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4252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906574.4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1G39/06 , B01J35/00 , B01J27/051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光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oS2晶相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申请中的MoS2晶相包含1T/2H相或2H/3R相中的任一种,该混合相在自身界面形成一定方向及强度的电场,该电场有利于大幅提升光生电子定向传递效率及降低光生电子跨界面能量消耗,进而实现改善光电转换效率的技术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906539B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10320225.4
申请日:2016-05-15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7C333/20 , A61K31/32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莱菔素抗癌衍生化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人类或哺乳动物的多种癌症与肿瘤的应用。莱菔素是中药莱菔子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活性成分,与莱菔硫烷结构相近,也因此与莱菔硫烷的抗癌效果相近。但是由于其结构不稳定,无法长期储存,严重限制了其应用。本发明将其容易降解的基团保护起来,并保留了其抗癌活性,形成了全新的抗癌化合物。化学式如下:
-
公开(公告)号:CN115465851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618239.X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性生物质碳/腐殖质/化肥调理红壤的协同施用方法,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壳聚糖改性生物质碳,通过对生物质碳源进行热解气化、碱改性和壳聚糖改性,制备得到该壳聚糖改性生物质碳。改性后,其具有提升氮素含量、稳定重金属、调节土壤团聚体等作用。进一步地,本发明针对红壤中重金属背景值高、氮磷元素比例失调、土壤肥力不足等问题,基于壳聚糖改性生物质碳,构建改性生物质碳、腐殖质和化肥三者协同施用方法,实现稳定重金属、调节氮磷比、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008663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20397.1
申请日:2016-05-15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7K5/037 , C07K1/113 , A61K38/06 , A61K31/145 , A61P35/00
Abstract: 一种莱菔素衍生化合物可溶性盐的制备方法属于抗癌化合物领域,尤其是莱菔素‑谷胱甘肽结合物的可溶性盐的制备方法,莱菔素‑谷胱甘肽结合物通过反应形成可溶性盐极大的提高了莱菔素‑谷胱甘肽结合物的溶解度,从而而已解决给药过程中莱菔素‑谷胱甘肽结合物药物浓度偏低的问题。所制备的莱菔素‑谷胱甘肽结合物可溶性盐,它可以和合理量的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备粉针剂,注射液,乳剂等。
-
公开(公告)号:CN11546585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210618239.X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性生物质碳/腐殖质/化肥调理红壤的协同施用方法,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壳聚糖改性生物质碳,通过对生物质碳源进行热解气化、碱改性和壳聚糖改性,制备得到该壳聚糖改性生物质碳。改性后,其具有提升氮素含量、稳定重金属、调节土壤团聚体等作用。进一步地,本发明针对红壤中重金属背景值高、氮磷元素比例失调、土壤肥力不足等问题,基于壳聚糖改性生物质碳,构建改性生物质碳、腐殖质和化肥三者协同施用方法,实现稳定重金属、调节氮磷比、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968171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20292.6
申请日:2016-05-15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5/0819 , A61K3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莱菔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属于抗癌化合物领域。该方法较传统方法相比,主要利用了结晶法代替传统的制备色谱法,能够显著降低制备成本,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制备。该方法主要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与莱菔素粗产品进行反应,利用乙醇等能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与水混合对反应反应产物结晶。结晶产品纯度为96%,并且大批量制备莱菔素‑谷胱甘肽结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906539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320225.4
申请日:2016-05-15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7C333/20 , A61K31/325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33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莱菔素抗癌衍生化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人类或哺乳动物的多种癌症与肿瘤的应用。莱菔素是中药莱菔子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活性成分,与莱菔硫烷结构相近,也因此与莱菔硫烷的抗癌效果相近。但是由于其结构不稳定,无法长期储存,严重限制了其应用。本发明将其容易降解的基团保护起来,并保留了其抗癌活性,形成了全新的抗癌化合物。化学式如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