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寸航天冲击式涡轮叶片疲劳试样的电火花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5361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1104367.X

    申请日:2020-10-15

    Abstract: 一种小尺寸航天冲击式涡轮叶片疲劳试样的电火花加工方法,包括叶片模型特性分析、疲劳试样图纸设计、加工电极设计、电火花加工方法、叶片试样表面观测与深处理。试样加工完成后,结合有限元软件进行叶片变形行为计算分析,得到考核部位的应力应变状态,以此指导疲劳验证实验,用于航天冲击式涡轮叶片的可重复使用性相关的特性研究。本发明直接成型叶片试样,从根本上保证了试样设计要求和加工质量。加工工具制造渠道广泛,加工成本和试样加工数量方便控制。有限元计算分析和疲劳试样表面微结构观测保证了疲劳实验结果的可信性。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小尺寸航天冲击式涡轮叶片疲劳试样设计加工的困难。

    一种塑性变形张量旋度缺陷能的散度化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5234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64925.6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性变形张量旋度缺陷能的散度化确定方法,包括:对虚缺陷能中某张量的旋度去旋度化处理,将三阶置换张量添加到剩下的张量中;根据虚缺陷能的形式,对三阶置换张量、#imgabs0#和#imgabs1#进行指标缩并得到备选一阶“混合张量”,#imgabs2#和#imgabs3#表示应变张量A和B的梯度或者旋度形式;对备选一阶“混合张量”中的任一个取散度进行变换,根据变换结果中是否含有虚缺陷能决定该一阶“混合张量”是否满足对虚缺陷能的化简要求;若满足对虚缺陷能的化简要求,得到塑性变形缺陷能的散度化确定形式,用于晶体塑性本构建模进行微纳尺度有限元计算。本发明解决了能量泛函框架下高阶应变导数项利用向散度定理转化困难的问题,为本构建模和有限元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种氢氧燃烧热环境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2978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66863.6

    申请日:2023-1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氧燃烧热环境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装置主体、凹形挡板、凸形挡板、燃烧室连接装置、两个尾部连接件、两个尾部固定挡板、两个预紧螺栓、叶片试件;凸形挡板插入装置主体上端开口,凹形挡板插入装置主体下端开口,凸形挡板、凹形挡板之间的空隙形成试验流道;叶片试件从装置主体中心穿过且位于试验流道最低处,轴向与试验流道方向垂直;叶片试件两端设有螺纹孔,预紧螺栓从尾部固定挡板穿入,并旋入叶片试件的螺纹孔施加预紧力,模拟试验过程中的叶片离心载荷。本发明解决了在高温高压氢氧热燃气环境下安全可靠性地对航天涡轮叶片施加机械载荷的问题。

    小尺寸航天冲击式涡轮叶片疲劳试样的电火花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53610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104367.X

    申请日:2020-10-15

    Abstract: 一种小尺寸航天冲击式涡轮叶片疲劳试样的电火花加工方法,包括叶片模型特性分析、疲劳试样图纸设计、加工电极设计、电火花加工方法、叶片试样表面观测与深处理。试样加工完成后,结合有限元软件进行叶片变形行为计算分析,得到考核部位的应力应变状态,以此指导疲劳验证实验,用于航天冲击式涡轮叶片的可重复使用性相关的特性研究。本发明直接成型叶片试样,从根本上保证了试样设计要求和加工质量。加工工具制造渠道广泛,加工成本和试样加工数量方便控制。有限元计算分析和疲劳试样表面微结构观测保证了疲劳实验结果的可信性。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小尺寸航天冲击式涡轮叶片疲劳试样设计加工的困难。

    一种火箭发动机过膨胀喷管侧向力确定方法、系统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11386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20385.2

    申请日:2023-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箭发动机过膨胀喷管侧向力确定方法、系统及设备,包括建立与火箭发动机喷管相同尺寸的三维几何模型和外场流体域;对三维几何模型和外场流体域进行网格划分,确定边界条件;建立并修正满足粘性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SST k‑ω湍流模型,到计算模型;基于确定的边界条件采用计算模型对火箭发动机过膨胀喷管流场进行瞬态迭代求解,通过对瞬时壁面压力积分,完成火箭发动机过膨胀喷管侧向力计算。本发明弥补了现有湍流模型的理论缺陷,解决了现有湍流模型无法准确预测过膨胀喷管内燃气分离流动与侧向力的难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显著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