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8394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111500294.0
申请日:2021-12-09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12 , G01N3/307 , G01N23/046
摘要: 本发明属于岩体力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含空腔岩体承载力和能量耗散规律的方法,开展含空腔岩体试样的动力学试验,获取在不同围压作用下试样的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信号;根据试样两端作用力大小计算含空腔岩石的承载力大小;根据能量计算原理,分析用于岩石破碎的耗散能分布规律;建立围压、空腔形式、冲击荷载与含空腔岩体试样承载力、耗散能间的定量表达式;优化地下岩石工程爆破掏槽方案设计,反演不同应力作用下辅助眼炸药单耗。本发明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实验系统施加冲击荷载,分析含空腔岩体的承载力、能量耗散规律和破坏特征,揭示空腔形式及围压对岩体能量耗散和损伤破坏的影响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1519696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745912.6
申请日:2022-06-29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4B35/475 , C04B35/622 , C04B41/8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高储能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的钛酸铋钠基弛豫铁电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介质储能陶瓷材料技术领域;其化学组成为0.5(Bi0.5Na0.5)TiO3‑(0.5‑x)BaTiO3‑xBaHfO3(0.04≤x≤0.12)。方法包括:以BNT为基体,通过掺杂引入BT和BH合成三元固溶体,然后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本发明所制得的钛酸铋钠基弛豫铁电陶瓷材料的最大击穿场强达到800kV/cm,储能密度能够达到12.7J/cm3,储能效率稳定在84%以上,且在700kV/cm的电场下,储能密度达到89%。此外,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54470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56942.6
申请日:2022-01-18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5/54
摘要: 本发明提供测量爆炸产物能量分配比例关系的实验系统及方法,所述实验系统包括爆炸加载装置、速度采集装置、应变采集装置以及计算机;爆炸加载装置能够装载于钢杆上,从而能够在爆炸过程中向钢杆施加平面波加载;速度采集装置与计算机电连接,并用于测量爆炸加载装置中的盖板在爆炸过程中的飞行速度;应变采集装置与计算机电连接,并用于测量钢杆在不同不耦合系数下爆炸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本发明提供的测量爆炸产物能量分配比例关系的实验系统及方法,能够研究爆炸产物中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的能量分配比例、测试不同约束条件下爆生气体的作用能力,对于有效利用炸药能量、保证爆破质量,提升爆破效率以及提高施工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48104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587268.6
申请日:2021-12-23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真空原位监测激光工艺参数的激光脉冲沉积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脉冲激光光源、光路结构、真空原位激光能量监测模块和真空沉积模块;真空沉积模块包括真空腔室,其设置有入射筒,入射筒一端与真空腔室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入射窗;脉冲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经光路结构,通过入射窗和入射筒入射至真空腔室内;真空原位激光能量监测模块用于按照需求监测激光工艺参数。本发明通过真空线缆贯穿件和磁力传递杆控制真空腔室内能量监测探头原位监测真空内激光能量、频率、波长、平均功率等工艺参数,保证相同体系加工在不同时间和批次加工过程中激光保持相同的真空内能量,实现对外延薄膜的稳定可靠加工和工艺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29001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510688.0
申请日:2019-06-13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4B35/447 , C09K3/10
摘要: 一种可用于密封的负热膨胀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领域。负热膨胀材料为焦磷酸铜及其掺杂体系Cu2-xAxP2-yByO7;称取化学计量比的CuO、(NH4)2HPO4及A或B的氧化物,加入酒精研磨混匀,进行低温预烧,再在800℃烧结9-11小时,冷却后研磨,即得到目标产物。焦磷酸铜在-150℃到100℃具有很强的负热膨胀性质,体积热膨胀系数(CTE)为-21.33×10-6。100℃之后会突变为正膨胀,100℃到500℃体积热膨胀系数为+17.13×10-6。通过掺杂不同元素及含量(Cu2-xAxP2-yByO7),其热膨胀转变点在25℃-325℃可调。通过调节不同掺杂元素、掺杂量和研磨工艺,可得到不同热膨胀转变温度点的材料。并对其进行精确调控。相关化合物在-150℃-800℃范围内不分解,可长期稳定存在。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制备规模可控,有望大规模应用于密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725909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740728.3
