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5739252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510996300.4

    申请日:2015-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与充电构件和/或显影剂承载构件介由介于其间的抵接构件抵接,其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第一部分和与抵接构件抵接的第二部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顺次具有支承体、包含电荷产生物质和聚缩醛树脂的电荷产生层、以及表面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第一部分中具有含有包括电子输送物质和交联剂的组合物的聚合产物的底涂层,该层与电荷产生层的面向支承体的表面邻接,并且在第二部分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具有包含金属氧化物颗粒和酚醛树脂的中间层,该层位于支承体与电荷产生层之间并与二者相互邻接。

    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938648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580009795.1

    申请日:2005-03-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为了抑制由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的表面层和与其抵接的装置之间的摩擦力大所导致的清洁刮板的震颤、卷起或者边缘部分缺损而在表面层表面制作了规定形状的浅凹形状的凹部时所出现的、由损伤导致的耐久寿命的寿命缩短现象进行改善,尤其在于从初期到多张印刷为止稳定地改善为了实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高耐久性而使用改良表面层的强度并将具有高弹性变形率的改良的固化性树脂等用于表面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时变得特别显著的上述问题。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使用如下电子照相感光体来解决,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具备支撑体和有机感光层,其特征在于,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的表面形成有浅凹形状的凹部,进而在由该有机感光体的表面层和与其紧邻的下一层(表面下层)形成的界面也形成有与该表面层表面相同图案的凹部。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6990680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610881768.3

    申请日:2016-1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与充电构件和/或显影剂承载构件中经由设置于其间的抵接构件抵接,沿感光体的长度方向具有第一部分和与抵接构件抵接的第二部分,并且依次包括支承体,包含电荷产生材料的电荷产生层,和表面层。第一部分包括与电荷产生层的面向支承体的表面抵接的底涂层,所述底涂层包含含有电子输送材料和交联剂的组合物的聚合物。第二部分包括(i)设置在支承体与电荷产生层之间以与二者邻接的中间层,和/或(ii)设置在电荷产生层与表面层之间以与二者邻接的中间层,其中所述中间层各自具有500N/mm2以下的马氏硬度。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5739252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510996300.4

    申请日:2015-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与充电构件和/或显影剂承载构件介由介于其间的抵接构件抵接,其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第一部分和与抵接构件抵接的第二部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顺次具有支承体、包含电荷产生物质和聚缩醛树脂的电荷产生层、以及表面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第一部分中具有含有包括电子输送物质和交联剂的组合物的聚合产物的底涂层,该层与电荷产生层的面向支承体的表面邻接,并且在第二部分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具有包含金属氧化物颗粒和酚醛树脂的中间层,该层位于支承体与电荷产生层之间并与二者相互邻接。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6990680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610881768.3

    申请日:2016-1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与充电构件和/或显影剂承载构件中经由设置于其间的抵接构件抵接,沿感光体的长度方向具有第一部分和与抵接构件抵接的第二部分,并且依次包括支承体,包含电荷产生材料的电荷产生层,和表面层。第一部分包括与电荷产生层的面向支承体的表面抵接的底涂层,所述底涂层包含含有电子输送材料和交联剂的组合物的聚合物。第二部分包括(i)设置在支承体与电荷产生层之间以与二者邻接的中间层,和/或(ii)设置在电荷产生层与表面层之间以与二者邻接的中间层,其中所述中间层各自具有500N/mm2以下的马氏硬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