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旋压缩机局部变截面涡旋齿及其型线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2912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331202.X

    申请日:2023-10-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涡旋压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局部变截面涡旋齿及其型线的设计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涡旋齿型线,所述涡旋齿型线的首尾为圆渐开线及其等距曲线,中间段为贝塞尔曲线以及其等距曲线。通过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变截面涡旋齿,可以使用较少圈数实现更高压缩比,从而减少气体工质在工作腔的停留时间,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性能。使用本发明方法时,根据选择的控制点以及控制点个数的不同,贝塞尔曲线随之变化,由此可生成一系列变截面涡旋齿型线。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有效增加了变截面涡旋齿的种类,扩大了变截面涡旋压缩机的应用范围和普适性。

    一种基于改进的轻量级目标检测算法的钻井管柱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19743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44410.9

    申请日:2023-09-06

    Inventor: 牛柯 彭斌 杨小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柱视觉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改进的轻量级目标检测算法的钻井管柱检测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管柱图像;目标检测模块,采用构建的轻量化目标检测模型对管柱图像进行检测得到目标检测结果;具体过程为:将管柱图像输入轻量化目标检测模型经过输入层得到特征图;利用主干网络对特征图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增强的特征图;将增强的特征图输入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中得到预测结果;输出端对预测结果进行后处理输出目标检测结果;管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目标检测结果控制机械手进行工作。本发明提出的算法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对特征的提取能力,从而改善对钻杆进行检测的精度损失问题。

    一种由代数螺线组成的变截面涡旋齿及其型线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83405B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011373556.7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代数螺线组成的变截面涡旋齿及其型线设计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变截面涡旋齿,由第一涡旋齿和第二涡旋齿组成;第一、第二涡旋齿的型线相同,均由两种不同极径的代数螺线及其等距曲线构成。型线中代数螺线部分,依次由极径为ρ1、ρ2、ρ1的代数螺线的部分曲线构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涡旋型线及其构建方法;兼顾传统的代数螺线渐变壁厚型线和变截面涡旋型线的优点,可以采用较少圈数实现高压缩比,有效减少了气体工质在工作腔的停留时间。在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简单计算,即可快速建立一系列代数螺线变截面涡旋齿的几何模型。

    一种浮动式轴向密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05811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29526.6

    申请日:2018-08-15

    Inventor: 彭斌 方圆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7/005 F04C18/0215 F04C18/026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动式轴向密封结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浮动式轴向密封结构,包括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盘上分别设有涡旋齿。涡旋齿齿面设置密封槽,槽内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的形状与涡旋齿的形状相对应,密封结构从槽外向内依次由耐磨片、密封条和密封衬通过胶粘构成;密封结构被设置于密封槽内的分隔板沿涡旋齿旋转方向从外圈向内依次分为三段:低压密封段、中压密封段和高压密封段;以长度计,低压密封段>中压密封段>高压密封段;分隔板对密封槽起到气密封作用。本发明根据涡旋齿所受压力不同对涡旋齿和密封结构进行了分区设计,合理规划了齿槽内气体流量,提升了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有效控制了径向泄漏。

    微型燃气机燃气增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869514A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200610042728.6

    申请日:2006-04-21

    Abstract: 微型燃气机燃气增压系统,由涡旋压缩机、变速电机、空气冷却器、风扇、油泵、油气分离器、储气罐、储油罐组成,其中涡旋压缩机与皮带传动机构之间安装有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被压缩燃气介质由吸气口吸入,燃气被压缩增压后进入空气冷却器进行冷却,然后流入油气分离器将燃气和润滑油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燃气进入储气罐缓冲稳压提供给主机;在油气分离器中分离出的润滑油进入空气冷却器进行冷却,经第一油过滤器流入涡旋压缩机对动、静涡旋各摩擦副和轴承进行润滑冷却;油泵将油送入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中进行冷却润滑和密封,从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流出的润滑油经空气冷却器冷却后,流入储油罐再经第二油过滤器进入油泵,形成循环冷却和润滑。

