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3295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10865.6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采样小区域多感知响应的页岩压裂三维定位方法,其步骤为:步骤1:选用合适传感器并进行小区域布置;步骤2:按照步骤1,在试验测试场地放置n个传感器(n>=4);步骤3:利用传感器接收页岩压裂产生的信号;步骤4:对步骤3中各传感器的响应信号进行高采样,得到传感器各响应信号对应的高采信号;步骤5:利用AIC算法成对步骤4的高采信号进行到时提取,求取各传感器接收压裂信号的到时时差;步骤6:通过各传感器的位置坐标结合时差数据得定位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可得压裂点的位置坐标。本发明可快速地实现页岩裂纹的定位以及裂纹扩展趋势的评估,大大提高了定位效率和定位精度,可极大支持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1590301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54479.X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黄土塬地区微测井资料的近地表地层Q值建模方法,其包括:步骤一:使用改进的微测井初至谱比法获得测井点的近地表微测井Q值;步骤二:利用克里金方法对微测井Q值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得低频近地表Q值模型;步骤三:利用机器学习通过已知测井Q值数据预测其余空间位置Q值,获得高频近地表Q值模型;步骤四:对低频、高频近地表Q值模型进行尺度融合,建立精细近地表Q值模型;步骤五:利用精细近地表Q值模型对地震资料进行吸收衰减补偿处理。本发明解决了由于炮检点耦合关系不好导致提取的测井Q值不准的问题,为解决复杂近地表地区的吸收衰减补偿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关键Q值数据,可用于地震勘探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1864217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311400697.7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沉积构造演化的二维三维地层连片解释及标准化制图方法,其包括步骤:步骤一、厘定各套地层的地震反射波,完成层位解释;步骤二、利用连井剖面对二维和三维数据体进行校正,根据已钻井分层对已有的时间、深度构造图和厚度图进行分析和校正,进行二维、三维连片标准化制图;步骤三、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平剖结合、3D可视化解释、立体雕刻,对薄小地质体和储层进行预测和分析。本发明能够较好的解决地震资料连片解释中由于二维资料精度不够而三维资料覆盖面较小,导致出现的不同时期资料地层时深不匹配、难以连片制图的问题,并对三维区目标地质体进行了资料对比、储层预测及立体雕刻等。
-
公开(公告)号:CN11862539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581540.7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OBN节点地震数据姿态校正、检查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海底OBN节点地震数据回收,获取XYZ三分量道集地震数据以及可表示OBN节点姿态的实时测量并记录的方位角与倾角数据;采用振幅能量分配法对OBN节点XYZ三个分量的地震数据分别进行校正计算,获得校正后的三分量地震数据;对姿态校正后的xyz三分量地震道集数据分别计算各道的平均能量;采用能量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能量平面分布的主对称轴线,并计算轴线方位角;当不大于10°时表示姿态校正合格,当大于10°时表姿态校正不合格。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快速进行海底OBN节点三分量地震数据姿态校正以及校正效果的检查,快速判断校正后的地震数据是否可用于处理,提高数据校正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31079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06001.X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IPC: G01V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检测耦合效果的新型检波器,包括设备外壳,所述设备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部感应器,所述设备外壳的内部还设有水平传感器和蜂鸣器,设备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深度传感器,以及在设备外壳的中心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内安装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的下端连接有外扩固定组件,所述扩固定组件的下端连接有伸缩插锥组件。本发明能够让检波器使用时达到耦合的标准,并且让检波器尾椎达到埋置的深度,固定牢固,更为精准的得到检测,大大的减少误差的存在,进而提升地震采集资料质量,并且大程度排除因检波器耦合不好而产生的地震资料差的问题,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6312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311355391.4
申请日:2023-10-19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IPC: G06Q10/0637 , G06F16/29 , G06F16/587 , G06F16/56 , G06Q10/047 ,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控震源点位布设及行驶线路设计方法,布设方法包括:(1)建立GIS地理信息数据库;(2)进行理论点位布设;(3)生成缓冲区;(4)进行隐患点位剔除;(5)进行线要素创建,并沿线等间距生成点要素;(6)对满足可控震源施工条件的区域采用可控震源点位代替井炮的方式来进行互补设计;(7)将预设点位下发野外现场复核点位班组;(8)野外班组现场复核增减点位;(9)对复核点位进行测量放样。行驶线路设计方法包括:(1)根据每日采集任务量进行精确分区;(2)分组规划;(3)路线规划并下发野外工作组。本发明可有效减少野外现场复核重复工作量,缩短点位预设计周期;以及进一步缩短勘探周期,降低勘探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31080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007974.8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延切割的余震背景噪声随机混合叠加处理方法,其包括步骤:步骤1、将长记录试验单炮的余震噪声数据,按照一定的时间延迟截取出所需的时间段的余震噪声数据;步骤2、将不同长记录试验单炮截取的余震噪声数据,按照排列的对应关系进行随机组合,获得更多的余震噪声单炮记录;步骤3、将获得的不同时段的余震噪声单炮记录,按照实际生产炮的记录长度、采样间隔和排列对应关系对正常生产单炮数据分组进行余震噪声混合叠加;步骤4、通过进行定性、定量的对比分析,优选合适的激发时间间隔。本发明为沙漠区不同地表条件井炮激发时间间隔的确定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对其他类似工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17551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25587.X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IPC: H04W4/30 , H04W84/18 , H04W72/566 , H04W72/04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震源高效高密度作业的窄带自组网电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其中发送数据过程为:S1.1、登录电台,确认连接正常;S1.2、把需要发送的数据加上类型标志传送;S1.3、判断数据为指令数据还是业务数据,并按照判断后数据类别进行处理;S1.4、对于指令数据优先安排时隙进行传送,对于业务数据分时段利用空闲时隙分包发送;接收数据过程为:S2.1、登录电台,确认连接正常;S2.2、接收电台数据并校验;S2.3、解析数据,并判断数据类型;S2.4、指令数据,执行相应指令,业务数据,则对数据进行处理。本发明能极大提高电台的网络覆盖范围和可通率,能够快速构建稳定的通信网络,对提高地震勘探的作业效率和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68871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400695.8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IPC: G06F30/20 , E21B7/04 , E21B49/00 , G01V1/28 , G01V1/30 , G01V1/36 , G01V1/4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其包括:步骤1、开展储层预测和综合评价技术,对超深井靶点进行组合优选;步骤2、对储层顶面应力场进行预测分析,提高预测精度,为水平井轨迹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步骤3、针对钻遇的二叠系、志留系和奥陶系不同尺度的裂缝,选取相应断裂检测方法,预测出裂缝的方位和走向,对裂缝带的分布规律进行刻画展布,有效规避钻井工程风险;步骤4、对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进行预测,分析其对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本发明能够较好的解决顺北地区超深井设计过程中的物探资料解释、地质设计、钻井工程中的各种问题,控制钻井风险,提高钻遇率,优质快速低成本的实现效益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16996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956322.2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密度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边界效应计算方法,包括步骤:步骤1:根据工区地质任务设计观测系统参数;步骤2:根据观测系统参数计算满次覆盖内的炮道密度;步骤3:根据步骤1中的观测系统参数和甲方要求布设全工区炮检点,并分别计算实际满次覆盖面积以及整个工区施工总炮数;步骤4:计算整个工区接收到的总数据道信息;步骤5:计算满次面积内数据道信息;步骤6:计算观测系统边界效应,即工区内总接收数据道减去满次面积内数据道除以总数据道。本发明综合了观测系统炮道密度、工区施工总炮数以及满次面积信息等地震采集相关参数信息,可更加客观、科学的评价高密度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边界效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