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95114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611103549.9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F25B9/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体膨胀制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斜流再增压膨胀制冷装置与方法。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气波制冷机压力能变成热能的热力学缺陷,将双开口压力交换气波机作为膨胀机与压缩机构成制冷流程,利用双开口振荡管压力交换特性在双开口振荡管槽道内对制冷原料气进行一次压缩增压,直接高效回收利用高压制冷气压力能,从而降低后续压缩机的功耗,提高系统制冷效率。本发明双开口振荡管槽道采用旋转半径变化的斜通道设计,利用转股旋转离心力将振荡管槽道内的冷凝液滴从冷端口甩出,进一步提高了制冷效率。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低温冷气源供给、天然气低温脱水、石油气轻烃回收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243355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572069.6
申请日:2015-09-0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 ,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K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00771
Abstract: 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煤层气井站异常场景远程无线安全监测方法,属于信息技术领域。其将背景差分法及改进核密度目标检测算法相融合,先用背景差分法融合三帧差算法将图像分割成动态背景区与非动态背景区,对于动态背景区再用核密度算法分割前景,把有异常场景(含干扰信号)与正常场景分开处理,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算法复杂性与实时性要求的矛盾。分割前景时通过理论推导,方案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动态阈值求取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就是将现场的异常场景与抽水机运动及风吹草动等干扰信息区别开,只有真正的异常场景或事件发生时,现场智能监测设备才向监测中心报警并发送现场图像信息,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远程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571474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810333116.5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引射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高压气入口和低压气入口,壳体内还设有引气室,低压气入口与引气室相连通;引气室内设有喷嘴,喷嘴包括主体,主体的后端部固定于壳体的内壁,且其内部形成与高压气入口相连通的进气通道,主体的前端部具有分设于进气通道的轴向两侧的调节瓣,相对的两调节瓣之间形成与进气通道相连通的喷射通道;还包括手轮,手轮的手轮轴延伸入壳体内,各调节瓣中至少一者连接有调节轴,各调节轴中的至少一者与手轮轴之间采用涡轮蜗杆传动,转动手轮能够使得至少一根调节轴以及与该调节轴相连的调节瓣转动,进而调节喷射通道的出口面积,以改变出口流量等工作参数,使得该引射器在不同的工况下均可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711057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310684602.9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动态分离与增压功能的装置,包括: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第一壳体,具有由其内壁面限定的分离腔,分离腔与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相连通;预旋叶轮,布置在分离腔内;增旋叶轮,布置在分离腔内,用于对经过预旋叶轮后的流体介质进行增旋,增旋叶轮为笼形,从而限定了内分离室和外分离室;形成在分离腔内的导流表面,用于将流体介质从外分离室引导至内分离室;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内壁形成有增压腔;设置在增压腔内的增压叶轮,增压叶轮用于对排出分离后的流体介质进行增压;其中,介质出口形成在第二壳体处,并且和出流管道分别与增压腔相连通。本发明的具有动态分离与增压功能的装置分离净化细微颗粒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4079872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213437.3
申请日:2014-05-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 ,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辽宁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内容的视频图像处理和人机交互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①对输入视频提取特征信息;②根据场景特征,建立场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场景的运动物体检测;③根据目标内容,建立目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目标的检测;④通过融合基于场景和基于目标的检测,分析检测目标显著度(重要等级),生成检测结果,其包括检测目标和重要等级;⑤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注意力选择机制,将监控人员的视觉注意力引导到重要目标,从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图像显示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857147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810333116.5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引射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高压气入口和低压气入口,壳体内还设有引气室,低压气入口与引气室相连通;引气室内设有喷嘴,喷嘴包括主体,主体的后端部固定于壳体的内壁,且其内部形成与高压气入口相连通的进气通道,主体的前端部具有分设于进气通道的轴向两侧的调节瓣,相对的两调节瓣之间形成与进气通道相连通的喷射通道;还包括手轮,手轮的手轮轴延伸入壳体内,各调节瓣中至少一者连接有调节轴,各调节轴中的至少一者与手轮轴之间采用涡轮蜗杆传动,转动手轮能够使得至少一根调节轴以及与该调节轴相连的调节瓣转动,进而调节喷射通道的出口面积,以改变出口流量等工作参数,使得该引射器在不同的工况下均可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148195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410349105.8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旋流双级分离器,能有效实现分离净化和增压的一体式处理装置,为降低煤层气集输成本、减小压降、解决煤粉难分离和气量波动大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本发明在原动态旋流分离器的基础上,通过结构的创新,实现在一段轴向距离尺寸内,多形成了一个内离心分离流场,混合介质可在其中进行第二次分离,进一步降低气相中微尘的含量,达到超净化的目的。同时,外驱动功的能量,通过叶轮叶片和上排分离管的转动,传递给介质,增加了其自身压力,满足对压降要求苛刻场合的需求。此外,由于维持离心力场强度的驱动转速,不会随气量的改变而变,因此该发明分离器具有很强的流量波动适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711057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684602.9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
IPC: C10L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动态分离与增压功能的装置,包括: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第一壳体,具有由其内壁面限定的分离腔,分离腔与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相连通;预旋叶轮,布置在分离腔内;增旋叶轮,布置在分离腔内,用于对经过预旋叶轮后的流体介质进行增旋,增旋叶轮为笼形,从而限定了内分离室和外分离室;形成在分离腔内的导流表面,用于将流体介质从外分离室引导至内分离室;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内壁形成有增压腔;设置在增压腔内的增压叶轮,增压叶轮用于对排出分离后的流体介质进行增压;其中,介质出口形成在第二壳体处,并且和出流管道分别与增压腔相连通。本发明的具有动态分离与增压功能的装置分离净化细微颗粒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3686087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310688116.4
申请日:2013-12-16
Applicant: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无线节点网络的信号采集及监控系统,现场终端子系统包括多个工艺参数采集设备和多个视频采集设备,采集该煤层气生产井中的工艺参数数据和视频图像数据;无线主干网子系统包括多个无线收发节点设备和一个无线收发根节点设备,每个无线收发节点设备与设置在该煤层气生产井中的工艺参数采集设备和视频采集设备相连接,并接收其所采集的工艺参数数据和视频图像数据,将所接收的工艺参数数据和视频图像数据无线发送给无线收发根节点设备,其中,当某个无线收发节点设备与无线收发根节点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链路受阻时,该无线收发节点设备通过与其邻近的无线收发节点设备和无线收发根节点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06595114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03549.9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F25B9/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体膨胀制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斜流再增压膨胀制冷装置与方法。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气波制冷机压力能变成热能的热力学缺陷,将双开口压力交换气波机作为膨胀机与压缩机构成制冷流程,利用双开口振荡管压力交换特性在双开口振荡管槽道内对制冷原料气进行一次压缩增压,直接高效回收利用高压制冷气压力能,从而降低后续压缩机的功耗,提高系统制冷效率。本发明双开口振荡管槽道采用旋转半径变化的斜通道设计,利用转股旋转离心力将振荡管槽道内的冷凝液滴从冷端口甩出,进一步提高了制冷效率。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低温冷气源供给、天然气低温脱水、石油气轻烃回收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