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40950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312918.4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酵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丁酸梭菌发酵废液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其包括:步骤B,在丁酸梭菌发酵废液中接入酵母菌菌种进行好氧培养,分离处理,分别获得酵母菌体,以及酵母菌发酵废液;步骤C,向酵母菌发酵废液中接入光合细菌菌种进行光照厌氧培养,得到高细胞浓度光合细菌菌液。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丁酸梭菌发酵废液的营养成分,同时得到可用作微生物制剂的酵母及可用作微生物菌肥的含高细胞浓度光合细菌的菌液(细胞浓度可达1.5×109cfu/mL以上),是丁酸梭菌发酵液高效资源化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一系列不同的研究实验,证明这一技术性能稳定,能够应用于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960480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92825.8
申请日:2014-05-0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A23K1/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饲用脂肪酶,酵母菌和乳酸菌协同发酵处理餐厨垃圾生产微生态制剂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将餐厨垃圾破碎并高温湿热灭菌后,加入饲用脂肪酶及酵母菌和乳酸菌液体菌剂,充分混合经过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后混入保护剂,干燥后即得微生态制剂。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饲用脂肪酶可高效分解餐厨垃圾中的油和脂肪,酵母菌和乳酸菌共培养有很好的协同效应,脂肪酶、酵母菌和乳酸菌共同作用可充分利用餐厨垃圾的全部营养成分,得到高活菌量的微生态制剂。
-
公开(公告)号:CN102173954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10069142.X
申请日:2011-03-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5G3/0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促进植物生长并防治虫害微生态叶面肥的制备方法,首先分别培养获得细胞浓度达到100亿/ml以上的芽孢杆菌、乳酸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及细胞浓度20亿/ml以上的酵母菌菌液,将4种益生菌混合液与一定比例的阿维菌素混合即可获得总细胞浓度达80亿/ml以上的液体微生态叶面肥。本发明的优点是:所用菌种均系人类可以食用的益生菌,安全无毒,阿维菌素属大环内酯类杀虫抗生剂,具有高效、低毒、无公害、药效持久等特点,制备的微生态叶面肥集益生菌促进植物生长和阿维菌素高效防治虫害的优势集合在一起,每隔7-10天将微生态叶面肥用水稀释100倍喷洒于植物叶面,不仅显著提高植物产量达到30%以上,而且可以防治植物虫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051335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010530536.6
申请日:2010-10-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16 , Y02W30/4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餐厨垃圾生产由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和霉菌组成的微生态制剂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包含有米、面、蔬菜、动植物油、水果和肉骨等的餐厨垃圾粉碎并经过高温灭菌后;然后与载体和由多种益生菌组成的菌剂充分混合,在温度为25~40℃,进行厌氧固体发酵1-3天,晾干后可以获得活菌含量达到500亿/g以上的高价值微生态制剂。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餐厨垃圾中的不同营养成分得到充分资源化利用,不仅高效生物处理了餐厨垃圾,而且生产出了由多种益生菌组成的高价值微生态制剂。另外,在利用餐厨垃圾生产微生态制剂的整个过程,餐厨垃圾得到充分的资源化利用,不再产生其他任何需要进一步处理的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1786572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809766.X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合细菌提取类胡萝卜素及其废液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包括对光合细菌发酵液进行分离处理得到光合细菌发酵废液和光合细菌菌体;利用低共熔萃取剂从光合细菌菌体中萃取类胡萝卜素,加入树脂吸附,分离处理得到吸附有类胡萝卜素的树脂和类胡萝卜素萃取废液;将光合细菌发酵废液和类胡萝卜素萃取废液的稀释液混合得到水培营养剂;将水培营养剂与基础营养液混合获得蔬菜水培液。该方法能够环保高效地从光合细菌中提取出高活性类胡萝卜素;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制成的水培肥具有促进蔬菜生长,提升蔬菜产量和品质的肥效,且降低了培育成本。该方法提取过程无任何有毒废液排出,实现了提取过程的环境友好和废液的充分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614444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310607128.X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利用可燃性气体传感器恒定控制红法夫酵母发酵液中乙醇浓度,进而提高红法夫酵母细胞中虾青素含量的方法,本方法利用可燃性气体传感器,通过开关蠕动泵控制乙醇流加量,成功地恒定控制了红法夫酵母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在1~20g/L范围内的任意值。在恒定控制红法夫酵母发酵液中乙醇浓度为10g/L的情况下,再经过1天的培养,红法夫酵母细胞干重中的虾青素含量可以达到145.7 μg/g,比对照在没有流加乙醇的条件下提高了140.4%,从而达到了红法夫酵母高产虾青素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051335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010530536.6
申请日:2010-10-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16 , Y02W30/4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餐厨垃圾生产由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和霉菌组成的微生态制剂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包含有米、面、蔬菜、动植物油、水果和肉骨等的餐厨垃圾粉碎并经过高温灭菌后;然后与载体和由多种益生菌组成的菌剂充分混合,在温度为25~40℃,进行厌氧固体发酵1-3天,晾干后可以获得活菌含量达到500亿/g以上的高价值微生态制剂。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餐厨垃圾中的不同营养成分得到充分资源化利用,不仅高效生物处理了餐厨垃圾,而且生产出了由多种益生菌组成的高价值微生态制剂。另外,在利用餐厨垃圾生产微生态制剂的整个过程,餐厨垃圾得到充分的资源化利用,不再产生其他任何需要进一步处理的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060578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546192.8
申请日:2010-11-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5F1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益生菌和微藻生产微生态叶面肥的方法。首先分别培养获得细胞浓度达到100亿/ml以上的芽孢杆菌、乳酸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及细胞浓度20亿/ml以上的酵母菌和小球藻的液体培养物,然后将制得的4种益生菌和1种小球藻液体培养物按照各占一定的体积比例进行混合,即可获得总细胞浓度达到50亿/ml以上的液体微生态叶面肥。本发明的优点是:所用菌种和小球藻均系人类可以食用的益生菌,安全无毒;微生态叶面肥集益生菌和小球藻及其代谢产物促进植物生长的优势集合在一起;每隔10天将微生态叶面肥用水稀释100倍喷洒于植物叶面上,60天时间内提高植物产量达到30%以上。在提高粮食等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541477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820414.2
申请日:2017-09-13
Applicant: 河北一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乳酸菌发酵液培养光合细菌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快速去除了乳酸菌废液中的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而且成功培养出了可以作为微生态制剂和微生物菌肥的细胞浓度高达40×108/mL以上的光合细菌,是乳酸菌发酵液高效资源化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一系列不同的研究实验,证明这一技术性能稳定,能够应用于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022498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289739.2
申请日:2017-04-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奶牛源毕赤酵母菌菌株,其具有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乳品质的作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乳品质的酵母益生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酵母益生菌制剂是以毕赤酵母菌菌株作为发酵菌种进行发酵培养获得的毕赤酵母泥与脱脂乳粉、海藻糖、甘油和蔗糖混合后获得的酵母益生菌制剂前体混合物的冷冻干燥产物,其中的毕赤酵母活菌数含量≥4.5×1010cfu/g。将该酵母益生菌制剂用于饲喂奶牛,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促进奶牛泌乳量增加,调节奶牛瘤胃微生物结构,改善奶牛瘤胃发酵的作用,这为奶牛酵母益生菌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