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空压机抗冲击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8915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133434.X

    申请日:2022-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压机抗冲击性能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空压机抗冲击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包括弹性夹持机构、空压机安装座、空压机导滑轨、调速拉动机构、刹车片和刹车条,通过设置弹性夹持机构和调速拉动机构可对空压机低速刹车缓慢状态下、进行抗冲击性能检测。并且在低速刹车缓慢检测过后,可以加快调速拉动机构拉动空压机移动速度,以达到高速刹车急刹状态下的抗冲击性能检测。并且在高速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由于速度过快,刹车片无法夹持到刹车条,通过将抵触杆安装在旋转轴上,使得内推机构、拉夹机构、摆动旋转机构和单向卡接机构能够进行工作,以用于保证高速模式下也能够进行刹车。

    一种汽车用空压机抗冲击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89152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1133434.X

    申请日:2022-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压机抗冲击性能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空压机抗冲击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包括弹性夹持机构、空压机安装座、空压机导滑轨、调速拉动机构、刹车片和刹车条,通过设置弹性夹持机构和调速拉动机构可对空压机低速刹车缓慢状态下、进行抗冲击性能检测。并且在低速刹车缓慢检测过后,可以加快调速拉动机构拉动空压机移动速度,以达到高速刹车急刹状态下的抗冲击性能检测。并且在高速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由于速度过快,刹车片无法夹持到刹车条,通过将抵触杆安装在旋转轴上,使得内推机构、拉夹机构、摆动旋转机构和单向卡接机构能够进行工作,以用于保证高速模式下也能够进行刹车。

    一种具有多级冷却的空压机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2302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091680.3

    申请日:2022-09-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级冷却的空压机,包括供液机构、回液机构、液道切换机构和开设在空压机壳体上的冷却导液道,冷却导液道的末端设置有出液口,冷却导液道的始端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冷却导液道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进液口,回液机构包括第一回液管和第二回液管,该具有多级冷却的空压机,在原有的水冷装置和气冷装置的基础上增设液道切换机构和第二进液口,在液道切换机构切换后,使得出液口增加,进而增加了冷却效果,并且第二进液口位于冷却导液道的中部,使得冷却液沿着第二进液口进入后,能够以更短的路径沿着出液口和第一进液口流出,进而增加了冷却效果,在空压机负载增大时,能够有效的被冷却。

    电气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气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4259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968070.5

    申请日:2023-08-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气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气控制系统,该方法包括:若检测到磁角度传感器需要进行校准,则获取调节装置的实际角度范围;实际角度范围包括调节装置最小开度至最大开度对应的角度范围,该角度范围包括多个等分点,相邻两个等分点之间为等分段;获取磁角度传感器各个等分段的基准线性比例系数、各个等分点的期望电压及对应反馈的实际电压;根据实际角度范围、各个等分段的基准线性比例系数、各个等分点的期望电压及对应反馈的实际电压,确定各个等分段的实际线性比例系数,并将各个等分段的基准线性比例系数更新为对应的实际线性比例系数。在确保校准准确性的同时,提升了可变喷嘴产品的一致性,降低了客户系统标定的难度。

    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7139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397556.9

    申请日:2024-10-09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储能系统中,第一储库、第一相变装置、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储库依次串联构成储能管路,以利用储能工质的压缩过程和相变过程进行电能的储存;第二储库、动力装置、蒸发器、第一膨胀机、第二相变装置和第一储库依次串联构成释能管路,以利用储能工质的膨胀过程和相变过程进行电能的释放;第二膨胀机、冷凝器、第二储库、动力装置、蒸发器和第二膨胀机依次串联构成朗肯循环发电管路;其中,与蒸发器相连有废热集热器,废热集热器至少用于收集60℃及以下的废热,为储能工质的相变提供热量,并通过第一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将热量转换成电能。

    一种两级气悬浮离心式空压机综合性能试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10486318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1910897272.9

    申请日:2019-09-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级气悬浮离心式空压机综合性能试验台,包括一级进气端管路、二级排气端管路、冷却气排出管路和冷却水循环管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性能试验台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通过在装置的上设置的一系列传感器可对多个数据进行测量,测量数据全面,可以满足空压机的性能进行相关测试的需求,适用于多种型号及多种工况下空压机及供气系统的供气性能测试、水冷性能测试、气冷性能测试,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并且人机工程设计良好,极大改进了测试及工作环境。

    一种储能系统
    7.
    发明公开
    一种储能系统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51439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07830.3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管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储库、相变装置、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二储库,以将负压的液氨转变至低压的液氨进行储存;释能管路,与储能管路形成循环回路,并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二储库、泵、加热器、膨胀机、相变装置和第一储库,以将低压的液氨转变至负压的液氨进行储存。从而可见,本申请在谷电时段储能,在峰电时段进行释能,最大化的利用了谷电的电价红利,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提高储能收益;通过液氨在负压和低压之间的压力切换即完成了储能和释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并降低造价,有利于储能系统的规模化发展。

    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17741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461106.2

    申请日:2022-11-16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所述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换热器和经济器,压缩机具有吸气口、排气口和补气口,换热器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排气口连通,第二通道适于连接室外机,经济器具有第一腔室、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第一出气口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一出气口和补气口连通,第一出液口与吸气口连通,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具有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在制冷工况,第一通道和排气口连通,在制热工况,第一通道与第一出液口连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节省了油路系统,消除了由回油问题导致压缩机磨损的可能性,提高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换热效率。

    一种燃料电池能量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01310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11267.6

    申请日:2022-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燃料电池能量回收系统,包括空压机及设置在空压机两端的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燃料电池的排气口与第二蜗壳的进气口连通,空压机的壳体上设有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进气通道的进气口连接有毛细管充气管路;靠近涡轮膨胀机叶轮的主轴上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与第二蜗壳和涡轮膨胀机叶轮之间设有第一背板,第一背板上设有与进气通道连通的主通气孔,第一背板与涡轮膨胀机叶轮之间设有第二间隙,靠近第二间隙的第一背板上设有支路通气孔,支路通气孔与第二间隙和主通气孔均连通,第二间隙与第二蜗壳的出口连通。通过本发明的结构使得燃料电池能量回收过程中的水蒸气无法进入空压机,提高了回收系统的安全性。

    一种燃料电池能量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013104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10711267.6

    申请日:2022-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燃料电池能量回收系统,包括空压机及设置在空压机两端的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燃料电池的排气口与第二蜗壳的进气口连通,空压机的壳体上设有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进气通道的进气口连接有毛细管充气管路;靠近涡轮膨胀机叶轮的主轴上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与第二蜗壳和涡轮膨胀机叶轮之间设有第一背板,第一背板上设有与进气通道连通的主通气孔,第一背板与涡轮膨胀机叶轮之间设有第二间隙,靠近第二间隙的第一背板上设有支路通气孔,支路通气孔与第二间隙和主通气孔均连通,第二间隙与第二蜗壳的出口连通。通过本发明的结构使得燃料电池能量回收过程中的水蒸气无法进入空压机,提高了回收系统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