申请日:2013-12-27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摘要: 一种粉末液相模锻制备铝合金的方法,属于粉末冶金铝合金制备技术领域,包括高压惰性气体雾化制备铝合金粉末;粉末液相形成;施加振动和压力,粉末液相模锻;开模取件等步骤。本发明利用铝合金雾化粉末自身细小、球形度高的特点,结合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与粉末锻造技术的优势,在粉末烧结温度以上加热使之形成大量液相,利用加压振动活化技术使铝合金粉末表面纳米尺寸的氧化膜破碎,并进入到铝合金基体中,直接制备出全致密的弥散强化铝合金。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制造全致密铝合金的难题,材料组织无需特殊控制,成形性能极高,工艺方法简单,材料利用率极高,低碳、节能、环保,制造成本低廉,无设备限制,易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696697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707031.6
申请日:2013-12-19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的一种岩石深孔高速水钻头及其制备工艺,该钻头包括合金钻头体和骨架钢管,所述钻头体通过内T型螺纹与空心钎杆联接与所述骨架钢管固接;其中,所述钻头体上设有用于承担喷水冷却和排岩石粉任务的内喷水孔,承担排液、排粉、冷却作用的外侧排液槽,承担提供动力和供水任务的中心排水槽。采用了以人造金刚石和WC颗粒为“微小刃口”的自刃口合金为钻头主体材料,用粉末冶金的热压烧结工艺,制成了结构简单,刚性很好,强度极高的整体钻头。使本发明的岩石深孔钻头获得了远比冲击式凿岩钻头更快的钻进速度和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噪音污染、粉尘污染,明显地改变了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是一种适于广泛推广的新型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3451505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81994.1
申请日:2013-08-28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摘要: 一种采用内氧化法制备氧化钙颗粒弥散强化铁粉的方法,属于氧化物弥散强化材料领域。其工艺特征是:一定量的纯铁块和碳化钙,放在感应炉中进行熔炼,然后进行水雾化制粉。制备的初级粉末在300~500℃进行1~3h的表面氧化处理,然后在真空或N2气氛中、850~1100℃条件下进行内氧化处理2~5h,最后在H2气氛中、700~1000℃条件下进行还原处理2~4h。该方法制备的氧化钙颗粒弥散强化铁粉,其弥散相氧化钙具有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的特点。该工艺操作简单、方便,成本很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193258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22308.9
申请日:2013-04-10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1F17/00
摘要: 一种壳层数可控的多壳层氧化铈球的制备方法,属于稀土氧化物纳米材料领域。制备步骤为:1,吸附碳球的制备:称取0.05g~0.5g碳球模板分散在1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0.5MCe(NO3)3溶液10ml,电磁搅拌45min后转入35ml的反应釜中并置入160℃电热炉中水热4~8h,再经离心洗涤及干燥后即得吸附碳球。2,多壳层氧化铈球的制备:将吸附碳球分别以1℃/min,2℃/min,10℃min的升温速率从100℃升温至500℃,保温60min后随炉降温至室温,依次得到S-CeO2,D-CeO2,T-CeO2。本发明方法简易,设备简单,合成温度低;原料价格低廉,无需昂贵的表面活性剂作模板剂;具有不使用有机溶剂、不污染环境、节省能源、转化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173645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96661.4
申请日:2013-03-25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摘要: 一种弥散强化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铝基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增强颗粒源自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O/Al2O3纳米复合粉。将工业纯铝或铝合金熔化,经过除气除渣处理,获得干净的纯铝或铝合金熔体;750~850℃时在搅拌作用下将CuO/Al2O3纳米复合粉分批加入到纯铝或铝合金熔体中,获得复合熔体,之后施加高能超声处理;CuO/Al2O3纳米复合粉的用量为复合熔体的0.2wt.%~2.0wt.%;将复合熔体降温至680~720℃,浇注至250~300℃预热过的金属型模具中,冷却后脱模即得弥散强化铝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工艺稳定,生产成本低,增强颗粒与合金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增强颗粒在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复合材料性能优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