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9822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667538.7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8G1/01 , G08G1/048 , G08G1/052 , G08G1/0967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驾驶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系统及使用方法,属于智能驾驶汽车的开放道路测试技术领域,解决了智能驾驶车辆在进行开放道路测试时测试时间长,且对于某些场景的测试不够充分的问题,本发明的开放道路测试系统将测试周期与道路场景覆盖度协同优化,充分测试可能场景,并且减少相同测试场景的重复次数,减小测试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658055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494864.2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路侧传感器的车辆盲区协同感知系统及方法,属于智能汽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基于路侧传感器的车辆盲区协同感知系统,包括盲区识别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和感知信息融合模块,使用路侧传感器感知信息对车辆进行多种场景下的盲区识别划分,并实时精确评估盲区风险,并且对感知信息进行时空融合和回传补偿以达到协同感知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862383B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2310061477.X
申请日:2023-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不确定性的车辆盲区潜在风险量化方法,包括步骤:步骤一,获取自车及可观测交通参与者的原始数据;步骤二,将所述自车及可观测交通参与者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风险权重值,包括:信息不确定性权重值,盲区不确定性权重值,可观测交通参与者异常加、减速度权重值,自车行驶区域路网车流量权重值;步骤三,根据所述风险权重值计算盲区潜在风险值;步骤四,根据盲区潜在风险值进行可视化风险提示。该方法无需增加新的传感器即可实现传统意义的视角补盲,减少成本开销;基于盲区面积的信息不确定性、周围车辆的异常加减速度和路网中车流量来预判车辆周围环境危险程度,极大提高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0229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181377.6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0W6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决策安全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决策安全评估子系统和决策安全响应子系统,决策安全评估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信息安全评估模块、输入信息失效预警模块、决策状态安全评估模块和决策状态失效预警模块,决策安全响应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出信息实时记录模块、输出信息失信判断与补偿模块和多重安全响应模块,决策安全评估子系统中的决策状态失效预警模块与决策安全响应子系统中的多重安全响应模块相连,基于车辆安全评估与车辆安全响应技术实现对自动驾驶车辆的决策安全或行驶安全问题的实时监管与响应,能够实时评估运行中的车辆自动驾驶决策系统在不同环境问题与环境场景下的执行逻辑或应对措施的完备性,对车辆自动驾驶决策系统多方面能力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480229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210181377.6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0W6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决策安全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决策安全评估子系统和决策安全响应子系统,决策安全评估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信息安全评估模块、输入信息失效预警模块、决策状态安全评估模块和决策状态失效预警模块,决策安全响应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出信息实时记录模块、输出信息失信判断与补偿模块和多重安全响应模块,决策安全评估子系统中的决策状态失效预警模块与决策安全响应子系统中的多重安全响应模块相连,基于车辆安全评估与车辆安全响应技术实现对自动驾驶车辆的决策安全或行驶安全问题的实时监管与响应,能够实时评估运行中的车辆自动驾驶决策系统在不同环境问题与环境场景下的执行逻辑或应对措施的完备性,对车辆自动驾驶决策系统多方面能力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062051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0012100.X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0W6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自动驾驶汽车在当前行驶时刻下的第一状态信息及其周围至少一个交通参与对象的第二状态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得到所述自动驾驶汽车在加速度和航向角下的安全防护边界;基于所述自动驾驶汽车在加速度和航向角下的安全防护边界,对所述自动驾驶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进行安全防护。本发明能够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6205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12100.X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0W6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自动驾驶汽车在当前行驶时刻下的第一状态信息及其周围至少一个交通参与对象的第二状态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得到所述自动驾驶汽车在加速度和航向角下的安全防护边界;基于所述自动驾驶汽车在加速度和航向角下的安全防护边界,对所述自动驾驶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进行安全防护。本发明能够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4488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410109148.2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融合安全防护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智能网联车辆的安全防护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安全防护缺少独立系统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车端的监测模块、评估模块、防护模块和云端协同云平台。监测模块融合视听触多维感知技术,监测全域状态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块识别风险触发源并量化融合安全风险;防护模块生成融合安全多重防护策略,实施纵深、自适应的融合安全防护;云端协同云平台实时接收来自车端的全局安全风险信息和量化评估结果,判别融合安全量化评估与安全预警阈值,同时对安全危险事件致因溯源分析,求解优化安全措施,并对车端适时更新。当出现危险情况超出车端系统防护能力时,云端防护措施能够介入车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55251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662532.0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0W30/095 , B60W40/02 , B60W40/08 , B60W50/14 , B60W6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动驾驶车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驾驶员盲区智能补偿系统,利用车载激光雷达配识别算法获取车辆周围交通参与者信息,同时结合车内摄像头对驾驶员面部朝向识别并判断驾驶员实时关注区域,实时获取驾驶员观察区域存在的盲区并且依据激光雷达获取的全域消息筛选获得盲区中的物体或交通参与者信息,最后利用显示设备将被遮挡物警示符通过光线反射进入驾驶员的眼睛,形成一种可实时追随驾驶员头部的类透视补偿效果。本发明的驾驶员盲区智能补偿系统可以实现主驾驶位实时的虚拟透视效果,可以令驾驶员在行车的观察过程中获得视野内被遮挡物体的虚拟位置和速度朝向信息,辅助驾驶员更好且更安全地进行行车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644302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41351.5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云端驾驶员异常状态检测报警系统与方法,属于安全驾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型训练难、识别场景有限、识别效果因人而异、对车载硬件算力要求高以及对云端计算平台与大数据的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利用单车状态信息采集分析子系统,对每个车辆进行采集分析处理,获得驾驶员综合特征信息和车辆行驶状态信息,并上传至云端驾驶员信息异常检测子系统;基于车辆行驶状态信息,将每个车辆的驾驶员综合特征信息按照特征行驶类别进行划分并实时处理,获得驾驶员异常车辆,并告知其异常状态,该车辆的驾驶员异常信息报警子系统发出报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