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0973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468639.8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Q10/0637 , G06Q50/02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碎屑砂岩储层压实作用强度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压实作用强度评价数学模型;S2、对影响砂岩储层压实强度大小的各个地质因素进行标准化处理;S3、将各地质因素的作用强度分为多个等级,并确定每个等级对应的作用系数;S4、计算出地质因素对砂岩压实过程影响系数;S5、运用影响系数xi算出相对压实强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综合考虑各个地质因素对压实作用影响,分别在时空域内进行压实作用数值模拟,构建了一个能够反映沉积物在埋藏成岩过程中孔隙演化与压实作用之间定量化模型,在碎屑砂岩储层压实作用强度评价时首先利用研究区相关地质数据确定地质参数,再利用构建的数学模型能快速实现研究区目标层位压实量的定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859458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10816170.6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分体系域三角洲地震结构定量表征方法,包括选择顺物源方向的目标三角洲的典型剖面,利用典型地震终止关系以及叠置样式的改变,识别目标三角洲的三级层序界面;在三级层序界面约束内,识别出每一期三角洲反射轴与下覆沉积单元接触的上超点、下超点和陆架边缘坡折点;确定上超点和下超点水平相对移动方向,计算陆架边缘坡折点的进积距离、加积距离以及陆架坡折迁移轨迹角;根据体系域三角洲沉积单元地震反射轴的坡折轨迹角、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发育程度,综合地震反射参数、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综合确定地层叠置样式,并识别地震相类型和特征。本发明利用陆架边缘三角洲地震剖面中,客观可识别的标志,进行体系域的定量表征。
-
公开(公告)号:CN116540302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06496.0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地质勘探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定量评价源上圈闭油气成藏有效性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基于获取的关键成藏期时断层活动速率和统计的油源断层与烃源岩的接触面积得到断层输导系数;基于测量的圈闭投影所占的断面脊横向长度和断层所有断面脊的横向长度之和得到圈闭‑构造脊关系系数;基于获取的断层位置的平均排烃强度和测量的烃源岩至圈闭的距离得到圈闭的油气运移系数;根据断层输导系数、圈闭‑构造脊关系系数、油气运移系数得到圈闭油气成藏有效性系数;根据圈闭油气成藏有效性系数判断圈闭成藏有效性大小及对比不同圈闭之间的成藏差异。本发明能够实现直接、定量化评价圈闭油气成藏有效性,有效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5945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16170.6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分体系域三角洲地震结构定量表征方法,包括选择顺物源方向的目标三角洲的典型剖面,利用典型地震终止关系以及叠置样式的改变,识别目标三角洲的三级层序界面;在三级层序界面约束内,识别出每一期三角洲反射轴与下覆沉积单元接触的上超点、下超点和陆架边缘坡折点;确定上超点和下超点水平相对移动方向,计算陆架边缘坡折点的进积距离、加积距离以及陆架坡折迁移轨迹角;根据体系域三角洲沉积单元地震反射轴的坡折轨迹角、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发育程度,综合地震反射参数、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综合确定地层叠置样式,并识别地震相类型和特征。本发明利用陆架边缘三角洲地震剖面中,客观可识别的标志,进行体系域的定量表征。
-
公开(公告)号:CN11817955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55190.5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nventor: 吴岩 , 韩波 , 宋超凡 , 周成冈 , 刘译文 , 李鸿鹏 , 张琪 , 王晓光 , 崔健 , 张彦 , 陈彦合 , 高强 , 王聪 , 李狄楠 , 于子峰 , 张登峰 , 孙旭 , 黎莎 , 郝敏 , 纪军 , 黄蒙 , 龚星昊 , 张舒宁 , 高翔 , 巨成永 , 王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加氢脱硫催化领域,所述的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活性金属组分,所述载体为纳米花球状催化剂载体f‑TiO2@BNO。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活性加氢脱硫催化剂,以f‑TiO2@BNO为催化剂载体,具有高度暴露的表面,与活性金属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有利于活性金属的负载,能够充分发挥活性金属的催化活性并保证其催化稳定性;且能阻止H2S吸附,促进加氢反应正向进行;采用本发明的加氢脱硫催化剂,能在低温(<300℃)、常压、低氢气浓度(1%~3%)的条件下,对天然气中的甲硫醇、羰基硫等含硫组分进行快速加氢脱硫,转化率达到90%以上,且催化剂无需进行预硫化处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