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烷基化反应流出物中离子液体的短流程分离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305691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10531603.7

    申请日:2019-06-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烷基化反应流出物中离子液体的短流程分离系统,由烷基化反应器、催化剂储罐、一级聚结分离装置、二级聚结分离装置、闪蒸罐、低温精细聚结分离装置、分馏塔依次连接,且离子液体储罐进口通过输送管路与一级聚结分离装置、二级聚结分离装置和低温精细聚结分离装置的底流口连通,出口通过输送泵与烷基化反应器返回口连通。通过该系统收集的烷基化油洁净度高,可直接作为调配清洁汽油的组分;收集的离子液体催化剂经可直接送回到烷基化反应器中循环使用;采用本发明能够实现催化剂的回收利用,并且去除了碱洗、水洗、干燥等生产工艺过程,无废水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具有很强的工业实用性和经济性。

    一种烷基化反应流出物中离子液体的短流程分离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305691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31603.7

    申请日:2019-06-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烷基化反应流出物中离子液体的短流程分离系统,由烷基化反应器、催化剂储罐、一级聚结分离装置、二级聚结分离装置、闪蒸罐、低温精细聚结分离装置、分馏塔依次连接,且离子液体储罐进口通过输送管路与一级聚结分离装置、二级聚结分离装置和低温精细聚结分离装置的底流口连通,出口通过输送泵与烷基化反应器返回口连通。通过该系统收集的烷基化油洁净度高,可直接作为调配清洁汽油的组分;收集的离子液体催化剂经可直接送回到烷基化反应器中循环使用;采用本发明能够实现催化剂的回收利用,并且去除了碱洗、水洗、干燥等生产工艺过程,无废水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具有很强的工业实用性和经济性。

    一种紧凑型气体深度高效脱液的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45022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1593952.X

    申请日:2022-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凑型气体深度高效脱液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主要由立式壳体、锥形集液室、冷凝换热区以及强化分离区组成。所述冷凝换热区中除U型板式换热器外,还包含波纹(折)板式气液分离器以及交错式长方形挡板;所述强化分离区则由单个或多个螺道式‑旋流板式耦合旋流分离器组成,它们通过固定隔离板Ⅰ、固定隔离板Ⅱ以及固定隔离板Ⅲ被固定在壳体中间。本发明利用冷凝换热的方法将气体中的气态液体冷凝成液滴,再通过惯性分离以及旋流分离等多种分离技术相耦合的方法,深度高效脱除气体中的液体。本发明有效结合冷凝换热技术、惯性分离技术以及旋流分离技术,强化了气液分离过程,从而达到气体高效、深度脱液的目的。

    一种对油气换热洗涤的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9981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89444.1

    申请日:2021-0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油气换热洗涤的装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油气换热洗涤罐、过滤器、流量计、液位计、温度计和自动调节阀,油气换热洗涤罐由油气进口、蜡油进口、蜡油喷管、油气喷管、油气出口、内筒、换热喷头、洗涤喷头、旋流板、罐体、循环油出口组成。该方法包括:对塔顶油气进行混合、降温换热、洗涤沉焦、气液分离等工艺处理,将塔顶油气中大部分焦粉洗涤至循环油中,从而减少进入分馏塔的焦粉含量。循环油经过滤器除去携带的焦粉后,一部分回到洗涤喷头继续洗涤油气,另一部分流入分馏塔重新进入循环。本发明可有效减少随油气进入分馏塔的焦粉量,进而改善延迟焦化装置的产品质量,延长延迟焦化装置及下游装置的运行周期,节省操作费用。

    一种气浮强化多级纤维聚结除油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1957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09207.2

    申请日:2021-01-26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气浮强化多级纤维聚结除油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将整流板整流后的含油污水通过疏油性纤维破乳层,实现乳化液的物理破乳;破乳后的流体进入亲油性纤维聚结层,使微小油滴在聚结层中润湿聚结;来自聚结层的油相,在浮力及气泡的带动下向上运动,同时在气泡的带动下小油滴进一步聚并长大,通过第一油相排出口排出,其他油相进入排液层;依靠疏油性纤维排液层的毛细排斥作用,排液层前端可以捕捉油相液滴,同时聚并油滴更容易在浮力及气泡的作用下向排液层的上端移动,改善所述排液层的油相分布,促进油相经第二油相排出口流出。本发明的方法与装置可实现对含油污水的深度破乳、聚结分离,实现含油污水的高效、清洁处理。

