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间留设小煤柱的巷道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395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111110559.6

    申请日:2021-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采工作面间留设小煤柱的巷道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工作面划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将第二工作面划分为第三段和第四段;开掘第二工作面的运输巷、切眼、第三段回风巷、辅助巷道以构建第一回风系统;回采第三段并开掘第四段回风巷,第三段的回采利用第一回风系统通风;保留或充填辅助巷道;若辅助巷道充填,运输巷、切眼、第四段回风巷形成第二回风系统,第四段的回采利用第二回风系统通风,或,若辅助巷道保留,辅助巷道、切眼、第四段回风巷形成第三回风系统,第四段的回采利用第二回风系统和第三回风系统通风。本发明的巷道布置方法提高了回采率,缓解了采掘接续,有利于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的防治。

    一种新建矿井人造解放层防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49964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0133997.7

    申请日:2023-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建矿井人造解放层防冲方法,包括:S1、在存在冲击地压隐患地层区域上方确定人造解放层所在的目标岩层;S2、对人造解放层和其等效煤层开采进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以获取被解放层的等效煤层开采下的应力σlib,以及被解放层在人造解放层开采下的应力σart;S3、依据σlib和σart的比值定义等效应力解放系数ξ,依据此在目标岩层中对人造解放层厚度以及覆盖范围进行划分判定;S4、依据对人造解放层厚度、覆盖范围的划分判定建立人造解放层评判模型,并依据此模型进行地面压裂井布置,并进行钻井、致裂作业;S5、完成人造解放层作业后,在矿井建设区域形成低应力条件区域,进行冲击地压矿井的建设。本发明降低或避免建井期间的冲击地压灾害。(56)对比文件朱月明,潘一山,孙可明.急倾斜煤层开采解放层相似模拟实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第02期),62-64.钱红亮.高瓦斯冲击地压矿井解放层开采顶板岩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煤.2018,(第10期),13-15+37.

    一种冲击地压局部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5686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39280.2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地压局部监测预警系统,包括报警装置、震动传感器、应变监测装置和信号处理装置,震动传感器用于监测巷道围岩的震动位移量,信号处理装置分别与震动传感器、应变监测装置以及报警装置电连接,信号处理装置用于获取震动传感器监测的巷道围岩的震动位移量和应变监测装置监测的巷道围岩的形变速度;还用于确定巷道围岩的震动位移量大于震动位移临界值和/或巷道围岩的形变速度大于形变速度临界值,则控制报警装置报警。通过震动传感器监测巷道围岩的震动位移量,通过应变监测装置监测巷道围岩的形变速度;通过将巷道围岩的形变速度与巷道围岩的震动位移量相结合来预警冲击地压,能够有效提高冲击地压的预警准确率。

    一种冲击危险静态评估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计算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196714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010704401.0

    申请日:2020-07-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和现场CT探测相结合的冲击危险静态评估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计算设备。该方法通过将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分为全局性因素和局部性因素,并分别建立各影响因素与冲击危险的近似线性关系式,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叠加后,分别得到全局性冲击影响指数和局部冲击影响指数,并且将全局性影响指数和局部性影响指数进行叠加,得到理论评估冲击危险指数。除此之外,还会理论评估和现场CT探测结果进行叠加,确定目标区域的静态危险分布及等级。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显著提高了开采前的冲击危险性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以更有效的指导开采过程中各项冲击地压灾害的治理工作。

    煤矿回采工作面冲击危险源时空一体化快速探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6863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640381.0

    申请日:2022-12-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煤矿回采工作面冲击危险源时空一体化快速探测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震波CT探测技术,获取工作面超前影响区域地震波传播速度;通过微震传感器网络,获取工作面微震事件信息;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微震事件信息,获取工作面超前影响区域的三维速度谱;基于三维速度谱,通过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获取冲击危险性三维数据体。本申请能够实现对工作面超前影响区域冲击危险源的快速探测,有效保障回采工作面的作业安全。

    一种煤柱加固卸压防治冲击地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14069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034372.7

    申请日:2022-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柱加固卸压防治冲击地压方法,包括:获取煤柱在采空侧的塑性区所处的范围;基于塑性区所处的范围,对塑性区进行加固;获取煤柱在巷道侧的峰值区所处的范围;基于峰值区所处的范围,对峰值区进行泄压。本发明提供的煤柱加固卸压防治冲击地压方法,先获取煤柱在采空侧的塑性区所处的范围,对所述塑性区进行加固,使得煤柱在采空区侧的承载能力增强,避免应力向外转移,然后获取所述煤柱在巷道侧的峰值区所处的范围,对所述峰值区进行泄压,使得其围岩应力平衡位置向远离巷帮的方向转移,降低了沿空巷道的冲击风险。

    一种冲击地压全息预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03187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010683381.3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冲击地压全息预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设备,包括收集至少一个矿井的矿井评估单元属性数据以及冲击地压监测数据;分别基于矿井评估单元属性数据和冲击地压监测数据获得静态评估等级和获得动态监测等级;将静态评估等级和动态监测等级进行融合构建初始模型;计算初始模型中各融合单元的最终危险等级;根据各融合单元的最终危险等级生成冲击地压的全息预警模型;采用全息预警模型对目标矿井目标评估单元进行冲击地压动态预警。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将静态评估和动态监测预警结果进行了有机融合,使冲击地压预警模型更为系统和全面,显著提高了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6320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62902.5

    申请日:2021-0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待测区域内发生震动事件的位置,确定所述震动事件的监测地理范围;根据所述震动事件的发生时间,确定所述震动事件的监测时间范围;根据位于所述监测地理范围内的锚杆和锚索在所述监测时间范围内的受力值,确定是否对所述震动事件造成的冲击危险进行预警。本发明实现将震动事件与锚杆和锚索的受力情况进行联合监测,使得对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更加准确。

    一种采空区侧向顶板悬顶层位及最大悬顶长度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9732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86563.6

    申请日:2024-0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空区侧向顶板悬顶层位及最大悬顶长度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针对已回采结束的采煤工作面和采空区,基于采煤工作面的采煤高度和采空区的顶板钻孔柱状图获得顶板垮落范围的顶板岩层结构;基于顶板岩层结构中各层的载荷确定侧向顶板的可能悬顶层位集合;计算各可能悬顶层位的垮落步距,基于垮落步距对可能悬顶层位集合进行筛选得到目标悬顶层位集合;在采空区一侧的相邻巷道内施工两个定向钻孔,两个定向钻孔的钻孔口沿掘进方向相隔设定距离,每个定向钻孔延伸至最上层目标悬顶层位后朝着采空区沿水平方向延伸;在两个定向钻孔内布置电磁波探测装置以获取探测区域的吸收系数,基于吸收系数与设定吸收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最大悬顶长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