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0516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1011007.3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空气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可用于电能储能技术领域。基于该方法,具体实施前,可以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的压缩段的结构进行相应改造,以使得压缩段与后续的空气温度控制相适配。具体实施时,先获取第一段压缩机的入口空气的当前的第一温度;再利用预设的第一指标温度,检测当前的第一温度是否符合预设的运行要求;在确定不符合预设的运行要求时,根据当前的第一温度和预设的第一指标温度,确定并根据目标控制方案,对旋转式预热器、升压泵、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二流量调节阀、第三流量调节阀进行相应调整。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压缩段中压缩机出口空气的余热,精准调整压缩机入口空气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4819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25215.9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4B39/06 , F01K27/00 , F01K3/18 , F04B41/02 , F04B41/06 , H02J15/00 , F28C1/00 , F25B1/10 , F25B43/00 , F17D1/08 , F17D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后冷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属于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系统包括储能子系统、释能子系统、储气库、冷却塔、低温热水媒水水罐、高温热水媒水水罐、低温常压水罐和高温常压水罐;储能子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级压缩机、第一储能换热器、第二级压缩机、第二储能换热器、第三级压缩机、第三储能换热器、第四级压缩机和能够投入使用或切断使用的余热换热器和冷却器;释能子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余热加热器、第一级储能加热器、高压缸、第二级储能加热器、中压缸、第三级储能加热器、低压缸;余热加热器能够投入使用或切断使用。本发明能够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储热温度,降低冷却水量,减少换热器数量,简化压缩储能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803022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52613.0
申请日:2024-02-0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储能末级膨胀机乏汽利用系统,属于压缩空气能量储存技术领域,包括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压缩机组,压缩机组连通有第一换热机构,第一换热机构连通有储气罐,储气罐连通有第二换热机构,第二换热机构连通有膨胀机组;还包括与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相连通的高温储罐和低温储罐,膨胀机组连通有空气源热泵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与膨胀机组相连通的蒸发器,蒸发器连通有压缩机,压缩机连通有冷凝器,冷凝器通过膨胀阀与蒸发器相连通。本发明中空气源热泵系统通过耦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利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末级膨胀机乏气低温余热,为热用户供热,以减少余热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622228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494047.7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罐储热系统及其储能方法,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包括压缩机组、透平机组、储热装置和储气库;所述储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压缩机出口的换热器组、设置在透平机出口的加热器组和设置在换热器组和加热器组之间的共用储罐;储能方法包括:压缩机组压缩阶段,运行储罐及低温储罐中的低温介质依次通过换热器组对压缩空气进行降温,并将高温介质储存至高温储罐及运行储罐,降温后压缩空气储存至储气库;透平机组膨胀阶段,储气库中的空气进入透平机做功,运行储罐及高温储罐中的高温介质依次通过加热器组对空气进行加热,并将低温介质储存至低温储罐及运行储罐。本发明能够实现项目投资与项目用地的减少的同时,实现系统的简单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98261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72471.0
申请日:2025-04-1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多级压缩机启停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包括两组压缩机组,以及与压缩机组相连接的膨胀机组,每组压缩机组均包括四级串联在一起的压缩机,每级压缩机的出口侧均并联设置有防喘阀和放空阀,且相邻的两级压缩机通过止回阀、蝶阀关断阀、储能换热器及后冷器相连接;同时,每组压缩机组中末级压缩机的出口侧均设置有后冷器、气液分离器及注气阀;所述膨胀机组与所述压缩机组通过电动关断阀形成可切换气路耦合。本发明能够缩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启动时间,同时停机时避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内气体外排,降低能量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659179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81808.2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火电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运行方法,系统包括压缩空气储能单元、熔盐储换热单元和火电机组单元。储能过程中,压缩空气储能单元压缩空气,产生的压缩热经凝结水送入火电机组单元充分利用,同时熔盐储换热单元抽取火电机组单元部分蒸汽储热,降低火电单元的发电功率;释能过程中,利用熔盐储换热单元的储热加热压缩空气储能单元的进气温度,提高压缩空气储能单元的发电效率。本发明将压缩空气储能和火电机组通过熔盐储换热系统耦合起来,在充分利用压缩热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火电机组的发电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85456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2310052757.4
申请日:2023-02-0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天候光热复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包括膨胀机、油气换热器、储气库、回热系统和处理器;所述回热系统包括谷电加热回路和光热集热回路;方法包括:在光热集热时间启用光热集热回路中的光热集热装置和光热循环泵;在谷电加热时间启用谷电加热回路中的低温循环泵和高温循环泵,经谷电加热器加热后导热油加热存储至高温油罐;发电放热时,导热油从高温油罐中流出,进油气换热器加热储气库中的压缩空气,换热完毕的导热油流入低温油罐;光热油罐导热油对低温油罐进行补热。本发明利用光热及低谷加热联合运行的加热方式,达到高效蓄热的目的,满足压缩空气储能运行要求,经济性好、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585456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052757.4
申请日:2023-02-0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天候光热复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包括膨胀机、油气换热器、储气库、回热系统和处理器;所述回热系统包括谷电加热回路和光热集热回路;方法包括:在光热集热时间启用光热集热回路中的光热集热装置和光热循环泵;在谷电加热时间启用谷电加热回路中的低温循环泵和高温循环泵,经谷电加热器加热后导热油加热存储至高温油罐;发电放热时,导热油从高温油罐中流出,进油气换热器加热储气库中的压缩空气,换热完毕的导热油流入低温油罐;光热油罐导热油对低温油罐进行补热。本发明利用光热及低谷加热联合运行的加热方式,达到高效蓄热的目的,满足压缩空气储能运行要求,经济性好、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854819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1025215.9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4B39/06 , F01K27/00 , F01K3/18 , F04B41/02 , F04B41/06 , H02J15/00 , F28C1/00 , F25B1/10 , F25B43/00 , F17D1/08 , F17D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后冷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属于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系统包括储能子系统、释能子系统、储气库、冷却塔、低温热水媒水水罐、高温热水媒水水罐、低温常压水罐和高温常压水罐;储能子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级压缩机、第一储能换热器、第二级压缩机、第二储能换热器、第三级压缩机、第三储能换热器、第四级压缩机和能够投入使用或切断使用的余热换热器和冷却器;释能子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余热加热器、第一级储能加热器、高压缸、第二级储能加热器、中压缸、第三级储能加热器、低压缸;余热加热器能够投入使用或切断使用。本发明能够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储热温度,降低冷却水量,减少换热器数量,简化压缩储能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8376117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815293.2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氮气稳压的储罐换热系统及方法,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包括沿着水循环的方向并联设置在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上的若干个球罐、位于出水管道和进水管道中间的循环水泵、连接循环水泵与进水管道的高温管道、通过高温分流管设置在高温管道上的换热装置,同时循环水泵与高温分流管之间的高温管道上设置与进水管道连接的低温管道,换热装置与低温管道之间通过低温分流管连接,高温管道与低温管道上配合设置有控制阀门;各个球罐与调节球罐内氮气压力的氮气稳压系统连接。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水介质储换热温度,同时有效控制储罐容积,减少储罐区域的占地面积与占地成本,有效降低储罐壁厚,更加经济节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