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87015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99968.5
申请日:2024-02-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E21C41/18 , G06Q50/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煤炭资源开采绿色减损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岩层理论控制方程,基于岩层理论控制方程,确立理论目标和工程实际目标;基于理论目标和工程实际目标,确立控制准则,基于控制准则,确立顶板岩层控制的工程目标;基于顶板岩层控制的工程目标,根据模型实验、现场测量和数值模拟获取顶板岩层的运动规律,确立顶板裂隙、离层产生的时间和空间大小;基于顶板裂隙、离层产生的时间和空间大小,针对不同地点和时间采取相应的控制技术对顶板岩层进行控制,实现地表减沉。本发明可以减轻、减缓上覆岩层运动剧烈程度,减小岩层运动空间,从而降低采矿引起的岩层和地表环境损伤,实现绿色开采,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8498989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0723340.0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智矿安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矿压调控的高效采煤方法及系统,涉及煤炭开采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基于顶板变形规律和煤层弱化规律,对矿压强度进行分区,明确顶板变形与煤层弱化协同控制机理;通过顶板变形与煤层弱化协同控制机理,确定支护强度与采煤速度的关系,并调整支护强度的调控范围,确定采煤矿压调控准则;基于采煤矿压调控准则,构建矿压调控理论模型,确定采煤过程中支护强度的调控量,基于支护强度的调控量确定采煤矿压调控方法。本发明减少了工作人员井下作业时间,降低了安全事故率,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62235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59503.0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E21D2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采煤工作面支架压力智能调控系统,包括: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构建矿井液压支架数据库,并实时监测现场采煤装备工作数据;分析评价模块:用于通过分析评价矿井采煤装备效率和顶板稳定状态,进行液压支架的实施动作决策;动态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分析评价模块的输出结果,获得决策,基于决策进行动态自主智能调控;数据展示模块:用于将采煤监测数据通过图形、表格、文本形式进行展示。本发明通过对采煤效率和顶板稳定状态进行评价,对两者实时具体情况做出精准判断,保证工作面液压支架使用正确的调压策略,实现支架阻力与顶板状态匹配,致使矿山压力能有效破煤。
-
公开(公告)号:CN11879910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0759244.1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智矿安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50/02 , E21F17/18 , G06Q10/04 , G06Q10/20 , G06F18/2433 , G16C20/30 , G16C20/70 , G16C10/00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顶板动态与支护质量智能监控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并处理支架压力数据,并结合理论模型与学习模型,建立来压预测模型;基于来压预测模型,进行顶板动态及来压预测,获得来压预测结果;基于液压支架支护质量评价指标以及液压支架健康状态评估标准,建立液压支架支护质量监控与支架状态评估体系;基于来压预测结果以及液压支架支护质量监控与支架状态评估体系,进行顶板动态与支护质量标准化管理。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指导和保障安全生产,提高矿井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能够创造显著的经济、安全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49898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23340.0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智矿安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矿压调控的高效采煤方法及系统,涉及煤炭开采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基于顶板变形规律和煤层弱化规律,对矿压强度进行分区,明确顶板变形与煤层弱化协同控制机理;通过顶板变形与煤层弱化协同控制机理,确定支护强度与采煤速度的关系,并调整支护强度的调控范围,确定采煤矿压调控准则;基于采煤矿压调控准则,构建矿压调控理论模型,确定采煤过程中支护强度的调控量,基于支护强度的调控量确定采煤矿压调控方法。本发明减少了工作人员井下作业时间,降低了安全事故率,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49908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23440.3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煤工作面煤层弱化智能控制与评价方法,包括:确定对煤层进行弱化的工作面,实时监测采煤机工作过程中支架立柱的下沉量及支架支撑力;通过试验确定初始最优下沉量,将采煤机支架立柱的实时下沉量与所述初始最优下沉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支架支撑力,直至所述支架立柱的实时下沉量大于所述初始最优下沉量;监测采煤机的工作参数,根据工作参数实时调整初始最优下沉量,获得最优下沉量,根据最优下沉量进行压力调控。本发明明确了煤层弱化所需测量的参数,对煤层弱化、工作面智能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82547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48384.X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采场顶板动态智能预测预警方法及系统,预警方法包括获取液压支架在若干个历史来压周期内的压力数据;对历史来压周期内的压力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有效数据集;根据有效数据集,通过数理统计法进行计算处理,获得下次来压推进度的第一预测结果;获取液压支架实时压力数据;将液压支架实时压力数据输入预测模型库,获得未来一定时间的压力数据,其中,预测模型库采用深度学习网络构建的,预测模型库利用训练集训练获得,训练集为若干个历史来压周期内的压力数据;基于未来一定时间的压力数据和来压判据,获得下次来压推进度的第二预测结果,并发出预警信号。本发明可以进一步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提高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99083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0723440.3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煤工作面煤层弱化智能控制与评价方法,包括:确定对煤层进行弱化的工作面,实时监测采煤机工作过程中支架立柱的下沉量及支架支撑力;通过试验确定初始最优下沉量,将采煤机支架立柱的实时下沉量与所述初始最优下沉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支架支撑力,直至所述支架立柱的实时下沉量大于所述初始最优下沉量;监测采煤机的工作参数,根据工作参数实时调整初始最优下沉量,获得最优下沉量,根据最优下沉量进行压力调控。本发明明确了煤层弱化所需测量的参数,对煤层弱化、工作面智能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79910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59244.1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智矿安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50/02 , E21F17/18 , G06Q10/04 , G06Q10/20 , G06F18/2433 , G16C20/30 , G16C20/70 , G16C10/00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顶板动态与支护质量智能监控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并处理支架压力数据,并结合理论模型与学习模型,建立来压预测模型;基于来压预测模型,进行顶板动态及来压预测,获得来压预测结果;基于液压支架支护质量评价指标以及液压支架健康状态评估标准,建立液压支架支护质量监控与支架状态评估体系;基于来压预测结果以及液压支架支护质量监控与支架状态评估体系,进行顶板动态与支护质量标准化管理。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指导和保障安全生产,提高矿井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能够创造显著的经济、安全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78701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199968.5
申请日:2024-02-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E21C41/18 , G06Q50/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煤炭资源开采绿色减损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岩层理论控制方程,基于岩层理论控制方程,确立理论目标和工程实际目标;基于理论目标和工程实际目标,确立控制准则,基于控制准则,确立顶板岩层控制的工程目标;基于顶板岩层控制的工程目标,根据模型实验、现场测量和数值模拟获取顶板岩层的运动规律,确立顶板裂隙、离层产生的时间和空间大小;基于顶板裂隙、离层产生的时间和空间大小,针对不同地点和时间采取相应的控制技术对顶板岩层进行控制,实现地表减沉。本发明可以减轻、减缓上覆岩层运动剧烈程度,减小岩层运动空间,从而降低采矿引起的岩层和地表环境损伤,实现绿色开采,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