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02383817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10309177.6

    申请日:2011-10-13

    Abstract: 一种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又称双尾梁放顶煤液压支架;主要由顶梁1、立柱、底座箱、四连杆机构,以及由尾梁与插板构成的放煤机构组成。其放煤机构是双尾梁放煤机构,包括左尾梁3、右尾梁4两个独立尾梁。左尾梁3与左尾梁千斤顶、左插板5、左插板千斤顶构成左尾梁放煤机构;右尾梁4与右尾梁千斤顶、右插板6、右插板千斤顶构成右尾梁放煤机构;左尾梁千斤顶、左插板千斤顶、右尾梁千斤顶、右插板千斤顶分别由各自独立的液压回路控制。本放顶煤支架用于综放工作面,通过双尾梁放煤机构控制,可使放煤口宽度减半,更易于尾梁摆动,使顶煤充分破碎和冒放,提高资源回收率;能更好地控制顶矸放出量、防止大块矸石冒放。为增加支架宽度、减少综放面支架数量创造条件。

    一种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02383817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309177.6

    申请日:2011-10-13

    Abstract: 一种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又称双尾梁放顶煤液压支架;主要由顶梁1、立柱、底座箱、四连杆机构,以及由尾梁与插板构成的放煤机构组成。其放煤机构是双尾梁放煤机构,包括左尾梁3、右尾梁4两个独立尾梁。左尾梁3与左尾梁千斤顶、左插板5、左插板千斤顶构成左尾梁放煤机构;右尾梁4与右尾梁千斤顶、右插板6、右插板千斤顶构成右尾梁放煤机构;左尾梁千斤顶、左插板千斤顶、右尾梁千斤顶、右插板千斤顶分别由各自独立的液压回路控制。本放顶煤支架用于综放工作面,通过双尾梁放煤机构控制,可使放煤口宽度减半,更易于尾梁摆动,使顶煤充分破碎和冒放,提高资源回收率;能更好地控制顶矸放出量、防止大块矸石冒放。为增加支架宽度、减少综放面支架数量创造条件。

    一种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公开(公告)号:CN202250136U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120388029.3

    申请日:2011-10-13

    Abstract: 一种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又称双尾梁放顶煤液压支架;主要由顶梁1、立柱、底座箱、四连杆机构,以及由尾梁与插板构成的放煤机构组成。其放煤机构是双尾梁放煤机构,包括左尾梁3、右尾梁4两个独立尾梁。左尾梁3与左尾梁千斤顶、左插板5、左插板千斤顶构成左尾梁放煤机构;右尾梁4与右尾梁千斤顶、右插板6、右插板千斤顶构成右尾梁放煤机构;左尾梁千斤顶、左插板千斤顶、右尾梁千斤顶、右插板千斤顶分别由各自独立的液压回路控制。本放顶煤支架用于综放工作面,通过双尾梁放煤机构控制,可使放煤口宽度减半,更易于尾梁摆动,使顶煤充分破碎和冒放,提高资源回收率;能更好地控制顶矸放出量、防止大块矸石冒放。为增加支架宽度、减少综放面支架数量创造条件。

    超前支架的抬底装置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761479U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20516670.7

    申请日:2019-04-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前支架的抬底装置,包括:安装箱体,安装箱体设置在超前支架的底座的第一端;抬底靴板,抬底靴板与安装箱体连接,且抬底靴板可沿连接处上下位移;以及抬底千斤顶,抬底千斤顶穿过安装箱体,抬底千斤顶的第一端与安装箱体连接,抬底千斤顶的第二端与抬底靴板的底板抵接。本实用新型可在超前支架底座前端的有限空间内安装,在底座两侧分别安装抬底千斤顶,为底座提供足够抬底力,抬底装置前端与抬底靴板的连接耳设置为长孔,有利于底座前端抬起,改善超前支架工作状态,便于超前支架推移,为工作面巷道支护的高效推进提供条件。

    一种综放工作面巷尾新型支架

    公开(公告)号:CN202788897U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20364376.7

    申请日:2012-07-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综放工作面巷尾新型支架,包括底座、主顶梁、掩护梁、前连杆、后连杆、立柱、平衡千斤;立柱底部与底座铰接,顶部铰接在主顶梁上;前连杆、后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和掩护梁;主顶梁与掩护梁铰接,平衡千斤两端分别铰接在主顶梁与掩护梁上;其特征是,所述主顶梁的两侧固定有侧护板,侧护板下面连接有挡矸护板。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这样可遮挡柱支架后方的矸石,防止矸石涌入架内;改善工作面运顺端头的工作条件,可以有效的提高作业效率,能够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采用这种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后部刮板输送机交叉侧卸机头及垂直直连驱动部提供足够的空间,保证工作面运顺端头的支护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