,且水平结构铝模的侧面安装在核心筒结构外墙上。核心筒外墙爬模、核心筒井道爬模及水平结构铝模的设置,既保证了核心筒结构施工质量,又加快了施工进度,还能保证作业人员的操作安全。核心筒墙体与梁板同步快速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超高层核心筒墙体先行,核心筒内梁板施工速度慢,核心筒作业面人员消防疏散难问题,操作简便,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1764578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0646621.2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逆作桩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由下而上设置的立柱桩和支承桩柱;立柱桩位于设计桩底标高与结构基础的顶部标高之间;立柱桩包括第一外层钢筋笼和第一混凝土层;支承桩柱位于结构基础的顶部标高与设计的逆作起始层的底部标高之间;支承桩柱包括第二外层钢筋笼、内层钢筋笼和第二混凝土层;第二外层钢筋笼与第一外层钢筋笼一体成形,第二外层钢筋笼的上端超出设计的逆作起始层的底部;内层钢筋笼上端与第二外层钢筋笼上端平齐,内层钢筋笼下端伸入立柱桩中;第一混凝土层与第二混凝土层一体浇筑成形。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超高层地上、地下结构同步施工时,工程存在的竖向结构荷载大,沉降量不易控制和工程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239568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692064.7
申请日:2015-10-23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5/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超大直径工程桩施工的自稳式快速连接护壁钢模板,其包括:钢模板面,所述钢模板面的水平截面为弧形;钢模板面用于浇筑混凝土的一侧为外侧,另一侧为内侧;侧边框,所述竖向边框焊接在所述钢模板面的两个侧边;加劲肋,所述加劲肋焊接在所述钢模板面的内侧;不同的加劲肋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模板连接器,所述模板连接器用于通过侧边框连接相邻的护壁钢模板。本发明用于超大直径工程桩施工的自稳式快速连接护壁钢模板拼接简单,施工速度快。此外,由于护壁钢模板由耐磨性及强度较强的金属制成,较木制模板的使用寿命更长,能够周转使用的次数更多。
-
公开(公告)号:CN11847978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33008.5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IPC: C04B2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喷射混凝土的减弹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该减弹剂原料组成按质量比,包括超细矿渣粉500~700,定优胶20~50,硫酸钠100~200,马来酸酐10~20,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酯30~60,丙烯基磺酸钠30~60,过硫酸钾1~2,水100~200。制备方法为先把过硫酸钾溶解到水中,然后把过硫酸钾溶液84~86℃加热,在1小时内依次滴加马来酸酐、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酯和丙烯基磺酸钠,保持84~86℃温度持续5小时后冷却到室温,然后在10分钟内依次添加硫酸钠和定优胶,搅拌均匀后放入38~42℃烘箱至粉末状,最后与超细矿渣粉混合均匀即为减弹剂。该减弹剂具有提高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缩短混凝土凝结时间、绿色低碳经济且能在低温下使用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467450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53665.X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幕墙固定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结构施工预埋预埋件;步骤2)根据幕墙安装图纸定位幕墙固定梁及预埋穿梁螺栓套管;步骤3)固定加劲肋埋件及幕墙固定梁的第一部分浇筑;步骤4)安装加劲肋埋件及幕墙固定梁第二部浇筑;步骤5)根据幕墙安装图纸,重复步骤2)至步骤4)完成施工。公开了高层建筑幕墙固定结构包括预埋件、二次浇筑而成的幕墙固定梁、L型加劲肋埋件和Π型加劲肋埋件。预埋件预埋于结构梁中,二次浇筑而成的幕墙固定梁设置于结构梁的上面,L型加劲肋埋件和Π型加劲肋埋件后锚固于幕墙固定梁内。本发明无需从新更改结构施工计划,能够解决因幕墙与结构不匹配而无法安装的问题,节省施工时间,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387281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10708295.8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附塔吊交替转换附着体系的施工方法,塔吊结构包括塔吊、临时附着体系和正式附着体系,所述临时附着体系和正式附着体系均设置在塔吊上,所述正式附着体系位于临时附着体系的下方,所述临时附着体系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塔吊和核心筒上,所述正式附着体系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塔吊和外框柱上。对于采用“核心筒先行,外框跟随”方法施工的超高层建筑,在核心筒和外框作业面高差过大时,先采用临时附着体系,避免了塔吊因作业面高差过大而无法有效附着,出现塔吊窝工的现象;当外框柱施工至临时附着位置以上时,将临时附着转换成正式附着,避免了塔吊附着杆件对建筑后续装修、幕墙施工的影响,有利于工程总体的施工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87281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708295.8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附塔吊交替转换附着体系及施工方法,塔吊结构包括塔吊、临时附着体系和正式附着体系,所述临时附着体系和正式附着体系均设置在塔吊上,所述正式附着体系位于临时附着体系的下方,所述临时附着体系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塔吊和核心筒上,所述正式附着体系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塔吊和外框柱上。对于采用“核心筒先行,外框跟随”方法施工的超高层建筑,在核心筒和外框作业面高差过大时,先采用临时附着体系,避免了塔吊因作业面高差过大而无法有效附着,出现塔吊窝工的现象;当外框柱施工至临时附着位置以上时,将临时附着转换成正式附着,避免了塔吊附着杆件对建筑后续装修、幕墙施工的影响,有利于工程总体的施工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64578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46621.2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逆作桩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由下而上设置的立柱桩和支承桩柱;立柱桩位于设计桩底标高与结构基础的顶部标高之间;立柱桩包括第一外层钢筋笼和第一混凝土层;支承桩柱位于结构基础的顶部标高与设计的逆作起始层的底部标高之间;支承桩柱包括第二外层钢筋笼、内层钢筋笼和第二混凝土层;第二外层钢筋笼与第一外层钢筋笼一体成形,第二外层钢筋笼的上端超出设计的逆作起始层的底部;内层钢筋笼上端与第二外层钢筋笼上端平齐,内层钢筋笼下端伸入立柱桩中;第一混凝土层与第二混凝土层一体浇筑成形。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超高层地上、地下结构同步施工时,工程存在的竖向结构荷载大,沉降量不易控制和工程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