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结构形式

    公开(公告)号:CN106894449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070498.2

    申请日:2017-0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73 E02D29/16

    Abstract: 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结构形式,它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基础垫层上设置有两侧相邻长管节,两侧相邻长管节上均设置有千斤顶顶推系统,两侧相邻长管节的一侧端面为楔形,另一侧端面为垂直端面,且两侧端面均安装有刚端壳,两侧相邻长管节的两侧端面之间插设有单面楔形块;所述的两侧相邻长管节的两侧端面安装有第一刚端壳,第一刚端壳的外周安装有GINA止水带,两侧相邻长管节内均设置有端封墙;所述的单面楔形块的两侧安装有第二刚端壳。本发明沉管最终接头结构尺寸小,预制方便,施工质量容易保证;单面楔形,施工难度小,易于止水带压缩,最终接头块不易被水压力挤出;预制构件水下对接,施工速度快。

    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结构形式

    公开(公告)号:CN207160082U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20118699.0

    申请日:2017-02-09

    Abstract: 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结构形式,它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基础垫层上设置有两侧相邻长管节,两侧相邻长管节上均设置有千斤顶顶推系统,两侧相邻长管节的一侧端面为楔形,另一侧端面为垂直端面,且两侧端面均安装有刚端壳,两侧相邻长管节的两侧端面之间插设有单面楔形块;所述的两侧相邻长管节的两侧端面安装有第一刚端壳,第一刚端壳的外周安装有GINA止水带,两侧相邻长管节内均设置有端封墙;所述的单面楔形块的两侧安装有第二刚端壳。本实用新型沉管最终接头结构尺寸小,预制方便,施工质量容易保证;单面楔形,施工难度小,易于止水带压缩,最终接头块不易被水压力挤出;预制构件水下对接,施工速度快。(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超细高型岩石隧道洞室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82797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011304109.6

    申请日:2020-1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细高型岩石隧道洞室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隧道洞室设计:隧道洞室为依次连接的拱顶、斜边墙以及直边墙构成;S2:隧道洞室台阶划分:隧道洞室竖向划分为若干个台阶;S3:拱顶处台阶开挖,开挖完成后施作拱顶锚杆,然后依次施工挂网喷射混凝土以及锚喷初期支护层;S4:斜边墙处台阶开挖,开挖完成后施作斜边墙支护组,然后依次施工挂网喷射混凝土以及锚喷初期支护层;S5:直边墙处台阶开挖,开挖完成后施作直边墙锚杆,然后依次施工挂网喷射混凝土以及锚喷初期支护层。本发明的一种超细高型岩石隧道洞室及其施工方法,能够实现超细高型岩石隧道洞室的安全开挖。

    一种巨跨隧道洞口内外交互式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67898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269626.4

    申请日:2020-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巨跨隧道洞口内外交互式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适用于II‑IV级硬岩地层,隧道跨度可达30m‑100m,仰坡高度可达50m‑200m,所述支护结构包括施工隧道以及位于隧道洞口上方的岩体边仰坡,岩体边仰坡上设置有多级仰坡,分别为:上层仰坡与下层仰坡,相邻的仰坡之间连接设置仰坡平台,其中:上层仰坡中的各级仰坡面上设置锚喷支护;下层仰坡中的各级仰坡面上设置水平锚索支护;所述下层仰坡中的各级仰坡平台上设有对拉锚索地梁以及贯穿隧道拱顶的对拉锚索支护,所述隧道拱顶结构上设有系统锚索支护和系统锚杆支护。本发明所述的交互式支护结构大幅增强隧道洞口岩体破碎地带的整体性,支护合理可靠,围岩安全稳定,保障了巨跨隧道洞口的安全施工。

    一种基于TSP探测的巨跨地下隧洞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40904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09532.8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TSP探测的巨跨地下隧洞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前期地质勘察报告、现场实际工况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各导洞开挖面的地质素描情况,确定巨跨地下隧洞开挖前方主结构面的产状;S2,根据隧道主结构面产状,确定若干激发孔以及检波器在开挖导洞内的布设位置;S3,激发孔以及检波器布设完成后,进行隧道TSP探测,获取巨跨隧洞开挖前方各种地震参数,形成TSP长距离地质报告。本发明在地质勘察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隧道开挖前方主结构面的产状,选择合理的位置布设激发孔,并在巨跨隧洞横向上增加检波器,接收更大范围内的反射波,从而增加地震波的数据采集率及信噪比,控制数据采集质量,提高TSP探测的探测范围和精确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