    用于燃料电池的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847657A

    公开(公告)日:2006-10-18

    申请号:CN200510096253.4

    申请日:2005-10-21

    Abstract: 用于燃料电池的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其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涡旋压缩机的无油润滑,增加涡旋压缩机的排气量,避免涡旋齿加工中出现刀具干涉现象,其转动涡旋件(2)和静止涡旋件(1)的涡旋齿的齿头部分分别为双圆弧的组合,齿头部分的第一圆弧(CE)与外侧圆渐开线相连,第二圆弧(DE)与内侧圆渐开线相连,两圆弧相交于(E)点,经过第一圆弧(CE)的第一圆心(A)的第一法线(AC)与第一连线(AE)的夹角(∠CAE)等于经过第二圆弧(DE)的第二圆心(B)的第二法线(DB)与第二连线(BE)的夹角(∠DBE),第二法线(DB)与第一法线(AC)的长度之差等于涡旋压缩机的曲柄的旋转半径。

    一种高性能涡旋机叶片及其精准设计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8660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163330.8

    申请日:2023-09-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涡旋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涡旋机叶片及其精准设计加工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涡旋机叶片,包括静涡旋齿,所述静涡旋齿是由涡旋齿内侧终点与外侧终点连线形成的曲线、涡旋齿外侧初始点与涡旋齿内侧初始点连线形成的曲线、涡旋齿内侧函数曲线、涡旋齿外侧函数曲线组合形成的封闭实体;所述静涡旋齿旋转180°后形成动涡旋齿。本发明基于热力学与啮合相关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涡旋机叶片的设计方法和安装工艺参数确定方法,综合考虑了接触压力和安装误差,可有效提高涡旋机的使用寿命与极限压力,为高性能涡旋装备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一种涡旋压缩机变截面涡旋齿及其型线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22320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11378635.4

    申请日:2019-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变截面涡旋齿及其型线设计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变截面涡旋齿,由第一涡旋齿和第二涡旋齿组成;所述第一、第二涡旋齿的型线相同,均由不同基圆半径的圆渐开线构成。本发明提供的涡旋齿可以采用较少圈数实现高压缩比,有效减少了气体工质在工作腔的停留时间。根据不同的要求,仅需简单计算,即可快速建立一系列圆渐开线变截面涡旋齿的几何模型。涡旋齿的型线组成简单,均为圆渐开线,易于加工。

    一种涡旋膨胀机涡旋盘

    公开(公告)号:CN105298545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510782121.0

    申请日:2015-11-16

    Inventor: 彭斌 朱兵国

    Abstract: 一种涡旋膨胀机涡旋盘,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涡旋膨胀机涡旋盘中心腔体积小,进气量小的问题,同时减小了气体压力损失,从而有效的提高膨胀机输出功率;涡旋盘中的静涡旋盘(1)和动涡旋盘(2),其相位角相差180度,上下相扣,动涡旋盘(2)浮动于静涡旋盘(1)和支架体(5)之间,静涡旋盘(1)的涡旋齿、动涡旋盘(2)的涡旋齿的型线均为圆渐开线、圆弧、直线和圆弧分段首尾连接组成。

    一种变径管道机器人移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83841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10151147.0

    申请日:2014-04-16

    Abstract: 一种变径管道机器人移动装置,每组履带足(1)包括履带足上下的箱体(17),箱体(17)内置电机(6)、电机(6)的前段连接谐波减速器(7),谐波减速器(7)的输出轴连接锥齿轮(8),锥齿轮(9)与传动轴(26)连接,圆柱齿轮(10)与传动轴(26)连接,电机(6)的输出轴与传动轴(26)垂直,锥齿轮(8)与锥齿轮(9)啮合,圆柱齿轮(10)和圆柱齿轮(11)啮合,圆柱齿轮(11)与安装在箱体后端的驱动轴(12)连接,箱体的两侧驱动轮(13)在箱体(17)外与驱动轴(12)连接,从动轴(15)安装在箱体(17)前端,驱动轴(12)带动两侧驱动轮(13),两侧驱动轮(13)与两侧履带(14)啮合,带动从动轴(15)和两侧导向轮(16)。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