    一种聚醚中和反应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21459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097101.7

    申请日:2020-1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聚醚中和反应器,所述反应器为一密闭容器,反应器上端面设置有粗聚醚进口和磷酸溶液进口,底部设置出料口,反应器上部为旋流喷射反应区,下部为换热反应区,旋流喷射反应区包括设置在顶端的循环进液口、与循环进液口相连的喷管和沿喷管下端周向均布的旋流喷射混合器,旋流喷射混合器的喷射方向均偏向反应器轴线,换热反应区包括进水口、出水口、上下两端的管板、设置在上下管板中的换热管,换热管联通旋流喷射反应区和出料口,出料口通过循环泵连通循环进液口。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结合喷射混合,旋流混合,纤维切割破碎混合等多种混合方式强化传质,提高反应效率,通过下部设置的换热区进行循环换热,能得到很好的换热效果。

    一种外排废碱液用于环己烷氧化液微萃取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73839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470616.5

    申请日:2021-04-28

    Inventor: 白志山 鲁朝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排废碱液用于环己烷氧化液微萃取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将螺旋混合技术、微丝破碎技术、斜板分离技术和聚结分离技术梯度组合成微萃取系统,通过利用皂化分离出的外排废碱液来对环己烷氧化液进行混合萃取和精细分离,净化后的环己烷氧化液进入下游分解反应,分离出的低碱性废碱液外排焚烧。还提供了一种外排废碱液用于环己烷氧化液微萃取的装置。本发明的方法与装置可实现皂化分离的外排焚烧废碱回收利用,提高环己烷氧化液分解收率,减少环己酮装置的废碱液焚烧量,降低分解反应过程中的碱液消耗和能耗。

    强化两相混合传质的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59466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10186035.4

    申请日:2020-03-17

    Inventor: 白志山 鲁朝金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强化两相混合传质的装置与方法,提供了一种强化两相混合传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变径管道(1),其上分别设置了连续相进口(3)和分散相进口(4);与变径管道(1)连接的直管道(2),其上设置了混合物料出口(5);设置在所述变径管道(1)的小径管道内的旋转搅拌器(6),该旋转搅拌器(6)与所述分散相进口(4)对齐;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直管道(2)的内部前端的一级螺旋混合内件(10),内部中端的纤维混合内件(11)和内部后端的二级螺旋混合内件(12)。还提供了一种强化两相混合传质的方法。

    离子液体烷基化反应流出物中烃与催化剂净化分离的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79548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575487.4

    申请日:2018-06-06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离子液体烷基化反应流出物中烃与催化剂净化分离的方法与装置,提供了一种离子液体烷基化反应流出物中烃与催化剂净化分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离子液体烷基化反应流出物送入一级立式填料床聚结器(4‑1)中,使得烷基化反应流出物中超过98%的离子液体被聚结并分离,得到离子液体含量为20‑30mg/kg的烷基化反应流出物;以及(ii)将步骤(i)中得到的离子液体含量为20‑30mg/kg的烷基化反应流出物送入二级卧式填料床聚结器(4‑2),使得剩余的离子液体被聚结分离,得到离子液体含量为5‑8mg/kg的烷基化反应流出物。还提供了一种离子液体烷基化反应流出物中烃与催化剂净化分离的装置。

    一种纤维强化液膜接触萃取与分离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3645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06742.X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纤维强化液膜接触萃取与分离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含组合罐体、逆向喷淋混合单元、液膜接触萃取单元、强化分离单元;所述方法为在接触萃取单元中实现分散液滴对连续相中杂质的萃取,在组合强化分离单元中实现对连续相中微分散相液滴的分离。本发明将液膜接触萃取技术、纤维聚结分离技术、斜板分离技术组合成一体化的耦合分离系统,具有设备简单和操作方便的特点,相比于现有技术大大增加了分散液滴和连续相的传质面积,提高了传质速率,并且避免了较为严重的乳化和液滴夹带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