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20989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49641.8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的热轧板除锈装置及工艺,包括依次设置的开卷装置、磨料水射流装置、酸洗装置及卷取装置;开卷装置用于对弯曲的板材进行矫直;磨料水射流装置用于对板材的两侧进行初步除锈,磨料水射流装置包括磨料水射流喷枪和高压水喷枪,磨料水射流喷枪靠近开卷装置设置;酸洗装置包括酸洗槽和水洗槽,酸洗槽用于对板材进行酸洗除锈,水洗槽用于对酸洗除锈后的板材进行水洗;卷取装置用于对水洗后的板材进行卷取。本发明综合了磨料水射流以及酸洗装置的优点,与传统盐酸酸洗和磨料水射流除锈装置相比,除锈更为完全彻底,且用环保酸除锈的板材不易返锈、回收酸的成本低、处理量大、不易挥发出刺鼻性气味,对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877330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1910213709.2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3D打印用球形金属粉体的装置,其装置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安装的溢流给料装置、钢质炉顶、高温熔化球化室、成型冷却室,本发明在利用外场加热球化的基础上,结合控制球化气氛,保证产品中的氧含量要求;采用溢流给料的方式,通过调整流化室结构和流化气速,可有效控制原料的粒度分布,提前筛分不符合产品粒度的大颗粒,减轻球化负担,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流化给料方式使原料入炉均匀分散,避免粘黏,减少了卫星球。
-
公开(公告)号:CN113943869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208364.5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重力固化含铬钢渣中铬元素的方法,属于含铬钢渣无害化及资源回收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熔融的含铬钢渣中加入二氧化硅,使所述含铬钢渣的碱度降至1.00‑1.40,得到熔融的预处理钢渣;(2)将所述熔融的预处理钢渣温度控制为1250‑1350℃,将Cr充分固溶进含铬尖晶石中,之后进行含铬尖晶石与无铬熔渣的超重力分离。本发明可利用熔融含铬钢渣自身物理热,将Cr元素充分固化进含铬尖晶石中,并实现含铬尖晶石与无铬熔渣的高效分离;分离得到的含铬尖晶石和无铬熔渣均不会对环境生态造成危害,均可安全应用于不同领域,实现含铬钢渣的可持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93261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208841.8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F27D7/06 , F27D19/00 , C21B13/00 , C21B13/12 , C22B4/04 , C22B4/08 , C22B7/00 , C22B7/04 , C22B9/02 , C22B13/02 , C22B13/06 , C22B34/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重力高温冶金装置,包括高温反应器箱体,高温反应器箱体内分为高温冶金区和驱动区,且高温冶金区位于驱动区的上方,高温冶金区竖直方向贯穿有离心机转轴,离心机转轴两侧对称设置有高温电阻炉和平衡装置,驱动区内固接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位于高温冶金区下方,驱动组件与离心机转轴传动连接,高温电阻炉内通过磁流体密封旋转导流环与气源总成连通,高温电阻炉内设置有加热组件和热电偶,加热组件和热电偶通过滑动导电环与测控系统电性连接,测控系统固定设置在高温反应器箱体的外侧顶部。本发明为超重力高温冶金新技术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提供了技术与装备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92910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208664.3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重力固化赤泥中钠元素的方法及设备,属于赤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赤泥与CaO和SiO2的混合物加热至1300‑1400℃熔融,得到熔融后的赤泥;步骤2,将步骤1中所述熔融后的赤泥温度控制为1000‑1150℃、时间为30‑60min,将钠充分固溶进钙长石中,之后调整赤泥的重力系数G=200‑1000,对赤泥中的钙长石及熔渣进行分离。本发明可将熔融赤泥中的钠元素充分固化进钙长石中,并实现钙长石与熔渣的高效分离;分离得到的钙长石及熔渣均不会对环境造成碱污染,钙长石和熔渣均可以作为原材料安全、无害的应用于不同领域,实现了赤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165756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0022649.1
