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54212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194074.9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与抗稻瘟病基因Pi68(t)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分子标记为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68(t)紧密连锁的共显性分子标记STS68‑7和STS68‑15,所述分子标记特异性高,在双亲间的差异明显,所述两个分子标记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长臂上,两分子标记的物理距离大约为76kb。分别用其中任一分子标记均能够准确筛选出是否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68(t)的水稻材料,上述分子标记可用于抗稻瘟病基因Pi68(t)在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中基因Pi68(t)的选拔准确性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280082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221584.X
申请日:2018-10-1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415 , C12N15/82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稻瘟病抗性基因Pi57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所述稻瘟病抗性基因Pi57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基因Pi57对采集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中国的322个稻瘟病菌菌株的抗谱平均达到91%以上,具有广谱抗稻瘟病的特点,是抗病育种的优秀抗源;该基因Pi57通过基因的遗传转化获得的抗病植株及其后代的种子分析表明,基因Pi57可稳定遗传给后代。
-
公开(公告)号:CN104498473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674519.8
申请日:2014-11-23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感染稻瘟病的水稻叶片或穗颈瘟单个病斑上直接提取稻瘟病菌DNA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从感染稻瘟病的水稻叶片或穗颈上直接提取稻瘟病菌DNA,提取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提取的DNA适用于稻瘟病菌无毒基因检测及群体遗传多样性等基于PCR技术的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8040659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711362387.5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长雄野生稻化感特性对稗草的生态调控方法,涉及植物保护的农田杂草防治技术领域。该生态调控方法研究和应用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化感作用时空动态的生态学特性,通过组合调控后能够充分发挥化感长雄野生稻抑制杂草的潜力。长雄野生稻采用旱播水管方式育秧后,即3叶期前旱育、4~5叶期按照株行距分别低于10和12cm进行大田移栽,4~7叶期保持3~5cm的水层管理,能够时差和位差的调控后发挥长雄野生稻的化感作用,显著提高了供体长雄野生稻对该受体稗草的抑制率(%),实质性产生了75%以上的生态控草效果,对农田降低化学除草剂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254212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94074.9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与抗稻瘟病基因Pi68(t)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分子标记为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68(t)紧密连锁的共显性分子标记STS68-7和STS68-15,所述分子标记特异性高,在双亲间的差异明显,所述两个分子标记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长臂上,两分子标记的物理距离大约为76kb。分别用其中任一分子标记均能够准确筛选出是否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68(t)的水稻材料,上述分子标记可用于抗稻瘟病基因Pi68(t)在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中基因Pi68(t)的选拔准确性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49847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674584.0
申请日:2014-11-23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发病的水稻和玉米等禾本科的叶片病斑上直接提取病原真菌和细菌DNA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从感染稻瘟病的水稻叶片、穂颈及玉米叶片病斑上直接提取病原菌的DNA,提取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提取的DNA适用于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检测与诊断、病原菌的无毒基因检测以及群体遗传多样性等基于PCR技术的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9280082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811221584.X
申请日:2018-10-1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稻瘟病抗性基因Pi57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所述稻瘟病抗性基因Pi57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基因Pi57对采集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中国的322个稻瘟病菌菌株的抗谱平均达到91%以上,具有广谱抗稻瘟病的特点,是抗病育种的优秀抗源;该基因Pi57通过基因的遗传转化获得的抗病植株及其后代的种子分析表明,基因Pi57可稳定遗传给后代。
-
公开(公告)号:CN108040659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362387.5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长雄野生稻化感特性对稗草的生态调控方法,涉及植物保护的农田杂草防治技术领域。该生态调控方法研究和应用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化感作用时空动态的生态学特性,通过组合调控后能够充分发挥化感长雄野生稻抑制杂草的潜力。长雄野生稻采用旱播水管方式育秧后,即3叶期前旱育、4~5叶期按照株行距分别低于10和12cm进行大田移栽,4~7叶期保持3~5cm的水层管理,能够时差和位差的调控后发挥长雄野生稻的化感作用,显著提高了供体长雄野生稻对该受体稗草的抑制率(%),实质性产生了75%以上的生态控草效果,对农田降低化学除草剂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