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固废再生流态混合料侧应力模拟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165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29102.2

    申请日:2024-10-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固废再生流态混合料侧应力模拟方法及装置,涉及应力模拟领域,该方法包括采用ABAQUS软件对施工现场的深基坑肥槽进行建模,得到肥槽几何模型;对肥槽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划分后的肥槽几何模型;以全固废再生流态混合料作为回填土,对划分后的肥槽几何模型设置材料参数,得到参数设置后的肥槽几何模型;为参数设置后的肥槽几何模型施加约束,并在施加载荷的条件下采用回填土对参数设置后的肥槽几何模型中的回填部分模型进行逐次回填,得到回填过程中回填土对肥槽几何模型侧壁的最大侧应力和肥槽几何模型在重力方向的竖向位移,本申请能准确、高效的实现全固废再生流态混合料侧应力的模拟。

    具有减污降碳功能的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3826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552550.5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减污降碳功能的新型透水混凝土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环境生态工程领域。本发明首先通过在无氧环境下热解农业废弃椰壳,得到椰壳炭粉碎料,使该椰壳炭吸水饱和,得到饱和水椰壳炭;该饱和水椰壳炭粉碎料与一定比例的水泥、水、碎石混合,然后装入模具进行标准养护,得到生物炭掺杂的透水混凝土。该生物炭掺杂的透水混凝土能够高效净化雨水径流污染物质与进行碳封存。本发明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了低水泥用量,制作比表面积大、具有丰富孔洞结构、高吸附能力的生物炭掺杂的透水混凝土;实现了对雨水径流的高效净化;实现了碳封存技术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所述生物炭掺杂的透水混凝土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水质净化效果好等优点。

    高砖混含量的建筑垃圾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41931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587254.9

    申请日:2022-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砖混含量的建筑垃圾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析不同来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并对其砖混含量进行计算;选定基本性能和砖混含量作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特性表征指标;将砖混含量作为变量进行设计,采用全筛孔级配修正法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的初始级配进行修正;通过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及合成表观相对密度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进行确定;在最佳沥青用量下,结合修正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制作试件并进行路用性能试验。本发明对提高高砖混含量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道路工程建设上的利用效率,科学地进行沥青路面疲劳寿命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种预拌建筑垃圾再生流态回填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447791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215985.4

    申请日:2022-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拌建筑垃圾再生流态回填材料,冗余土为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处理工艺中一级破碎后的除土筛分获得,轻质杂物含量不大于0.3%,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0%。冗余土、再生细骨料混合后的再生材料颗粒级配满足合适的配比范围。胶凝材料的总质量分数为(5.5~13)%,其中水泥、石灰、粉煤灰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8)%、(0~5)%、(0~‑2.5)%,再生材料的质量分数为68~75%。通过再生材料颗粒级配控制,获得不同粒径区间的合理搭配,降低总空隙率,充分发挥微细颗粒的集料、活性效应,降低胶凝材料用量,提高再生材料利用量,特别是冗余土的用量。冗余土用量大,胶凝材料总量低,且无需添加改善保水能力的外加剂,回填材料综合成本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一种工程渣土基生土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7541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64992.5

    申请日:2023-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渣土基生土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包括:分析测试不同来源工程渣土、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采用单形格子设计法与二阶混料规范多项式模型确定工程渣土—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基料体系的组成,使得对于工程渣土的利用不再受限于特定级配,进而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区或特定工程;以抗压强度设计为目标选择胶凝材料组成,经过强度校核确定生土材料的配合比,并进行耐久性验证;本发明对不同来源的工程渣土制备生土材料具有普遍适用性,解决了工程渣土来源复杂、技术推广难、利用率低、应用范围小等问题。

    高砖混含量的建筑垃圾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41931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87254.9

    申请日:2022-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砖混含量的建筑垃圾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析不同来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并对其砖混含量进行计算;选定基本性能和砖混含量作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特性表征指标;将砖混含量作为变量进行设计,采用全筛孔级配修正法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的初始级配进行修正;通过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及合成表观相对密度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进行确定;在最佳沥青用量下,结合修正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制作试件并进行路用性能试验。本发明对提高高砖混含量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道路工程建设上的利用效率,科学地进行沥青路面疲劳寿命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种可控性低强度材料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203270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810008752.0

    申请日:2018-0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弃土再生可控性低强度材料(CLSM)及应用,由包括以下原料搅拌制得:建筑弃土、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粉煤灰、水泥和水;所述建筑弃土为建筑垃圾处置厂生产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时产生的含土弃料;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为由建筑垃圾破碎加工而成的不大于4.75mm的颗粒;所述可控性低强度材料为具备自流平特性的拌合物,其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2~8.4MPa。本发明制备的CLSM水化后具有一定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既可替代传统回填材料,又可用于道路基层和底基层同时有效利用了目前日益增多的建筑弃土和建筑垃圾,减少了土地的占用,节省了天然资源。

    一种全固废再生流态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73785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592630.8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固废再生流态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属于流态混合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固废再生流态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采用全固废胶凝材料和全固废基料为原料,实现了多种固废资源化。此外,本发明胶凝材料组成范围确定方法简单、合理、普适,以少量配合比全面反映不同组成胶凝材料的性能,且适用于任意三元胶凝材料体系。本发明强度模型拟合程度良好、验证可靠,有利于全固废再生流态混合料推广应用。

    一种用于多孔种植混凝土的除碱剂制备和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62465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710264532.X

    申请日:2017-04-21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用于多孔种植混凝土的除碱剂制备和使用方法,该除碱剂以缓释碳酸氢盐、硬脂酸盐、亚硫酸盐复合超细超纯SiO2以及粉体聚羧酸分散剂或木质磺酸素分散剂,首先在分散剂和硬脂酸盐的作用下,能够使得水泥浆体水化的更为充分,水化生成物更加成熟。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能够与缓释盐所释放的CO2发生初步反应,同时亚硫酸盐的引入能够使得水泥水化产物中的SO42‑含量超量,从而将单硫型水化产物转化为高硫型水化产物,C‑S‑H能与SiO2进行反应,生成碱度低于正常碱度的水化硅酸钙,使得水泥水化产物的碱度进一步降低,从而使得水化生成物的碱含量降低,多孔种植混凝土的碱度得以降低,使得多孔混凝土内部结构的酸碱度适中,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