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859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0621767.0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酯类塑料的降解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聚酯类塑料,在氢气气氛下,搅拌,反应得到降解产物;其中,所述催化剂和所述聚酯类塑料的质量比为(0.1‑1):1,所述氢气的压强为1‑5MPa,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20‑250℃。采用以上步骤对聚酯类塑料进行降解,实现了聚酯类塑料的回收利用,将聚酯类塑料转化成为高价值的降解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1712605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210554763.5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 C07C67/327 , C07C69/24 , C07C6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醇酸酯类塑料的降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醇酸酯类塑料与醇解试剂混合得到混合液;其中,聚醇酸酯类塑料与醇解试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0‑120):1mg/ml;(2)向混合液中加入催化剂α‑MoC,在封闭的保护气气氛下,经加氢脱氧反应得到烷基酯类化合物;其中,催化剂与聚醇酸酯类塑料的质量比为1:(2‑20),保护气的压强为0.1‑5MPa,加氢脱氧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20‑240℃、反应时间为8‑120h。采用以上步骤对聚醇酸酯类塑料进行降解,实现了温和条件下的催化加氢脱氧过程,将聚醇酸酯类塑料定向转化为相应的烷基酯类化合物,很好地解决了聚醇酸酯类塑料的降解和转化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24756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110993710.9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 C07C229/08 , C07C227/12 , C07C227/08 , C07C235/08 , C07C231/10 , C07C59/08 , C07C51/4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过降解聚乳酸制备丙氨酸的方法,包括:在惰性氛围或氢气氛围中,聚乳酸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氨水中降解生成包含丙氨酸的产物;其中,所述金属催化剂中的金属选自Ru、Rh、Pt、Ir或Ni。本申请提供的通过降解聚乳酸制备丙氨酸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快速降解聚乳酸塑料,同时降解产物包括丙氨酸、乳酸铵、乳酰胺等,实现了废弃塑料向有用化学品的转化;进一步,碳不以CO2的形式排放,实现了碳资源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08877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210522488.9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回收聚苯乙烯的方法,在光照条件下,聚苯乙烯和氧化剂在类石墨相氮化碳作用下发生氧化解聚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其中,氧化剂选自氧气或空气。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使用类石墨相氮化碳作为催化剂来回收聚苯乙烯,能够以高转化率、高选择性实现聚苯乙烯的高附加值转化。氧化产物包括高附加值化工产品苯甲酸、苯乙酮和苯甲醛以及副产物COx,其收率可达95%以上,氧化产物中对高附加值化工产品苯甲酸、苯乙酮和苯甲醛的总选择性可达75%以上。本申请使用的催化剂稳定性高,廉价易合成、易回收分离。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性好,反应速率高、反应成本低,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回收聚苯乙烯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44436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0007016.X
申请日:2022-01-0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 C07C67/03 , C07C69/82 , C07C51/09 , C07C63/26 , C07C29/156 , C07C29/154 , C07C31/04 , C07C29/128 , C07C31/20 , B01J23/86 , B01J23/78 , B01J23/89 , B01J23/889 , B01J23/847 , B01J23/885 , B01J23/80 , B01J23/4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酯和CO2共同催化转化方法,其中,CO2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聚酯在甲醇的作用下解聚生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进一步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氢反应转化为加氢产物;聚酯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中的任一种。本申请通过CO2加氢制甲醇、聚酯甲醇解聚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加氢三个反应的串联实现CO2和PET或PBT的共同高效转化,可以同时回收化学废弃物CO2和PET或PBT塑料。
-
公开(公告)号:CN11572475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0993710.9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 C07C229/08 , C07C227/12 , C07C227/08 , C07C235/08 , C07C231/10 , C07C59/08 , C07C51/4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过降解聚乳酸制备丙氨酸的方法,包括:在惰性氛围或氢气氛围中,聚乳酸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氨水中降解生成包含丙氨酸的产物;其中,所述金属催化剂中的金属选自Ru、Rh、Pt、Ir或Ni。本申请提供的通过降解聚乳酸制备丙氨酸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快速降解聚乳酸塑料,同时降解产物包括丙氨酸、乳酸铵、乳酰胺等,实现了废弃塑料向有用化学品的转化;进一步,碳不以CO2的形式排放,实现了碳资源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33030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10889927.4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01B7/03 , C01B7/01 , C01B5/00 , C01C1/08 , B01J19/00 , C07C1/26 , C07C9/04 , B01J23/46 , B01J23/6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合废旧塑料的降解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对催化剂预还原处理后,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加入催化剂和混合废旧塑料;在还原性气体下,通过程序升温控制固定床反应器温度,得到降解产物;其中,混合废旧塑料包括聚氯乙烯;还原性气体包括氢气和氩气,基于还原性气体的体积,氢气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0%‑100%,氩气的体积百分含量为0%‑90%;固定床反应器在150℃‑350℃下的升温速率为1℃/min‑5℃/min。通过以上步骤对混合废旧塑料进行降解,混合废旧塑料具有优异的转化率,降解产物具有较高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008479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610462928.0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金属/α‑MoC1‑x负载型单原子分散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该催化剂以α‑MoC1‑x为载体,且有质量分数1‑100%的金属以单原子形式分散于载体α‑MoC1‑x上。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在醇类水相重整制氢反应中适应的醇/水比例较宽,在各个比例均可取得优异的产氢性能,且其催化性能远优于氧化物载体负载的金属。尤其是当金属为Pt时,本发明提供的Pt/α‑MoC1‑x负载型单原子分散催化剂在醇类水相重整制氢中催化性能远好于现有技术中Pt以层状分布于α‑MoC1‑x载体上的Pt/α‑MoC1‑x负载型催化剂;在190℃时,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的产氢活性能够达到20000h‑1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762589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217983.7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10G2/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CO和水制备烃类产物的方法,包括:在CO转化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含有CO的反应气与水接触,以使得反应气中的CO进行转化反应,生成烃类产物;其中,所述CO转化催化剂包括水汽迁移反应催化剂和费托合成反应催化剂的混合物;和/或所述CO转化催化剂为负载有能够催化水汽迁移反应的活性金属和能够催化费托合成反应的活性金属的复合催化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CO和水制备烃类产物的方法,在CO转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即使完全不外加氢气,仍然可以将CO转化为烃类产物。当然,在氢气的存在下,甚至在其它杂质气体,例如CO2的存在下,也仍然能够将CO转化为烃类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493193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680749.5
申请日:2014-11-24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t-Ru双金属纳米粒子的水热合成方法及应用。将铂前体盐和钌前体盐溶解于水中,同时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甲醛混合,然后将混合物置于密封容器中,升温至150~170℃还原反应4~8小时,即得到Pt-Ru双金属纳米粒子。此Pt-Ru双金属纳米粒子可作为低温(130~170℃)水相费托合成的良好催化剂,其催化活性优于H2还原法、NaBH4还原法等方法制成的Ru纳米粒子,更远优于Fe、Co纳米粒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