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酮4’-O-甲基转移酶OsOMT突变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18589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40459.5

    申请日:2024-0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酮4’‑O‑甲基转移酶OsOMT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4’‑O‑甲基转移酶能催化黄酮类化合物4’位羟基甲基化。通过多位点突变改造,其催化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本发明以催化解脂耶氏酵母底盘中8‑异戊二烯山柰酚转化为淫羊藿素为例,经过72h发酵,改造后的酶能使淫羊藿素的产量从出发菌的2.79mg/L增加到45.07mg/L,提高了约15.15倍,是目前报道的淫羊藿素最高产量。本发明提供的酶及其改造策略能极大地提高催化黄酮类化合物4’位羟基甲基化的能力,为黄酮4’‑O‑甲基化产物的高效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引入IUP代谢途径高产β-榄香烯的重组解脂耶氏酵母菌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75559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669769.6

    申请日:2024-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引入IUP代谢途径高产β‑榄香烯的重组解脂耶氏酵母菌及应用,属于合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该重组解脂耶氏酵母菌的构建方法,包括将IUP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导入解脂耶氏酵母菌原始菌株,构建重组解脂耶氏酵母菌的步骤。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重组解脂耶氏酵母菌在发酵生产β‑榄香烯中应用。本发明设计并构建得到一种重组菌株yl‑elem25,此菌株过表达ScCK基因和AtIPK基因从而构建IUP代谢途径;重组解脂耶氏酵母菌株yl‑elem25发酵合成吉马烯A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可以大幅提高β‑榄香烯的产量,经6天发酵后菌株的β‑榄香烯产量达到了3.076g/L。

    一种黄嘌呤转运蛋白突变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48010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81418.X

    申请日:2024-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嘌呤转运蛋白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含黄嘌呤转运蛋白的重组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经M9培养基培养获得的活菌体为转运体,以黄嘌呤为底物,降低胞外黄嘌呤浓度;动物实验发现灌胃黄嘌呤转运蛋白突变体可有效降低高尿酸模型小鼠肠道内黄嘌呤含量和血尿酸水平。还公开了黄嘌呤转运蛋白突变体的转运活性发生变化,在含终浓度黄嘌呤为5‑20μg/mL M9培养基反应体系中,对黄嘌呤底物的转运效率达83%‑100%,与野生型相比,对底物的最大转化率可提高110‑120%。本发明为高尿酸血症及由尿酸高引起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和方向。

    噬菌体药物蛋白展示系统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53453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234591.4

    申请日:2020-03-30

    Inventor: 叶邦策 李虹锐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噬菌体药物蛋白展示系统及其应用。所述噬菌体药物蛋白展示系统包括工程菌与核酸载体,所述噬菌体药物蛋白展示系统能够产生展示药物蛋白的噬菌体。所述噬菌体药物蛋白展示系统利用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灵活的构建具有免疫检查点阻断功能的噬菌体,旨在为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及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发明还公开了噬菌体药物蛋白展示系统的应用,用于丰富抗肿瘤药物生产及肿瘤治疗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噬菌体药物蛋白展示系统将噬菌体自身的高免疫原性与药物蛋白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功能相结合,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实现更好的免疫治疗效果。

    调控基因dasR对红色糖多孢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039380B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510367102.1

    申请日:2015-0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dasR基因对红霉素生产菌红色糖多孢菌在影响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敲除红色糖多孢菌基因组中的dasR基因,得到突变工程菌;所述das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所述敲除dasR基因的得到的突变株或所述的突变株在影响次级代谢物产量中的应用,所述次级代谢物具体为红霉素和红棕色色素。与未敲除的野生型菌株相比,dasR基因敲除工程菌株产生红霉素和色素的量减少。说明该基因与次级代谢物的产生正相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