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盾构气压辅助掘进的非饱和区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274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99374.6

    申请日:2024-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适用于盾构气压辅助掘进的非饱和区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涉及盾构气压辅助领域,包括:透明的密封箱,在密封箱的侧面下部设置有向密封箱内凹陷的模拟隧道,密封箱用于填充配置土;进气系统,与模拟隧道连通并通过模拟隧道向密封箱内注入气体;进水系统,与密封箱的底部连通;收集排放系统,包括支路管以及设置在支路管上的第一流量计和第一压力计,支路管设置在密封箱的上方与密封箱的内部连通;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采集单元、与采集单元信号连接的摄录单元、电极单元,若干电极单元间隔的埋设在配置土内,摄录单元设置在密封箱的前方,摄录单元用于记录配置土内部的变化,采集单元检测相邻电极单元之间的电流变化。

    一种盾构隧道泥膜渗透系数测定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567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08445.0

    申请日:2023-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泥膜渗透系数测定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渗透柱,其侧壁设有多个孔压计;变径柱,设置于渗透柱底部且与其同轴连通;顶盖,与渗透柱顶部密封连接,其上设有第一进气孔;底板,与变径柱下方密封连接,底板与与变径柱之间的空间形成透水石容纳腔,且底板上设有排水孔和第二进气孔;空压机,经第一调压阀与第一进气孔连通,经第二调压阀与第二进气孔连通;刀盘机构,设置于渗透柱内且位于其上部;加热板,嵌设于刀盘机构的刀盘内。本发明通过调节顶盖和底板处进气压力,配合变径柱调节水力梯度,实现水力梯度精准可控;通过设置有刀盘机构和加热板,能实现不同温度下,水力梯度对泥浆入渗规律和泥膜渗透系数进行研究。

    一种气压辅助掘进模式下盾构土舱压力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8401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48115.2

    申请日:2024-09-06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土压平衡盾构隧道安全掘进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气压辅助掘进模式下盾构土舱压力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泡沫改良渣土气、固、液三相体积百分数、孔隙水压和气压,考虑其压缩性和非饱和性,得到土舱内渣土的竖向有效应力分布;根据土舱内气‑土分界面高度,确定土舱内气土混合压力分布;根据螺旋输送机转速、盾构掘进速度及土舱内气压损失量,确定下一时刻的气土混合压力分布;通过调整盾构机掘进速度和螺旋机转速,使土舱内气土混合压力合力介于开挖地层主动土压力合力和被动土压力合力之间。本申请能提升气压辅助掘进模式下盾构土舱内气土混合压力的控制精度。

    一种TBM隧道施工注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8937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00147.4

    申请日:2024-0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BM隧道施工注浆装置,属于盾构注浆技术领域,包括盾体,盾体前端设置刀盘,盾体后端设置支撑环,支撑环至少设置三个注浆组件,其中两个注浆组件对称设置在盾体后端底部两侧;每个注浆组件包括一个弧形块,支撑环设有安装槽,弧形块固定连接在安装槽内,弧形块对称设置两个滑槽,每个滑槽内滑动连接一个滑动座,滑槽一端内壁设置伸缩件,伸缩件驱使滑动座在滑槽内滑动,滑动座设有通槽,通槽内转动连接注浆管,注浆管与弧形块之间设有拉簧。本发明通过注浆管与滑动座的可转动设计,当两个注浆管相互靠近,在注浆区域形成等腰梯形的注浆区域,从而使得注浆管经久耐用。

    一种TBM隧道施工注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8937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410000147.4

    申请日:2024-0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BM隧道施工注浆装置,属于盾构注浆技术领域,包括盾体,盾体前端设置刀盘,盾体后端设置支撑环,支撑环至少设置三个注浆组件,其中两个注浆组件对称设置在盾体后端底部两侧;每个注浆组件包括一个弧形块,支撑环设有安装槽,弧形块固定连接在安装槽内,弧形块对称设置两个滑槽,每个滑槽内滑动连接一个滑动座,滑槽一端内壁设置伸缩件,伸缩件驱使滑动座在滑槽内滑动,滑动座设有通槽,通槽内转动连接注浆管,注浆管与弧形块之间设有拉簧。本发明通过注浆管与滑动座的可转动设计,当两个注浆管相互靠近,在注浆区域形成等腰梯形的注浆区域,从而使得注浆管经久耐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