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12233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711361740.8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入侵植物薇甘菊补偿反应差异物理防治薇甘菊的方法,涉及入侵植物防控的植物保护技术领域。该物理防治依据入侵植物薇甘菊补偿反应能力与本地植物的差异,通过补偿反应选择、补偿水平和时期选择、入侵植物薇甘菊与本地植物补偿差异的选择和补偿反应条件选择,采取人工铲除和/或刈割方式的物理防治,防止薇甘菊的快速自我弥补损伤而高水平补偿性生长。本发明方法能显著提高对薇甘菊的控制效果、以及持久性和安全性技术效果,对入侵植物薇甘菊机械损伤后达到80%以上的物理防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040659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711362387.5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长雄野生稻化感特性对稗草的生态调控方法,涉及植物保护的农田杂草防治技术领域。该生态调控方法研究和应用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化感作用时空动态的生态学特性,通过组合调控后能够充分发挥化感长雄野生稻抑制杂草的潜力。长雄野生稻采用旱播水管方式育秧后,即3叶期前旱育、4~5叶期按照株行距分别低于10和12cm进行大田移栽,4~7叶期保持3~5cm的水层管理,能够时差和位差的调控后发挥长雄野生稻的化感作用,显著提高了供体长雄野生稻对该受体稗草的抑制率(%),实质性产生了75%以上的生态控草效果,对农田降低化学除草剂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69833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249301.0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减施增效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眼子菜苗龄28~34天,即眼子菜幼苗叶片由红色完全转变绿色后的2~8天,将除草剂扑草净和黄腐酸混配兑水30公斤/亩,定向茎叶喷雾在杂草植株表面;在眼子菜幼苗叶片由红色渐转绿色期间,稻田撤水至2cm以下,施药2天后再灌水并保持4~6cm水层8~10天。该方法取得减少扑草净有效用量30.0~35.0%,即减少施用15.0~17.5克ai/亩,并对眼子菜的防治效果提高16.0~22.5%而达到90%以上的实质性减施增效作用,为高效、安全、经济的化学防治眼子菜提供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7912233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11361740.8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入侵植物薇甘菊补偿反应差异物理防治薇甘菊的方法,涉及入侵植物防控的植物保护技术领域。该物理防治依据入侵植物薇甘菊补偿反应能力与本地植物的差异,通过补偿反应选择、补偿水平和时期选择、入侵植物薇甘菊与本地植物补偿差异的选择和补偿反应条件选择,采取人工铲除和/或刈割方式的物理防治,防止薇甘菊的快速自我弥补损伤而高水平补偿性生长。本发明方法能显著提高对薇甘菊的控制效果、以及持久性和安全性技术效果,对入侵植物薇甘菊机械损伤后达到80%以上的物理防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622990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910094786.7
申请日:2009-07-31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防治薇甘菊的复配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为:2,4-D与氟草烟,其重量配比为1.8-2.7∶0.8-1.2。制备方法为:1.将2,4-D加入混合罐中,在35-42℃的条件下,混合搅拌均匀,加入扩散剂,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物A备用;2.将氟草烟加入混合罐中,在35-42℃的条件下,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吸附剂,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物B备用;3.将混合物A,B同时加入混合罐中,在常温下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在加入湿展剂和硅藻土,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检验,包装得产品。本发明防治恶性杂草薇甘菊的效果达到90%以上。本发明具有高效、经济、安全与持久控制效果,使用简便、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769833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10249301.0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减施增效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眼子菜苗龄28~34天,即眼子菜幼苗叶片由红色完全转变绿色后的2~8天,将除草剂扑草净和黄腐酸混配兑水30公斤/亩,定向茎叶喷雾在杂草植株表面;在眼子菜幼苗叶片由红色渐转绿色期间,稻田撤水至2cm以下,施药2天后再灌水并保持4~6cm水层8~10天。该方法取得减少扑草净有效用量30.0~35.0%,即减少施用15.0~17.5克ai/亩,并对眼子菜的防治效果提高16.0~22.5%而达到90%以上的实质性减施增效作用,为高效、安全、经济的化学防治眼子菜提供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8782097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98384.7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IPC: A01G22/45 , A01K67/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2/45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蚜茧蜂规模释放后烟田昆虫群落监测评价方法,属于烟田生态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随机取样和选择取样的方法,确定烟田监测的范围和样株;2)依据烟蚜茧蜂对烟田昆虫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关系,确定监测对象;3)依据烟株生长和昆虫发生情况,确定监测方法与时间;4)监测评价:依据监测指标,采用多指标评价方法对烟蚜茧蜂释放后的烟田昆虫群落进行评价分析;本发明可获取烟田烟蚜的发生率、烟蚜天敌的密度、主要害虫的密度和昆虫群落多样性数据,明确规模化释放烟蚜茧蜂对应用区域内的生态效应,为进一步提升烟蚜茧蜂的应用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1622990B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0910094786.7
申请日:2009-07-31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防治薇甘菊的复配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为:2,4-D与氟草烟,其重量配比为1.8-2.7∶0.8-1.2。制备方法为:1、将2,4-D加入混合罐中,在35-42℃的条件下,混合搅拌均匀,加入扩散剂,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物A备用;2、将氟草烟加入混合罐中,在35-42℃的条件下,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吸附剂,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物B备用;3、将混合物A,B同时加入混合罐中,在常温下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在加入湿展剂和硅藻土,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检验,包装得产品。本发明防治恶性杂草薇甘菊的效果达到90%以上。本发明具有高效、经济、安全与持久控制效果,使用简便、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040659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362387.5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长雄野生稻化感特性对稗草的生态调控方法,涉及植物保护的农田杂草防治技术领域。该生态调控方法研究和应用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化感作用时空动态的生态学特性,通过组合调控后能够充分发挥化感长雄野生稻抑制杂草的潜力。长雄野生稻采用旱播水管方式育秧后,即3叶期前旱育、4~5叶期按照株行距分别低于10和12cm进行大田移栽,4~7叶期保持3~5cm的水层管理,能够时差和位差的调控后发挥长雄野生稻的化感作用,显著提高了供体长雄野生稻对该受体稗草的抑制率(%),实质性产生了75%以上的生态控草效果,对农田降低化学除草剂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12970927U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21303262.2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草种植育苗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底部设有底板,所述箱体两侧开口并设有箱门组件,所述箱体内设有育苗筒,育苗筒为圆形筒体;所述育苗筒横向固定在箱体的底板上,育苗筒顶部设有育苗口,育苗筒内轴心位置处固定设有灌溉筒;育苗筒内填充有育苗壤料,育苗壤料包覆灌溉筒;育苗口内的育苗壤料上均匀播撒有烟草种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草种植育苗装置,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烟草种子的育苗特性,烟草种子不适宜覆土,需要保持湿润但不能浸泡,工作时,通过育苗筒内置灌溉筒,进行滴灌,充分考虑保持育苗筒内育苗壤料湿润,同时配合育苗灯管提供适宜温度和光照,有利于烟草种子发芽并育苗,提高育苗质量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