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降压井布置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5561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02137.9

    申请日:2015-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降压井布置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BIM软件中三维土层模型;根据降压井的设计位置在三维土层模型中布置降压井模型;观察降压井上的滤水管位置是否作用于目标降压水层中,若否,则调整降压井的位置使其作用于目标降压水层中;构建三维非稳定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根据降压井的布置空间位置及其抽水速率,计算模拟降压井抽水后目标降压水层中的水位线变化值以及降水对周边土层所造成的沉降变化值,对比优化得出目标降压水层中降深符合规范中对抗突涌验算要求以及降水对周边土层所造成的沉降变化值最小的降压井布置空间位置。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构建三维土层模型直观表达降压井滤水管与目标降压水层之间的位置关系。

    基于BIM技术的降压井布置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5561B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510602137.9

    申请日:2015-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降压井布置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BIM软件中三维土层模型;根据降压井的设计位置在三维土层模型中布置降压井模型;观察降压井上的滤水管位置是否作用于目标降压水层中,若否,则调整降压井的位置使其作用于目标降压水层中;构建三维非稳定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根据降压井的布置空间位置及其抽水速率,计算模拟降压井抽水后目标降压水层中的水位线变化值以及降水对周边土层所造成的沉降变化值,对比优化得出目标降压水层中降深符合规范中对抗突涌验算要求以及降水对周边土层所造成的沉降变化值最小的降压井布置空间位置。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构建三维土层模型直观表达降压井滤水管与目标降压水层之间的位置关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