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447941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010903147.7

    申请日:2020-09-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正极活性物质中的过渡金属等的金属溶出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通过本发明,提供具备正极及负极隔着分隔件而层叠的构造的电极体和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正极具备:正极集电体;正极活性物质层,配置于正极集电体上,包含第1正极活性物质;及绝缘层,沿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预定的宽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而配置,包含无机填充剂及第2正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具备:负极集电体;及负极活性物质层,配置于负极集电体上,包含负极活性物质,该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比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长,该负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绝缘层的至少一部分相对。

    全固态电池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68476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110344937.7

    申请日:2011-11-04

    Abstract: 一种全固态电池,其形成为使正电极和负电极中的至少其一的电极活性材料层具有如下组成分布:由电极活性材料层的一部分中包含的电极活性材料的体积(Va(部分))相对于部分电极活性材料层中包含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体积(Ve(部分))之比(Va(部分)/Ve(部分))所表示的局部体积比随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所述部分在电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方向上从固体电解质层的界面向集流器的界面接近而增加,并且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空隙率随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所述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从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界面向所述集流器的界面接近而增加。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33190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010772551.5

    申请日:2020-0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提供抑制负极上的金属析出、循环特性提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正极具备正极集电体、使正极集电体露出部残留地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和在正极集电体露出部与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界部形成的绝缘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具备主体部和厚度比主体部薄的端部。绝缘层插入正极集电体与端部之间、并且以覆盖端部的方式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La和插入正极集电体与端部之间的绝缘层的宽度Lb满足下式:0.02×10‑2≦(Lb/La)≦2.1×10‑2。

    电池部件的处理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19107B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0980100226.6

    申请日:2009-03-16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可以有效分离正极活性物质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并且可以有效回收在正极活性物质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中含有的锂的电池部件的处理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部件的处理方法来解决上述课题,所述电池部件至少含有具有锂的正极活性物质和具有锂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所述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接触工序:通过使所述电池部件和处理液接触,从而在产生硫化氢的同时,使所述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中含有的锂溶解在所述处理液中;正极活性物质回收工序:从溶解有所述锂的处理液中回收作为不溶成分的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锂化合物回收工序:从作为所述不溶成分的正极活性物质被回收走了的处理液中回收锂化合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