申请日:2018-01-1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重力低温快速分离铜渣中金属铜的方法及装置,属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先在铜冶炼渣出渣过程加入3%‑5%的碳粉作为还原剂,以将渣中磁铁矿颗粒还原成氧化亚铁,并与渣中二氧化硅形成铁橄榄石相;然后将铜渣熔体经导流系统连续加入超重力反应器内并控制铜渣温度;之后开启离心旋转系统,通过电动机驱动超重力反应器进行离心旋转,并控制重力系数和分离时间,通过离心旋转产生的超重力来实现金属铜与熔渣间的连续分离。本发明在超重力条件下实现了铜渣中金属铜与熔渣间的低温、快速分离,提高了铜‑渣间的分离效率及金属铜的纯度与回收率,得到Cu含量高于85%的金属铜相及Cu含量低于0.15%的富铁渣相,Cu元素的回收率达到97%以上;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连续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6702164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006864.8
申请日:2017-01-0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B11/025 , B01D2201/30 , B03B1/02 , C22B7/004 , C22B7/005 , C22B7/04 , C22B9/023 , C22B11/12 , Y02P10/214 , C22B13/025 , C22B15/00 , C22B25/02 , C22B2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废弃电子线路板颗粒中分步回收有价金属的方法及装置。废弃电子线路板中包含多种金属,且多以单质或合金状态存在。采用超重力技术在不同的温度下可将熔融态的金属从线路板颗粒中逐步分离,以达到分别回收不同金属的目的。本发明分别在不同温度(T=200~300℃,330~430℃,700~900℃,1100~1300℃)条件下,通过控制重力系数(G=50~1000)和分离时间(t=2~20min)等条件,逐步得到锡基合金、铅基合金、锌铝铜合金、粗铜,并将线路板中的金、银、铂、钯等贵金属富集于残渣中。本发明不仅能够快速高效地分离出不同金属或合金,并获得贵金属富集的残渣,而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为实现从电子废弃物中提取、富集有价金属元素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98998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110250593.7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18/213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岩界面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收集采煤过程中当前被采煤岩破坏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提取电磁辐射信号的电磁辐射特征参量;其中,电磁辐射特征参量包括:电磁辐射信号的强度、主频、频带、持续时间、振铃计数以及能量值;基于电磁辐射特征参量,利用预设的识别模型对当前煤岩界面进行识别,得到当前煤岩界面的识别结果;其中,预设的识别模型基于不同种类的煤和岩石破坏时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的电磁辐射特征参量的差异进行煤岩界面识别。本发明能够适应综采面突变的工作环境,大大提高煤岩界面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适用范围广、可靠性好、精度高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29769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44237.3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瞬变电磁探测的煤层局部消突效果检验方法及装置,涉及煤矿井下煤与瓦斯动力灾害防治技术领域。包括:选取待掘进煤巷未校检的煤体作为待检验对象,在待测试煤层掘进巷布置瞬变电磁测试点位;在实施消突措施之前启动瞬变电磁仪,测试三个方位煤体的电导率;对测试结果进行反演计算,并将左中右测试结果进行合并,得到该掘进迎头的电导率分布图,判断掘进迎头的突出危险性;实施消突措施之后,再次测试该区域煤体的电导率,对消突措施实施前后的电导率分布进行对比,确定掘进巷迎头前方的消突效果。本发明能够适应煤层突变的工作环境,大大提高消突效果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精度高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3981263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1247289.3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位反应制备铜基碳化钛复合材料的方法。具体包括,以铜块与海绵钛为原料熔融制备铜钛合金,再通过铜钛合金与石墨颗粒之间的原位反应得到铜基碳化钛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铜基碳化钛复合材料,拥有较为优异的物理性能:抗弯强度接近1100MPa、电导率为6.2×106S/m,维氏硬度接近200HV。对比于高温自蔓延法,基体与碳化钛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能力,块状原料的使用能够使本发明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还具有更高的产品致密度;对比于外加法,省去了碳化钛的外部生成步骤,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避免了杂质元素的引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