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06324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810025145.5
申请日:2018-01-1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集中式储能系统,包括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储能系统接口、隔离型DC/DC电路、储能单元;所述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输入端接k相高压交流电,输出端接正负高压直流母线,正直流母线通过上桥臂电感与子模块1至n相连接入储能系统子接口20i的i1端,负直流母线通过下桥臂电感与子模块n+1至2n相连接入储能系统子接口20i的i2端,i=1,2,···k,所述储能系统子接口20i输出端与隔离型DC/DC电路输入端相连,所述隔离型DC/DC电路输出端与储能单元相连。本发明的拓扑克服了传统分布式储能单元能量分配不平衡和传统集中串联储能单元回馈网侧能量不均匀的缺陷,为电力系统提供高质量、操作安全的集中式储能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830632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025145.5
申请日:2018-01-1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集中式储能系统,包括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储能系统接口、隔离型DC/DC电路、储能单元;所述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输入端接k相高压交流电,输出端接正负高压直流母线,正直流母线通过上桥臂电感与子模块1至n相连接入储能系统子接口20i的i1端,负直流母线通过下桥臂电感与子模块n+1至2n相连接入储能系统子接口20i的i2端,i=1,2,···k,所述储能系统子接口20i输出端与隔离型DC/DC电路输入端相连,所述隔离型DC/DC电路输出端与储能单元相连。本发明的拓扑克服了传统分布式储能单元能量分配不平衡和传统集中串联储能单元回馈网侧能量不均匀的缺陷,为电力系统提供高质量、操作安全的集中式储能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20013728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024020.0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50/26 , G06Q50/06 , G06Q50/163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城市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侧需求响应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低碳城市综合能源系统负荷侧需求响应模型;对低碳城市综合能源系统负荷侧进行空调功能渗透率划分,确定功能渗透率划分结果;建立低碳城市综合能源系统空调参与调峰模型;基于所述负荷侧需求响应模型、功能渗透率划分结果和空调参与调峰模型进行需求响应,确定负荷侧需求响应总负荷变化量。本发明根据低碳城市综合能源系统负荷侧用能特征划分,将负荷需求响应分为价格敏感型需求响应和能源转换型需求响应;提出低碳城市综合能源系统负荷侧空调参与电网调峰,并给出空调功能渗透率量化计算方法,能够为低碳城市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运行优化策略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2001306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078837.6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Q4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绿电交易的用户碳排放核算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电网有功潮流,形成碳流追踪;建立基于碳流追踪的用户碳排放核算模型;考虑绿电交易减排,基于所述用户碳排放核算模型进行碳排放的修正,确定修正后的碳排放量。本发明基于潮流追踪形成碳流追踪,建立用户碳排放核算模型,考虑绿电交易的减排效益,将交易的金融特性转换成物理特性,形成修正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更精准合理地量化绿电交易的碳扣除效应,为参与绿电交易的用户碳排放核算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衔接。
-
公开(公告)号:CN11937752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242759.0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超 , 刘蕊 , 刘懿诗 , 李淑珍 , 马娜 , 于万水 , 迟永宁 , 苗博 , 张浩田 , 李静 , 陈文静 , 温杰 , 赵大明 , 开赛尔·艾斯卡尔 , 袁秋洁 , 赵钊 , 徐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变电工程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方法、装置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指定输变电工程生命周期阶段中的碳排放核算对象,并确定各碳排放核算对象的核算边界模型;根据核算边界模型,确定各碳排放核算对象的排放源以及温室气体种类;根据排放源以及温室气体,收集各碳排放核算对象的活动数据;根据各碳排放核算对象的活动数据以及对应的碳排放因子,核算各碳排放核算对象的碳排放数据;根据各碳排放核算对象的碳排放数据汇总输变电工程的总碳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20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47235.0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铁塔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电力铁塔全生命周期,确定电力铁塔碳足迹核算模型的系统边界;基于确定的系统边界,建立电力铁塔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核算模型;获取所述电力铁塔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集以及排放系数;基于所述碳足迹核算模型、数据集以及排放系数,计算电力铁塔全生命周期碳足迹。
-
公开(公告)号:CN11835051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11853133.9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动态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低碳协同优化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多主体阶段反馈式碳交易准则;构建低碳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利用嵌入二次规划的NSGA‑Ⅲ算法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本发明有助于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节能减排,在保证经济性的同时,助力减排目标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774531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90244.4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文静 , 刘超 , 于万水 , 迟永宁 , 温杰 , 李静 , 王继业 , 苗博 , 党金莉 , 马娜 , 刘蕊 , 李淑珍 , 邢颖 , 开赛尔·艾斯卡尔 , 姚国风 , 赵钊 , 张浩田
IPC: G06Q30/018 ,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孪生碳网络的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确定待核算目标单位所在的区域电力系统的物理边界,基于确定的所述物理边界,确定区域电力系统的网络架构和各元器件的参数;基于所述区域电力系统的网络架构及各元器件的参数,建立所述区域电力系统映射的数字孪生虚拟碳网络;基于所述区域电力系统的网络架构,计算所述待核算目标单位的直接碳排放量;基于所述数字孪生虚拟碳网络,计算所述待核算目标单位的间接碳排放量;基于所述直接碳排放量、所述间接碳排放量以及所述待核算目标单位的类别确定所述待核算目标单位的碳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29177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04954.X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50/26 , G06Q50/06 , G06Q10/0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算碳排放数据的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实时在线监测碳排放源活动数据,采集一次能源数据、生产过程中数据以及外购电力和热力的数据;基于排放因子法,根据一次能源数据、生产过程中数据以及外购电力和热力的数据,分别计算一次能源数据的碳排放数据、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碳排放数据、外购电力和热力的碳排放数据以及确定总碳排放数据;将一次能源数据的碳排放数据、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碳排放数据、外购电力和热力的碳排放数据以及总碳排放数据上传到主站。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克服了现有碳排放数据核算方法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低、数据真实性和实时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25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980090.4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 , G06F18/214 , G06F18/10 , G06N3/0475 , G06N3/045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健全数据的通用系统能效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包括:基于采集的通用系统中用能子系统的用能数据,利用预先训练的用能子系统的生成对抗网络对用能数据进行增强处理,得到增强处理后的用能数据;利用能效评估模型对增强处理后的用能数据进行能效评估,得到用能子系统的能效评估分数,进而得到对应的能效评估等级;其中,用能子系统的生成对抗网络是基于用能子系统的历史用能数据对鉴别器和生成器进行交替训练后得到的;能效评估模型是基于用能子系统中用能设备的设备运行信息得到的;本发明专利申请通过生成对抗网络能够提高非健全用能数据的数据量,有利于实现对通用系统中非健全数据的能效评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