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分体系域三角洲地震结构定量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59458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10816170.6

    申请日:2023-0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分体系域三角洲地震结构定量表征方法,包括选择顺物源方向的目标三角洲的典型剖面,利用典型地震终止关系以及叠置样式的改变,识别目标三角洲的三级层序界面;在三级层序界面约束内,识别出每一期三角洲反射轴与下覆沉积单元接触的上超点、下超点和陆架边缘坡折点;确定上超点和下超点水平相对移动方向,计算陆架边缘坡折点的进积距离、加积距离以及陆架坡折迁移轨迹角;根据体系域三角洲沉积单元地震反射轴的坡折轨迹角、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发育程度,综合地震反射参数、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综合确定地层叠置样式,并识别地震相类型和特征。本发明利用陆架边缘三角洲地震剖面中,客观可识别的标志,进行体系域的定量表征。

    多方位地震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73637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10744158.9

    申请日:2023-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方位地震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原始数据,并对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对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地震道集叠加数据;分别确定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和地震道集叠加数据的相似系数;根据相似系数确定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的融合权重,并根据融合权重对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进行融合。本发明通过对地震道集进行预处理、叠加及融合处理,得到融合数据,解决了不同方位采集的数据之间方位各向异性问题,提高了不同方位采集的数据融合的效果。

    考虑多重孔隙介质的富有机质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8107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22556.9

    申请日:2024-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多重孔隙介质的富有机质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设置初始不同矿物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并获取岩石骨架的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基于测井曲线获取预测有机碳含量;通过预测有机碳含量获取干酪根含量;通过干酪根含量,校正岩石骨架中连通孔的孔隙度;将干酪根作为固体填充物添加到岩石骨架中;区分不同孔隙类型添加孔隙到岩石骨架中;向岩石骨架中添加束缚水;向岩石骨架中添加可动流体;确定岩石骨架中矿物的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优化纵横波速度预测效果。其将有机碳转换为干酪根并加入岩石骨架中修正干燥连通孔和束缚水孔隙的含量,考虑不同孔隙情况添加流体,从而提高模型速度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方位地震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73637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44158.9

    申请日:2023-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方位地震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原始数据,并对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对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地震道集叠加数据;分别确定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和地震道集叠加数据的相似系数;根据相似系数确定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的融合权重,并根据融合权重对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进行融合。本发明通过对地震道集进行预处理、叠加及融合处理,得到融合数据,解决了不同方位采集的数据之间方位各向异性问题,提高了不同方位采集的数据融合的效果。

    一种四分体系域三角洲地震结构定量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5945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16170.6

    申请日:2023-0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分体系域三角洲地震结构定量表征方法,包括选择顺物源方向的目标三角洲的典型剖面,利用典型地震终止关系以及叠置样式的改变,识别目标三角洲的三级层序界面;在三级层序界面约束内,识别出每一期三角洲反射轴与下覆沉积单元接触的上超点、下超点和陆架边缘坡折点;确定上超点和下超点水平相对移动方向,计算陆架边缘坡折点的进积距离、加积距离以及陆架坡折迁移轨迹角;根据体系域三角洲沉积单元地震反射轴的坡折轨迹角、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发育程度,综合地震反射参数、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综合确定地层叠置样式,并识别地震相类型和特征。本发明利用陆架边缘三角洲地震剖面中,客观可识别的标志,进行体系域的定量表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