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加固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29479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480043230.4

    申请日:2014-08-11

    发明人: 稻本好辉

    IPC分类号: B62D25/04 B62D25/2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加固结构,其在金属制的车身结构部件上输入有载荷的情况下,能够将输入载荷有效地向由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形成的加固部件传递。由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形成的第一加固加强件(18)连续地重合且粘接于外加强件(14)的前壁部(14B)的内壁面(14b)、外壁部(14C)的内壁面(14c)以及后壁部(14D)的内壁面(14d)。第二加固加强件(20)的一对重合部(20A、20B)隔着第一加固加强件(18)而重合于外加强件(14)的前壁部(14B)的内壁面(14b)以及后壁部(14D)的内壁面(14d)。第二加固加强件(20)与外加强件(14)的前壁部(14B)以及后壁部(14D)直接结合,并通过连结部(20E)而对一对重合部(20A、20B)进行连结。

    复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32696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580013503.5

    申请日:2015-03-1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由纤维增强塑料和金属材料制成的层合结构的复合结构,包含: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基础构件;和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增强构件,所述增强构件包含:第一增强部,和第二增强部,所述第一增强部由包含单向排列的增强纤维的纤维增强塑料制成,所述第二增强部由至少包含相对于第一增强部的增强纤维所排列的所述单向以相交方向排列的增强纤维的纤维增强塑料制成、并插入在基础构件与第一增强部之间,所述增强构件还包含热固性树脂,所述热固性树脂包括在与所述基础构件接合的接合位点中。

    车辆的前柱构造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927788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811509476.2

    申请日:2018-12-11

    IPC分类号: B62D25/04

    摘要: 在车辆的前柱构造中,以不使安装托架大型化的方式抑制前柱内侧件的面外变形。车辆的前柱构造(10)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相对配置的一对A柱(30),在一对A柱(30)之间架设设置有转向部(16)的仪表板R/F(12)。各个A柱(30)具备:外R/F(34),其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A柱内侧件(36),其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以及加强托架(40),其与外R/F(34)及A柱内侧件(36)互相结合并配置在与安装仪表板R/F(12)的端部的部位对应的位置。

    车辆的前柱构造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92778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811509476.2

    申请日:2018-12-11

    IPC分类号: B62D25/04

    摘要: 在车辆的前柱构造中,以不使安装托架大型化的方式抑制前柱内侧件的面外变形。车辆的前柱构造(10)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相对配置的一对A柱(30),在一对A柱(30)之间架设设置有转向部(16)的仪表板R/F(12)。各个A柱(30)具备:外R/F(34),其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A柱内侧件(36),其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以及加强托架(40),其与外R/F(34)及A柱内侧件(36)互相结合并配置在与安装仪表板R/F(12)的端部的部位对应的位置。

    车身加固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29479B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480043230.4

    申请日:2014-08-11

    发明人: 稻本好辉

    IPC分类号: B62D25/04 B62D25/2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加固结构,其在金属制的车身结构部件上输入有载荷的情况下,能够将输入载荷有效地向由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形成的加固部件传递。由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形成的第一加固加强件(18)连续地重合且粘接于外加强件(14)的前壁部(14B)的内壁面(14b)、外壁部(14C)的内壁面(14c)以及后壁部(14D)的内壁面(14d)。第二加固加强件(20)的一对重合部(20A、20B)隔着第一加固加强件(18)而重合于外加强件(14)的前壁部(14B)的内壁面(14b)以及后壁部(14D)的内壁面(14d)。第二加固加强件(20)与外加强件(14)的前壁部(14B)以及后壁部(14D)直接结合,并通过连结部(20E)而对一对重合部(20A、20B)进行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