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蒸发器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930740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67396.8

    申请日:2015-06-29

    发明人: 周平中 汪瑞东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蒸发器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制冰蒸发器、低压循环桶、回油引射泵以及制冷剂供液泵;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气口同时与冷凝器的进气口、第二蒸发器的高压进气口、制冰蒸发器的脱冰进气口以及回油引射泵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制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经制冷剂排出电磁阀后与低压循环桶的气液进口相连,其脱冰出气口经脱冰热气单向排气阀后与低压循环桶的气液进口相连。本发明能够实现制冷系统制冰工况和制冷工况采用不同蒸发器,提高制冷系统运行效率,节约运行成本。

    一种双蒸发器动态冰蓄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896641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367659.5

    申请日:2015-06-29

    发明人: 汪瑞东 周平中

    IPC分类号: F24F5/00

    CPC分类号: F24F5/0017 F24F2005/00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蒸发器动态冰蓄冷系统,包括双蒸发器空调主机、空调水循环系统以及空调末端;所述双蒸发器空调主机包括空调制冷主机和制冰蒸发器,该空调制冷主机的冷冻水进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空调末端的进出口相连,所述空调水循环系统包括供水装置、蓄冰装置和中间换热器,所述蓄冰装置位于制冰蒸发器的正下方,该蓄冰装置的出口与循环水泵相连,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同时与供水装置和中间换热器相连,所述空调末端的出口同时通过管道与中间换热器中另一组换热管的一端相连,该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空调末端的进口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直接向末端供冷。

    一种双蒸发器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930740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367396.8

    申请日:2015-06-29

    发明人: 周平中 汪瑞东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蒸发器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制冰蒸发器、低压循环桶、回油引射泵以及制冷剂供液泵;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气口同时与冷凝器的进气口、第二蒸发器的高压进气口、制冰蒸发器的脱冰进气口以及回油引射泵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制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经制冷剂排出电磁阀后与低压循环桶的气液进口相连,其脱冰出气口经脱冰热气单向排气阀后与低压循环桶的气液进口相连。本发明能够实现制冷系统制冰工况和制冷工况采用不同蒸发器,提高制冷系统运行效率,节约运行成本。

    一种蜂窝板式制冰换热器用激光焊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07694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356804.X

    申请日:2015-06-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板式制冰换热器用激光焊接装置,在底座焊接区上方设有激光器、激光控制器和光路补偿系统,激光控制器与激光器连接,激光器输出的激光通过光路传播单元进入焊接头,在焊接头出光位置设有用于对出射激光聚焦的透镜;焊接头安装在横梁上,横梁与横梁驱动电机连接,横梁驱动电机和焊接头驱动电机同时与光路补偿系统连接;光路补偿系统与光路传播单元连接。本焊接装置通过激光焊接提高工作效率,蜂窝板式一次焊接成形,简化工艺,板片厚度在0.8-1.2mm,降低成本。通过光路补偿系统,可以确保焊接头在移动过程中光路长短始终不变,从而保证每个焊接点的蜂窝大小和深度一致,提高焊接质量。

    一种双蒸发器动态冰蓄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896641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510367659.5

    申请日:2015-06-29

    发明人: 汪瑞东 周平中

    IPC分类号: F24F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蒸发器动态冰蓄冷系统,包括双蒸发器空调主机、空调水循环系统以及空调末端;所述双蒸发器空调主机包括空调制冷主机和制冰蒸发器,该空调制冷主机的冷冻水进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空调末端的进出口相连,所述空调水循环系统包括供水装置、蓄冰装置和中间换热器,所述蓄冰装置位于制冰蒸发器的正下方,该蓄冰装置的出口与循环水泵相连,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同时与供水装置和中间换热器相连,所述空调末端的出口同时通过管道与中间换热器中另一组换热管的一端相连,该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空调末端的进口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直接向末端供冷。

    一种四管制双蒸发器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864621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367071.X

    申请日:2015-06-29

    发明人: 周平中 汪瑞东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管制双蒸发器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制冰蒸发器、低压循环桶、回油引射泵以及制冷剂供液泵;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气口同时与冷凝器的进气口、第二蒸发器的高压进气口、制冰蒸发器的脱冰进气口以及回油引射泵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制冷剂供液泵经供液单向阀后与制冰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相连;所述制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经制冷剂排出电磁阀后与低压循环桶的气液进口相连,其脱冰出气口经脱冰热气排出单向阀和脱冰热气排出电磁阀后与第二蒸发器相连。本发明能够使换热面积配置简单,并且系统运行稳定,能耗低。

    一种蜂窝板式制冰换热器用激光焊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07694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356804.X

    申请日:2015-06-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板式制冰换热器用激光焊接装置,在底座焊接区上方设有激光器、激光控制器和光路补偿系统,激光控制器与激光器连接,激光器输出的激光通过光路传播单元进入焊接头,在焊接头出光位置设有用于对出射激光聚焦的透镜;焊接头安装在横梁上,横梁与横梁驱动电机连接,横梁驱动电机和焊接头驱动电机同时与光路补偿系统连接;光路补偿系统与光路传播单元连接。本焊接装置通过激光焊接提高工作效率,蜂窝板式一次焊接成形,简化工艺,板片厚度在0.8-1.2mm,降低成本。通过光路补偿系统,可以确保焊接头在移动过程中光路长短始终不变,从而保证每个焊接点的蜂窝大小和深度一致,提高焊接质量。

    一种具有紊态流道的降膜蒸发换热板片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874987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367660.8

    申请日:2015-06-29

    IPC分类号: B23P15/26

    CPC分类号: B23P15/26 B23P2700/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紊态流道的降膜蒸发换热板片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选取金属板;2)将两张金属板进行叠焊形成换热板片;3)对换热板片进行去应力处理;4)用胀口工具对换热板片进行胀口,并在胀口处焊接接管;5)将换热板片胀型;6)在胀型后的换热板片的边缘焊接加强筋;7)对换热板片的双面进行打磨;8)进行金属板检漏;9)对的换热板片内部的紊态流道进行清洗。本发明焊接时不变形而且焊接牢固,很好地解决了用薄板制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焊接变形和不牢固问题。

    一种四管制双蒸发器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864621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367071.X

    申请日:2015-06-29

    发明人: 周平中 汪瑞东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管制双蒸发器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制冰蒸发器、低压循环桶、回油引射泵以及制冷剂供液泵;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气口同时与冷凝器的进气口、第二蒸发器的高压进气口、制冰蒸发器的脱冰进气口以及回油引射泵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制冷剂供液泵经供液单向阀后与制冰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相连;所述制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经制冷剂排出电磁阀后与低压循环桶的气液进口相连,其脱冰出气口经脱冰热气排出单向阀和脱冰热气排出电磁阀后与第二蒸发器相连。本发明能够使换热面积配置简单,并且系统运行稳定,能耗低。

    一种双蒸发器制冷系统中的强制回油加热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987560U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20454348.8

    申请日:2015-06-29

    IPC分类号: F25B3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蒸发器制冷系统中的强制回油加热结构,包括制冷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第二蒸发器、低压循环桶、制冷剂供液泵以及制冰蒸发器;所述制冷压缩机的出气口与油分离器、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和低压循环桶依次相连;低压循环桶经制冷剂供液泵后与制冰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相连,制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与低压循环桶相连;在制冷剂供液泵与制冷压缩机吸气口之间设有液泵回油管道,在液泵回油电磁阀与制冷压缩机吸气口之间还设有回油加热器。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制冷系统运行时制冷压缩机油位不稳,回油温度过低,制冷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制冷系统的运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