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73278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010099173.9
申请日:2020-02-1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铝模传料口自动开启的提升防护装置,包括可拆卸式安装于传料口处的支撑框以及铰接在所述支撑框上的盖板,所述支撑框上固设有用于自动弹开所述盖板的弹性合页,沿所述盖板的下表面通过连接件可活动地安装有弹性插杆,所述支撑框上设有供所述弹性插杆的第二端弹出时插设的插槽构件,所述弹性插杆上连接有挂钩。本发明多种结构作用使装置固定安装于传料口处相较于木板临时遮盖的隐患降低;通过弹性合页可达到盖板自动开启的的作用,同时还可自动提升悬挂于盖板底部挂钩上的物件。
-
公开(公告)号:CN119122259B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34596.0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镁合金建筑模板,包括镁合金板,镁合金板外表面开设有偶数个预留孔,镁合金板表面固定有一体化结构的模板框,模板框上、左、右外壁上均开设有侧边槽,侧边槽中均开设有若干个穿栓孔。本发明通过将镁合金板竖立后在模板框两侧的侧边槽中对位槽块及对接块的辅助下完成模板框的拼接达成墙体形状,后可直接对紧固件进行活动,让辅滑杆配合滑件完成对第一、第二夹梁的上下位移,完成与其模板框上夹梁形成快速相连,然后对位穿孔对位锁栓孔及穿栓孔完成锁栓的贯穿,完成夹梁的直接收紧,进而提供稳定性及固定性,同时与传统建筑模板后安装模板支撑架相比可缩减施工步骤及时效,并且减少携带时的配件,有效提升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3463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36623.2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建五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叠合板铝模支撑装置,包括叠合板本体,所述叠合板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呈线性阵列分布的第一支撑楞,多个第一支撑楞的前侧共同设置有三个第二支撑楞,所述第二支撑楞的内侧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块,第一安装块远离第一支撑楞的一侧转动设置有底框。本发明方便对竖直放置的叠合板本体的正面和左右侧面进行稳定支撑,则提高了对竖直放置的叠合板本体的支撑效果,同时利用斜撑板内部的支撑板也可对位于顶部的叠合板本体进行稳定支撑,从而可以对竖直放置的叠合板本体和位于顶部的叠合板本体同时进行稳定支撑,进而大大减少了更换支撑装置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4562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42969.9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陕西坤源德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建筑用钢模板,包括有模板本体、支撑板、L型连接板、滑动板和卡板等;模板本体固接有支撑板;模板本体一侧固接有若干个L型连接板;模板本体另一侧设置有可容纳L型连接板的连接槽;连接槽内通过滑轨阻尼式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表面固接有若干个卡板。本发明只需将卡板移动插入,即可将两个钢模板拼接组装,相对于现有技术旋拧若干个螺栓,不但省时省力,而且能够提高整体的组装拼接效率;并通过插杆的穿插,将第一个模板本体与第二个模板本体固定锁紧,避免其在浇筑过程中,模板本体之间会出现偏移错位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41183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30358.2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墙保温结构一体化施工立面校准装置及方法,包括铝合金模板校准板、第一保温板校准板和第二保温板校准板,铝合金模板校准板靠合铝合金模板设置,且铝合金模板校准板上开设有第一校准凹槽,第一保温板校准板靠合第一复合保温板设置;通过校准机构与校准齿轮对铝合金模板校准板、第一保温板校准板、第二保温板校准板进行位置调节,从而便于复合保温板进行精准拼接施工,该方法可操作性强,施工简便,能够安全、经济、高效的满足复合保温板拼装施工;其利用既有铝合金模板,结合立面校准装置,实现外墙保温结构一体化的立面校准的高效完成,减小后续立面调整及修补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37302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801754.7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福建金鼎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 福建省建服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IPC: E01D21/00 , E01D19/10 , E01F15/04 , E04G19/00 , E04G17/00 , E04G17/04 , E04G17/14 , E04G21/08 , E04G21/02 , E04G9/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桥梁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的技术领域,改善了现有技术对于混凝土气泡去除效率不足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桥梁混凝土防撞护栏的施工工艺以及钢模板,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施工前准备:对原材料验收、模板试拼、模板打磨;步骤二,渗水透气土工布设置:于模板表面涂抹固定剂,并覆盖渗水透气土工布;步骤三,模板设置:现场定位模版预装位置,通过起吊装置吊装,并通过连接件固定;步骤四,安装振捣棒:模板安装好后,间隔安装附着式振动器,并调试后,插入振捣棒;步骤五,注浆:分层向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并通过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步骤六,拆模养护: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模板,并混凝土表面洒水养护。本申请能够减少混凝土气泡。
-
公开(公告)号:CN11272706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011636698.8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青岛晟立朗模架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重型建筑模板框用加固模板角。包括整体呈正四棱柱状的模板角主体和用于与模板边框型材插接定位的两组插装结构;所述两组插装结构分别设置在模板角主体相邻的前侧面和右侧面上;所述模板角主体的顶部设有呈90°的胶合板护角。本发明结构简单,铸造方便,能够从根本上对重型建筑模板框的拐角进行加固,提高了模板框四个拐角的抗碰撞能力,延长了模板框的使用寿命;同时,模板角主体下部向内收缩倾斜的的三角形斜面和梯形斜面结构设计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过程中模板的拆卸。
-
公开(公告)号:CN11932122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566338.3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倒角组合式钢模板及安装方法,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可变倒角组合式钢模板由模板主体拼接而成,在模板主体边缘焊接肋板,两块模板主体倾斜预设角度后,对连接在模板主体边缘的肋板进行贴合,并使用连接螺杆在对应的普通螺栓孔和附加螺栓孔内进行固定,模板主体内侧预留钢板槽并在预留钢板槽位置固定安装倒角钢板,拼接时存在向外侧的倾斜角度时,在两块模板主体之间抵接撑杆进行支撑,最终实现模板主体的快速拼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同时,减少定型钢模板的采购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16306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51644.8
申请日:2024-09-08
Applicant: 浙江交工地下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29/16 , E02D15/02 , E04B1/00 , E04B1/16 , E04G11/36 , E04G11/38 , E04G11/48 , E04G9/06 , E04G17/00 , E04G17/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板设后浇带的地下室建筑方法,第一步、浇筑地下室底板先浇部分;第二步、搭建地下室顶板浇筑模板;第三步、浇筑地下室顶板先浇部分;第四步、在底板后浇带豁口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底板后浇带;第五步、施加预应力;第五步、浇筑顶板后浇带。本发明具有在浇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前对左地下室钢筋混凝土顶板和右地下室钢筋混凝土顶板施加预应力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地下室底板在支架拆除后左地下室钢筋混凝土顶板和右地下室钢筋混凝土顶板根本容易产生开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2227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21198.1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章后灶 , 潘澍 , 赵松原 , 陈威 , 蔡雷 , 邱飞耀 , 马超锋 , 沈玲玲 , 王辰堃 , 王宁 , 娄焕乾 , 颜赛雅 , 王逸寒 , 戴烨 , 何强强 , 段琳娜 , 毛书凝 , 孔佳伟 , 方宁 , 孙杨博 , 方佳洳 , 王敏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铝模体系现浇混凝土结构表面气泡控制方法,涉及一种铝模体系模板混凝土脱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清洗模板表面;步骤B:根据脱模方向,将模板按1:2至1:3的比列分成前半段和后半段;步骤C:通过刷子工具或喷雾器工具将油性脱膜剂和水性脱膜剂均匀涂刷在模板前半段表面和后半段表面;步骤D:等待油性脱膜剂以及水性脱膜剂完全干燥;步骤E:在脱模剂完全干燥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每浇筑1.5m进行一次振捣,直至全部浇筑完毕;步骤F:混凝土凝固后,从前半段开始拆除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优化铝模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工艺,降低现浇混凝土结构表面气泡的数量,提高结构表面的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