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淋水防治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1305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588575.4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巷道淋水防治方法,属于矿山地下水防治技术领域。该方法在巷道掘进支护过程中在巷道支护结构中布设管壁开有小孔的导水管,导水管固定于巷道顶板、底板及侧帮,后期经混凝土喷浆支护后埋设于巷道支护结构。导水管外包裹滤水材料。巷道支护结构与底板排水沟结合部位预留导水管出口。巷道无排水沟一侧导水管经巷道帮壁、底板沟槽连接至排水沟一侧。导水管两端开口由泵送装置接入巷道排水沟中或直接接入巷道排水沟中。导水管埋设固定完毕后,对巷道顶板及侧帮喷射防水混凝土,在临空面形成防水屏障。本发明提供的巷道帮壁淋水处理方法,操作简单,不影响支护结构力学性能,淋水处理效果好,有助于改善井下作业条件。

    一种含水层中斜坡道掘进分段注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178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87377.6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水层中斜坡道掘进分段注浆方法,属于矿山注浆加固技术领域。针对含水层斜坡道注浆加固技术,根据注浆过程压力变化,将注浆过程分为微压充填‑低压扩散‑中压加固‑高压劈裂四个阶段。微压充填阶段注浆孔口初始压力为0,采用低浓度单液浆对含水层原始裂隙进行充填;低压扩散阶段采用低浓度双液浆进行注浆,原始裂隙扩展,注浆半径增大;中压加固阶段采用高浓度双液浆进行注浆,加固含水层;高压劈裂阶段采用高浓度双液浆,对由高压形成的孔口新生劈裂裂隙及原始裂隙进行加固,形成隔水层。本发明利用注浆压力变化,对注浆过程进行量化控制,保障含水层斜坡道周边岩体稳定性,有效提高掘进效率。

    一种含水层中斜坡道掘进分段注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1789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587377.6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水层中斜坡道掘进分段注浆方法,属于矿山注浆加固技术领域。针对含水层斜坡道注浆加固技术,根据注浆过程压力变化,将注浆过程分为微压充填‑低压扩散‑中压加固‑高压劈裂四个阶段。微压充填阶段注浆孔口初始压力为0,采用低浓度单液浆对含水层原始裂隙进行充填;低压扩散阶段采用低浓度双液浆进行注浆,原始裂隙扩展,注浆半径增大;中压加固阶段采用高浓度双液浆进行注浆,加固含水层;高压劈裂阶段采用高浓度双液浆,对由高压形成的孔口新生劈裂裂隙及原始裂隙进行加固,形成隔水层。本发明利用注浆压力变化,对注浆过程进行量化控制,保障含水层斜坡道周边岩体稳定性,有效提高掘进效率。

    地下矿山斜坡道设计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81944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45079.2

    申请日:2024-04-1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下矿山斜坡道设计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用于斜坡道设计的预置设计参数、初始条件和约束条件,预置设计参数表征斜坡道设计的预置指标,初始条件包括斜坡道布置的起点和终点,约束条件包括斜坡道布置的空间范围;基于预置设计参数、初始条件和约束条件,确定自起点下行的下行可行域和自终点上行的上行可行域;基于下行可行域、上行可行域和设定优化模型,确定地下矿山斜坡道的设计方案;其中,下行可行域包括下行待选分割点,上行可行域包括上行待选分割点,设定优化模型以斜坡道的长度以及斜坡道上的分割点至矿体的所有联通巷道的长度总和最小为优化目标,设计方案包括:斜坡道途径的目标分割点集合。

    一种岩溶富水金属矿床顶板单层控制疏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10566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82983.6

    申请日:2024-0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溶富水金属矿床顶板单层控制疏干方法,解决了目前方法存在的排水费用高的问题。S1、进行顶板水文地质条件勘探,预判采动覆岩破坏的高度;S2、对构造裂隙带及导水断层进行钻孔注浆;S3、留设防水矿柱,对构造裂隙带及导水断层进行避水,保障顶板含水层下或旁侧开采的安全;S4、进行采场疏干,对顶板含水层,采用放水孔对开拓范围以外的侧向补给及开拓范围内的垂向补给进行超前疏干或截流;S5、采用充填法采矿。本发明采用超前区域探查和注浆治理措施以封堵上下含水层沟通的导水通道,合理避开构造含水带,最终达到控制疏干,带压开采的目的,实施后就可以达到主动防控水害的目的且不破坏浅部含水层地下水资源,保护了水资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